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9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胃泌素17(G-17)、中期因子(MK)、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与胃癌根治术(RG)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56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根据RG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另选取同期我院52名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G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对RG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升高(P<0.05)。随访2年,失访2例,154例RG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8.57%(44/1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A、G-17、MK、ProGRP升高、TNM分期Ⅲ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为RG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联合预测RG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CEA、G-17、MK、ProGRP单独预测。结论:血清CEA、G-17、MK、ProGRP水平升高与RG患者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能成为RG患者术后复发的辅助预测指标,且血清CEA、G-17、MK、ProGRP联合预测RG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2.
用发光物质N-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ABEI),采用碳二亚胺缩合法,成功地标记了动物及植物钙调素(CaM),标记率为[ABEI]/[CaM]≈0.8-0.9.对ABEI标记CaM的反应条件、结合物的质量和保存时间进行了观察.此标记物稳定,-20℃可保存10个月以上,适用于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生物样品中CaM含量.  相似文献   
23.
人类借助五官可以觉察一瞬间的事物。时间,这一外在因素,则使人有可能对其所觉察到的进行估计从而转化为行动。人类能有所觉察的时间,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世代;这一个世代被分成若干天文单位、年和秒。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探索如何排除自然界强加于他的时间限制。例如,人类机巧地通过轮子和复杂的发动机的发明以及连续持久的合理工作方法的应用,创造了一个今日不再会停顿的计时方法。随着认识的进展,人类加快了事物的演进过  相似文献   
24.
萌发前后燕麦种子内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化学定位显示,在燕麦盾片和糊粉层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是普遍地存在着的。种子萌发0,1,2天时,酶活性基本局限在细胞质内;细胞核和壁内则无酶活性。但当种子萌发至3—4天时,酶活性在胞质内增加,显示细胞内开始有新的酶产生。这些新产生出来的酶,还被分泌出细胞,进入胞壁。用组织等电点聚焦,基本上反映了与盾片和糊粉层的组织定位一致的酶变化情形。但从这两种组织所得到的同工酶带谱则并不一样。因为从糊粉层可以得到10条清晰的同工酶带(其中6条在糊粉层不清晰)。其次,胚乳的同工酶带谱,与盾片和糊粉层的同工酶带谱也是不完全一样的。  相似文献   
25.
果实贮藏与呼吸作用有密切关系。耐藏品种“密极甘”比不耐藏品种“红心脆”呼吸强度低,而且持续的时间长。糖分含量的变化与呼吸作用关系甚大。新采收的“密极甘”果实,呼吸强度和总糖含量均较低,经过一段贮藏后,呼吸强度增高,出现高峰,此时总糖含量最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续,呼吸强度下降,总糖含量也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6.
27.
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 A.Los.)是仅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环境的特有种,其果实为不开裂而周围有椭圆形刺毛的瘦果,以果实为单元进行扩散和萌发。本文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塔里木沙拐枣刺毛在果实扩散、吸水、脱水及萌发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时间的果实颜色、大小、重量及刺毛长度存在显著差异。完整果实在水面漂浮时间及水媒扩散能力比去除刺毛的果实更强。完整果实在1 m/s和4 m/s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比无刺毛果实的扩散距离长。10 mmol/L赤霉素(AG3)及不同干藏时间处理的完整果实与无刺毛果实在20℃/30℃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要高于完整果实的萌发率。室外盆栽实验显示,无刺毛果实的萌发率比完整果实高,说明果实刺毛对果实萌发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刺毛对塔里木沙拐枣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荒漠环境中的扩散、萌发及种群更新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8.
本文两作者在研究苏联科学院动物所及中国科学院动物所939个标本的基础上记述中国小彩带蜂族Nomioidini 7个种,其中海南艳小彩带蜂Ceylalictus(Alronomiaides)hainanicus为新种。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H-114株的电镜形态。发现形态发生以内质网膜和胞浆膜芽生为主。病毒颗粒为圆形或卵圆形。具有双层膜结构,大小为90~120nm。提出了汉坦病毒形态发生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30.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令让  王洪刚 《遗传学报》1992,19(5):439-4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