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10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建立了一种亲和层析纯化肌质网Ca2+-ATP酶的方法.用非离子型去污剂C12E8 溶解肌质网,再通过反应红-120琼脂糖亲和层析柱使肌质网Ca2+-ATP酶纯度从粗品中的65%提高到99%,并具有较高ATP水解活性.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为电泳纯.  相似文献   
82.
自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单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 var. fastuosum How ex Huang)的根皮中分得五种已知生物碱:乙氧基白屈菜红碱(ethoxychelerythrine)(Ⅰ);氯化光花椒碱(nitidine chloride)(Ⅱ);去甲基白屈菜红碱(des-N-methychelerythrine)(Ⅲ);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Ⅳ);鹅掌揪宁(liriodenine)(Ⅴ).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多烯紫杉醇和卡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Ⅲb或Ⅳ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9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多烯紫杉醇(100mg/m3)+卡铂(AUC 5.5,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5.5)治疗2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治疗后,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治疗组(多烯紫杉醇+卡铂治疗)和厄洛替尼治疗组(厄洛替尼联合多烯紫杉醇+卡铂治疗),每组各46例,厄洛替尼组给予口服厄洛替尼150mg/dl/天剂量治疗。两组均继续治疗2个周期,观察厄洛替尼联合多烯紫杉醇-卡铂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患者中位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客观有效率对照治疗组为26.1%,厄洛替尼治疗组为4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9个月。与对照治疗组相比,厄洛替尼治疗组中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降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能增强多烯紫杉醇+卡铂治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4.
从芸香科植物狄叶花椒(Zanthoxylum stenophyllum Hemls)根皮中分到5个化合物。通过IR,Uv,MS,1HNMR,13CNMR,1H-1Hcosy,13CNMR-APT,13CNMR-DEPT,元素分析等手段,单体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双狭叶花椒碱(bistenofine),鹅掌楸宁(liridenine),Decarine,Arnottianamide。其中双狭叶花椒碱是一种新生物碱。  相似文献   
85.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因“会阴部褐色斑片1年,臀、背、面部褐色斑片6个月”于2005年4月就诊。患者1年前在股内侧出现淡红色斑片,上覆少量鳞屑,伴瘙痒。皮损不断向周围蔓延至会阴部,颜色渐由红转暗。半年前臀部、上背部出现2处同样斑片,并在面部出现对称的淡褐色斑片。红色斑  相似文献   
86.
供试材料为野生种(Elaeagnus angu-stifolia L.)的子房、茎和叶。在附加0.5毫克/升NAA和1毫克/升玉米素或再加2毫克/升2,4-D的MS培养基中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入MS+KT(2毫克/升)或KT(2毫克/升)+IBA(0.2毫克/升)的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化出大量的绿苗。苗分正常苗和异常苗两种类型,目前为止,沙枣愈伤组织无性系已继代培养了22代,将近两年的时间仍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外源激素对正常苗的分化有直接的影响,高浓度的KT水平可促进正常苗的分化,其最佳浓度为4毫克/升,正常苗诱导频率可高达83—86%,基本上解决了分化的问题;高浓度的6-BA虽也能提高分化率,但异常苗占优势。试管苗形成的途径有二,一是通过不定芽的方式产生,一是通过胚状体的方式产生。沙枣胚状体原始细胞的来源有三种情况:(一)由紧邻表皮细胞的单个薄壁细胞产生,这种方式占优势;(二)由表皮细胞横裂产生;(三)由表皮细胞及其下面相邻的薄壁细胞同时分裂共同参与胚状体的形成,即二者的嵌合体。胚状体的发生与合子胚的发生过程基本相似,但在其发育的早期阶段无典型的基细胞与顶细胞之分,故也缺乏典型的胚柄结构,随着胚状体的长大,表皮细胞被撑破,其周围的薄壁细胞内含物被吸收而解体,最后胚状体脱离开愈伤组织的表面,孤立出来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相似文献   
87.
离体条件下沙枣的形态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沙枣(Eiaeagnus angustifolia L.)苗分正常苗和异常苗两种类型。正常苗的株型、叶的形状和颜色与自然条件下的实生苗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试管正常苗的叶肉中无栅栏组织,整个叶肉组织全被具叶绿体的同形薄壁细胞所充塞,无典型的表皮细胞和主脉不发达。显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沙枣已丧失其旱性结构特征,异常苗变化更大。株型呈莲座状,园棒状等多种形态。其解剖学结构基本上不保持模式叶的形态特征。叶肉不分化,细胞不含叶绿体。茎的解剖学结构也有类似现象,主要表现在输导组织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88.
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的驱避和产卵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小菊  张永强  丁伟 《昆虫知识》2012,49(2):422-427
本研究采用叶碟浸渍法测定了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iosduvals)雌成螨的触杀活性,采用选择性的半叶法测定了驱避活性,同时采用非选择性的全叶法测定了产卵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东莨菪内酯对朱砂叶螨雌成螨具有较好的触杀活性,采用叶碟浸渍法处理48h后的LC50为0.297mg·mL-1,LC30为0.105mg·mL-1,LC10为0.023mg·mL-1。采用LC50、LC30和LC103个浓度的东莨菪内酯处理雌成螨后,发现东莨菪内酯对雌成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驱避活性,处理区和对照区24h和48h的着螨率均为50%左右;采用LC50和LC102个浓度处理雌成螨后表现出了一定的产卵抑制活性,平均产卵抑制率分别为23.02%和13.23%,而LC30对雌成螨的产卵量表现出了促进作用,平均产卵抑制率为-8.25%,这可能是由于毒物兴奋效应所致。本研究旨在为东莨菪内酯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9.
描述发现于西藏拉萨晚中生代林布宗组的种子蕨化石,确定为新种——西藏叉羽叶Ptilozamites tibeticus Yang sp.nov.。该种有别于其它叉羽叶各种:叶二次羽状;末二次羽轴较粗,具斜向纵纹或瘤状突起;末次羽片披针形,在羽轴上互生;末次羽轴的表面具斜的纵条纹;小羽片在末二次羽轴和末次羽轴上互生至对生,排列规则而紧密。中生代种子蕨类植物主要发现于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地层,新种的发现表明种子蕨类植物在青藏高原可一直延续到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90.
为了在采用国内常用的60cm毛细管柱检测的条件下,能够完全分离检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8个组分,运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欧洲药典》中规定的rhEPO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检测法所用缓冲液组成作细微调整,以达到pH值操作允许范围略加宽松,易于控制,又保证所有组分清晰分离的目的。数学分析得到的缓冲液组分为:12 mmol/L氯化钠,12 mmol/L麦黄酮,12 mmol/L醋酸钠,3.0 mmol/L腐胺;用此缓冲液,pH值可拓宽至5.2~5.8范围内。实例检测验证结果表明,采用60 cm毛细管柱,在此缓冲液条件下检测样品,pH值在5.2~5.8范围内,rhEPO的8个糖基化形式在38 min内实现了基线分离,各相邻峰间的分离度达1.63~3.29,柱效达每米1.63×105~3.23×105理论塔板数,峰形良好。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可靠、高效的rhEPO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