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8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5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施肥与摘蕾对棉蚜、棉叶蝉种群数量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析比较了不同施氮水平(0-450kg·hm^-2)与不同摘蕾处理(0-12个·株^-1)对转Bt基因棉花(GK-12)和常规棉花(泗棉3号)的棉蚜、棉叶蝉种群数量以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棉蚜、棉叶蝉种群数量和有效铃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本实验水平下,施肥和摘蕾与施肥的交互作用对两种棉花的棉蚜数量有显著性的影响,而摘蕾、施肥和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两种棉花的棉叶蝉数量没有显著影响.在花铃期,施氮肥能增加两种棉花的有效铃数.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两种棉花的棉蚜、棉叶蝉的数量与施氮肥量和摘蕾量成正相关关系;有效铃量与施氮肥量呈正相关,与摘蕾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2.
以相同来源的1、3、5年生沙地柏幼苗为材料,采用室内生长池人工控水模拟不同干旱胁迫条件,对10个抗旱相关生理指标进行考察,探讨沙地柏苗龄对其抗旱特性影响。结果表明:(1)沙地柏叶片的保水力、细胞膜透性、RuBP羧化酶活性在胁迫前不同苗龄间差异显著,而叶片相对水分亏缺、气孔导度等指标不同龄苗间差异不显著。(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不同苗龄沙地柏的叶片水分亏缺、气孔导度差异一直不显著,而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胞间CO2浓度在6.78%土壤水分含量时出现显著差异;当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到4.52%时,不同苗龄的叶片光量子效率也出现显著差异。(3)各苗龄组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5年生沙地柏净光合速率、RuBP羧化酶活性、光量子效率显著低于1年生沙地柏,而其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1、3年生沙地柏,并且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含量降低而下降的幅度最大,水分利用率增加幅度比1、3年生的更多。研究表明,不同苗龄沙地柏幼苗抗旱性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抗旱指标对苗龄的稳定性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低苗龄沙地柏比高苗龄的生长势更强,更有生命活力,但高苗龄沙地柏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强于低苗龄;另外,在进行抗旱鉴定时,试验苗木年龄最好一致,抗旱鉴定指标选取也需考虑其对材料年龄的敏感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构建天牛总科高阶元的进化关系,为解决天牛各亚科之间进化关系和归属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18S rDNA(V4、V7区)分子标记,分析和测定了49种天牛基因序列,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3科2亚科21种天牛的18S rDNA基因序列,采用邻近法(Neighbor Jointing,NJ)、贝叶斯推论法(Bayesian Inference,BI)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对天牛总科3科6亚科的70种天牛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探讨天牛高阶元类群的进化关系。【结果】研究表明:序列分析比对后得到序列为703 bp,碱基A、T、C、G的含量分别为21.1%、26.3%、23.6%和28.9%;变异位点(Variable sites)98个占全部位点的13.9%,简约信息位点(Parsimony informative sites)45个占全部位点的6.4%;转换(Transition)/颠换(Transversion)的平均值R值为2.79,转换大于颠换。进化树结果显示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锯天牛亚科Prioninae和瘦天牛科Disteniidae为单系性进化群,这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似。【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天牛总科高阶元的系统发育树,研究证明18S rDNA(V4、V7区)是探讨天牛高级阶元分类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34.
35.
构建遗传图谱是当前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进行图谱构建,林木与作物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因为进行图谱构建一是要有合适的分离群体,二是要有能揭示亲本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两者可利用的遗传标记是一样的,但在进行作图群体构建时却存在一定差异,林木的遗传组成高度杂合,大多数林木为长期异交的树种,一般都有自交不亲合和近交衰退现象,象作物那样利用近交系或其它的高世代群体进行遗传图谱构建是不太可能的。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前的林木育种工作者很少留意建立和保存谱系清楚的F_2和BC_1群体,由于林木生命周期很长,建立这样一些高世代的群体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除了杨树、柳树等一些可在温室内水培杂交的物种,大多数林木的控制授粉杂交操作也是很困难的。因此研究过程中,等待材料的问题成为目前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如何利用现成的材料和低世代群体,对林木遗传图谱构建工作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6.
几种沙漠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引种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林克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1994,3(4):63-64
几种沙漠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引种栽培尹林克(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新疆吐鲁番838008)Resourcesofseveralspeciesofwildmedicinalplantsindesertregionandtheirintrodu... 相似文献
37.
生长素类物质在木本植物生根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杨树生根与生长素的关系及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已有大量报道,而生根过程中生长素的组织定位分析则尚未见报道。该文应用免疫化学分析方法对741杨(Populus alba×(P.davidiana×P.simonii)×P.tomentosa)嫩茎生根过程中内源IAA在组织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741杨的嫩茎在无外源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10天后可生根,14天后生根率达100%。诱导前,嫩茎基部组织中几乎没有IAA信号;诱导8天后,嫩茎基部维管组织中有大量的IAA积累,而且中部的维管组织中也有明显的IAA信号(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维管形成层);10天后,形成不定根原基,此时IAA主要分布在根原基;12天后,根原基分化成不定根并突破表皮,IAA在不定根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根尖和中柱。该文对741杨的嫩茎生根过程中IAA的组织分布特点及运输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对四种河鲀全基因组中的微卫星进行筛选并分析.结果如下: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391.49 Mb)、菊黄东方鲀(T.flavidus)(366.29 Mb)、双斑东方鲀(T.bimaculatus)(371.68 Mb)及黑青斑河鲀(Tetraodon nigroviridis)(342.40 Mb)全基因组中,分别筛选出142 885个、135 009个、147 549个和179 703个完整型微卫星.相对丰度分别为365个/Mb,369个/Mb,397个/Mb和525个/Mb.微卫星总长度分别为2 876 322 bp,2 689 710 bp,3 140 445 bp 和3 615 069 bp,分别占基因组序列总长度的0.73%,0.73%,0.84%和1.06%.在1~6个不同碱基重复类型完整型微卫星中,四种河鲀的6种碱基类型数目排序是一致的.均是单碱基重复数目最多,然后依次是二碱基、三碱基、四碱基、五碱基和六碱基.其中AC,A,C,AG,AGG,AT,AAT和AAC是四种河鲀共有的常见核心重复类别.东方鲀属(Takifugu)三种河鲀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极为相似,分析红鳍东方鲀和双斑东方鲀的遗传距离可能更为接近.鲀属(Tetraodon)黑青斑河鲀与其他三种东方鲀属河鲀除部分微卫星特征相似外,在微卫星总数、微卫星相对丰度和密度、部分碱基类型数目及类别方面和东方鲀属差距较大.这可能与两属鱼类地理分布及进行滑动复制的碱基组成有关,推测东方鲀属和鲀属基因组可能具有独特的进化机制.本研究为多种河鲀基因组特征分析、多种河鲀微卫星引物设计、不同属种河鲀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的探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9.
黄独脱毒苗叶片和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黄独茎尖再生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因素对黄独脱毒苗叶片和茎段再生体系的影响,以期对黄独脱毒苗的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叶片和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2 mg·L-1+2,4-D 2 mg·L-1;叶片和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蔗糖浓度分别为30和50 g·L-1;叶片和茎段在黑暗中较容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 4 mg·L-1+NAA 0.1 mg·L-1;继代2次的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较容易分化;黄独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IBA 0.1 mg·L-1+NAA 0.5 mg·L-1+PP333 1 mg·L-1。本实验成功建立了黄独脱毒苗叶片和茎段的再生体系,为黄独脱毒苗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0.
冯友亮尹营营王新生王沛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8):1430-1434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紧密连接蛋白(SCJP)在类雌激素-双酚A(BPA)干扰下的损伤机制。方法:对Wistar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离体原代培养4-5d,通过双室培养模型建立体外紧密连接(TJ)渗透性屏障,并测量其跨上皮电阻值(TER)反应紧密连接结构的形成及BPA对紧密连接的损害程度。设溶剂(DMSO)做阴性对照,以终浓度为25μM、100μM的BPA作用于支持细胞24h,MTT法测不同浓度BPA作用的Sertoli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 bloting观察occludin、ZO-1、Cx43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并培养Wistar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并建立良好的体外TJ屏障模型。双室培养支持细胞上皮TER值在培养的d4达到顶峰,然后在d4-9维持相对较稳定的状态,d4以200μM,100μM,25μM BPA染毒,分别于染毒后24,48,72,96和120h测TER:与DMSO溶剂对照组相比,200μM,100μM的BPA组TER值明显下降(P<0.05),而25μM的BPA组在染毒后TER值无明显变化(P>0.05)。MTT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BPA作用24h后,Sertoli细胞的吸光度(OD值)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102、103μM浓度组与溶剂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10-2、10-1、100、101μM组和溶剂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ccludin、ZO-1、Cx43在各剂量组均有表达,与溶剂对照组相比,occludin、ZO-1表达均分别随作用剂量的增加而降低:25μM组、100μM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100μM组与25μM组相比,差异亦存在显著性(P<0.05)。Cx43的表达却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溶剂对照组相比,25μM组表达无明显增加(P>0.05),而100μM组则明显增加(P<0.05);与25μM组相比,100μM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双酚A可通过损伤支持细胞连接蛋白正常表达,破坏了TJ屏障渗透性,从而影响正常的精子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