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海洋肉食性软体动物芋螺的毒液是生物活性多肽的一个宝贵来源。这些活性多肽大多是富含二硫键的神经毒素,通常称为芋螺毒素。在本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O2超家族芋螺毒素Tx7.29,通过对其进行功能研究,期望发现新的镇痛药候选物。方法 从织锦芋螺毒管c DNA文库中克隆得到Tx7.29的c DNA序列。通过化学合成,制得了Tx7.29的成熟肽,并通过质谱鉴定了其分子质量。通过膜片钳实验和动物实验确定Tx7.29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Tx7.29的c DNA序列编码了一个包含68个氨基酸残基的芋螺毒素前体,由19个残基的信号肽、28个残基的前片段和22个残基的成熟肽组成。圆二色谱分析表明,β转角和反平行片层是Tx7.29二级结构中的主要组分。通过膜片钳实验发现,Tx7.29可以显著抑制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的钙通道电流,但对钠电流和钾电流没有明显作用。在小鼠热板疼痛试验中,从0.5到4小时,Tx7.29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增加了试验小鼠的热板潜伏时间。Tx7.29对ND7/23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Tx7.29有望成为一种镇痛药物先导化合物,同时它的发现也扩大了O2-芋螺毒素的作用范围。  相似文献   
52.
为了了解境外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对2021年6月深圳市一株从南非输入的SARS-CoV-2毒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Illumina测序技术获得的SARS-CoV-2毒株基因组长度为29 567nt。根据"Pango lineages"分型法,本研究测定的毒株属于C.1.2系,该谱系属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监测变异株(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VUM)成员之一。与参考株Wuhan-Hu-1(NC_045512.2)比较,本研究C.1.2系毒株共出现了58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56个变异位点位于编码区。氨基酸变异位点共有33个,氨基酸变异位点分布于6个开放阅读框,变异数由多到少依次为:S蛋白区12个,ORFlab蛋白区9个,ORF3a蛋白区2个,M区2个,ORF8区2个,E区1个。本研究测定的SARS-CoV-2毒株属我国大陆首例境外输入的C.1.2变异株。开展境外输入的SARS-CoV-2毒株基于基因组测序的分子监测,对防控由境外输入的SARS-CoV-2变异株引起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与...  相似文献   
53.
视网膜单细胞成像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台基于37单元变形镜、Shack-hartman波前像差传感器和12位科研级CCD相机的自适应光学视网膜相机。采用一个中心波长为679nm的超辐射二极管(SLD)作为相机的光源,通过将超辐射二极管和多模光纤耦合,显著减小了SLD光源的空间相干性,从而消除了散斑噪声对成像的影响。多模光纤的输出提供了一种高亮度、均匀照明的光源,使人眼视网膜单细胞成像的速度达到4.8幅/秒。  相似文献   
54.
猪源脑心肌炎病毒GXLC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MCV)GXLC株进行全基因组克隆、测序和分析。采用RT-PCR技术分段扩增基因组可读框(ORF),应用3'-RACE和5'-RACE技术扩增3'-UTR和5'-UTR,分别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经拼接后获得GXLC株全基因组序列,共7725个核苷酸。与NCBI GenBank登录的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GXLC株与GX0601、GX0602、BJC3、HB1等国内分离株以及CBNU、K3、K11、BEL-2887A、EMCV-R、PV21等国外分离株同源性达99%以上;基于全基因组、结构蛋白及非结构蛋白基因序列绘制的系统进化树拓扑结构图相近,所有EMCV分离株可分成两个群:I群和II群,I群可细分为Ia亚群和Ib亚群,其中猪源EMCV属于Ia或Ib亚群、鼠源EMCV属于Ia亚群、野猪源EMCV属于II群,GXLC株与其它中国分离株均属于Ia亚群。  相似文献   
55.
贵州茯苓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6个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了菌丝生长初筛、复筛、高产性能筛选、遗传稳定性分析等一系列优良菌株筛选试验,获得4个长势强、产量高、商品性好、遗传稳定、适合贵州人工栽培的优良菌株;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优良茯苓菌株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56.
采用SF200热脉冲液测定仪对人工种植长穗柽柳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利用管式-时域反射仪测定长穗柽柳根区附近3m深土壤含水量,并用自动气象站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主要气象因子进行同步监测,基于上述试验数据,分析长穗柽柳树干液流量的日季变化规律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工种植环境下,霜冻对长穗柽柳树干液流量的影响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长穗柽柳日液流量可能会因环境因子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但总体上是逐渐减少的趋势;气象因子对长穗柽柳日液流量的影响依次为:太阳辐射〉气温〉空气水汽压差〉大气相对湿度〉风速。  相似文献   
57.
氮钙对香石竹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叶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 引  言近几年安徽省香石竹鲜切花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但每年6月至 10月间叶斑病均有较严重发生 ,药物也很难从根本上防止叶斑病的发生和蔓延 ,影响香石竹的生产 .由于多数香石竹生产基地长期只注重用销铵、尿素等N肥 ,而忽视施用含Ca2 + 肥料和Ca2 + 的生理作用 ,导致栽培基质N(NO-3 )、Ca2 + 失去平衡 ,植株对病害抵抗能力降低 .本试验着重研究N(NO-3 )、Ca2 + 营养浓度对与抗病性有关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植株发生叶斑病程度的关系 ,为合理施肥减轻叶斑病对香石竹危害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与方法2 1 …  相似文献   
58.
高CO_2浓度对百合某些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以生产花卉的温棚为设施 ,采用半封闭式 CO2 供气系统 ,研究不同 CO2 浓度对切花百合 (L iliumdauricum)叶片光合速率和某些物质含量及开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群体 Pn、叶绿素 (a b)、叶绿素 a、蔗糖、葡萄糖、氨基酸总量、脯氨酸含量等指标 ,6 0 0μmol· m ol- 1 的 CO2 比对照依次提高 5 4.3%、2 0 %、38%、2 3%、2 2 %、8.9%、 31.2 % ;80 0 μmol· m ol- 1的 CO2 比对照依次提高 2 5 %、 2 0 %、 36 %、 10 .8%、 8.7%、10 .6 %、 17.8% ;10 0 0μmol· mol- 1 的 CO2 比对照依次提高 3.4%、14.0 %、32 %、7.6 %、7.4%、- 0 .5 %、7.1%。其中 6 0 0μm ol·mol- 1 的 CO2 更有利于百合叶片群体 Pn和所测有机物含量的提高 ,也有利于花蕾的形成和生长 ,提前花期 ,提高切花瓶插期间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59.
I型H+-PPase参与糖异生和蔗糖分解代谢,利用不同的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饲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Ⅰ型H+-PPase基因不同类型的突变体,产生的表型不一致,因此,推测Ⅰ型H+-PPase可能存在其它影响糖代谢的机制。为进一步明确该酶对糖代谢的影响,以过表达MtVP1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渭薯4号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表型,监测糖含量变化,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转录谱。结果表明,过表达MtVP1马铃薯表现出红色茎、紫色花和表皮毛更发达,单株块茎数减少,块茎变大,块茎皱缩速度加快;转基因马铃薯块茎中淀粉、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下降,芽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也显著下降。果糖饲喂导致转基因马铃薯花青素含量显著降低;转基因马铃薯体内果糖-1,6-二磷酸酶和果糖-2,6-二磷酸酶基因表达上调3–7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从糖代谢角度探究Ⅰ型H+-PPase的生理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B细胞淋巴瘤-2(Bcl-2)是一种重要的抗凋亡蛋白质,在多种人类肿瘤中普遍过表达。甘氨鹅脱氧胆酸钠(GCDA)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能介导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本文旨在探讨在GCDA介导的人肝细胞癌(HCC)耐药性中Bcl-2的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以肝癌细胞系为研究对象,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Bcl-2在多种肝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设计靶向Bcl-2的siRNA沉默HCC细胞系内源性Bcl-2的表达,发现Bcl-2沉默之后促进了化疗药物5-FU介导的HCC细胞凋亡。机制上,GCDA可介导Bcl-2在Ser70位点的磷酸化,而Ser70位点的磷酸化能够被PD98059(MAPK/ERK1/2抑制剂)所抑制。构建huBcl2-WT和huBcl2-S70A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HCC细胞系。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显示,huBcl2-WT过表达能抑制5 FU介导的凋亡,S70位点失活突变成A后,Bcl-2的过表达不能抑制5-FU介导的凋亡。本研究提示,GCDA通过MAPK/ERK1/2通路介导的Bcl-2 Ser70位点的磷酸化,在肝癌细胞的存活和抗药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Bcl-2能够促进化疗药物5-FU介导的HCC细胞凋亡,该结果为治疗GCDA介导的耐药性肝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