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新型柱前衍生试剂分析草甘膦的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二甲氧基苯磺酰氯(DMOSC)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建立了柱前衍生草甘膦的紫外检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优化了衍生化条件,得最佳条件:衍生温度35℃,时间15 min,pH 10.0,草甘膦与DMOSC的摩尔比为1∶6。HPLC分析条件:采用Kromasil C18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0.02 mol/L、pH 5.5),三者的体积比为15∶5∶80。结果表明:草甘膦质量浓度在5~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 2,检测限为0.067μg/mL。实验表明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灵敏度高,衍生产物稳定。  相似文献   
142.
方芳  曹以诚  陈晓曦  曾炳佳 《生物磁学》2009,(14):2634-2636
目的:探讨利用点突变方法改善EGV热稳定性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来源于Melanocarpus albomyces endoglucanase的耐热性纤维素酶maEG进行同源建模和序列比较,删除49位脯氨酸49P(del)进行定点突变,并将得到的突变体在毕氏酵母X33中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酶活性和热稳定性检测。结果:突变酶49P(del)在70℃处理120min,热稳定性比EGV提高了21.6%,且突变酶其他性质与野生型酶基本相似。结论:通过对中性纤维素内切酶EGV的定点突变,提高了该酶的热稳定性,并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材料。结果同时表明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模拟技术,缩短表面环区对于酶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3.
基于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在乐清湾进行的4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计算乐清湾主要游泳动物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Qik).结果表明:乐清湾全年主要游泳动物(IRI>100)共27种,季节间更替率较高,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大,相对重要性指数与生态位宽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全年游泳动物的生态位重叠值总体较低,秋季生态位重叠值最高,Qik>0.6的种对有14对,占总种对数的15.4%;春季最低,Qik>0.6的种对有5对,占总种对数的7.6%.冗余分析表明,温度、盐度和浑浊度是影响乐清湾主要游泳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主要游泳动物在这些环境因子上存在生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4.
茯苓多糖对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茯芩多糖作为流感病毒灭活疫苗佐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将不同剂量(200 μg或1000 μg)的茯苓多糖分别与低剂量(0.015 μg)或高剂量(1.5 μg)流感病毒(A/PR/8)灭活疫苗共同免疫小鼠,以相应剂量灭活疫苗的单独免疫组、灭活疫苗与氢氧化铝(100 μg)共同免疫组、PBS免疫组作为对照组.一次免疫后3周收集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IgG、IgG1和IgG2a的抗体水平;并用致死量(40×LD<,50>)流感病毒(A/PR/8)攻击小鼠,通过观察小鼠的体重丢失率、肺部病毒量、存活率来反映佐剂的免疫增强效果和疫苗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茯苓多糖能显著增加血清抗体水平,并提高小鼠抗致死量流感病毒攻击的能力,其免疫增强效果与氢氧化铝相当.茯苓多糖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45.
倪秀梅  方芳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2):4382-4394
多铜氧化酶 (Multicopper oxidase,MCO) 家族中的某些酶可以通过氧化反应降解食品中的胺类危害物生物胺。然而酶在催化时因为持续被氧化可能会影响整个反应过程中MCO的活性及稳定性,使酶的催化效率和降解生物胺的能力下降。文中成功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中构建并表达了来源于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的多铜氧化酶 (MCOF) 与枯草芽孢杆菌过氧化氢酶 (CAT) 的融合酶。8种融合酶对H2O2的耐受性提高了51%–68%,融合酶CAT&MCOF在降解组胺的过程中稳定性比MCOF提高了17.3%。以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为底物时,CAT&MCOF对底物的亲和力 (Km) 提高了1.0倍,催化效率 (kcat/Km) 提高了1.7倍,摩尔比酶活提高了1.2倍,且在酸性 (pH 2.5–4.5) 和中高温 (35–55 ℃) 条件下的稳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CAT&MCOF对腐胺、尸胺和组胺的降解率分别为31.7%、36.0%和57.8%,分别比MCOF提高了132.5%,45.7%和38.9%。多铜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融合表达提高酶催化稳定性和催化效率的策略将为通过酶的分子改造提高其应用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