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在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对13个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杂种无性系叶片碳同位素δ13C和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的差异进行研究, 分析不同无性系间δ13C与气体交换参数的相互关系, 目的在于探求δ13C在筛选高光合及高水分利用效率毛白杨杂种无性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 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无性系间δ13C、TrWUEiGsCi的差异均显著, δ13C和WUEi表现为9月>7月, TrGsCi表现为7月>9月, Pn在不同生长时期差异不显著。季节变化是引起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叶片δ13C差异的主要原因。同一时期, 无性系间δ13C和WUEi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即WUEi较高的无性系30、42、46、83、BL2和BL5, 其δ13C值也较高, WUEi较低的无性系B331和TG34, 其δ13C值也较低, 且不同时期(7月和9月) δ13C和WUEi呈较强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9 0和0.545 8, 高δ13C可以作为筛选高WUEi毛白杨的有效指标, 且在苗木生长旺盛时期选育能得到更为可靠的结果。对毛白杨而言, 高WUEi的无性系, 一般具有适中或较低的GsCi, 但不一定具有很高的Pn, 气孔调节使得毛白杨在不影响光合作用的同时保持较高的WUE。  相似文献   
92.
紫杉醇合成关键酶BAPT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3-氨基-3-苯基丙酰转移酶(3-amino-3-phenylpropanoyltrans-ferase,BAPT)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首先提取曼地亚红豆杉细胞的总RNA,反转录获得其sscDNA,并以其为模板扩增BAPT酶的基因,然后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2a(+)-BAPT,并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宿主中诱导表达.结果:扩增获得1338 bp的BAPT基因序列,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32a(+)-BAPT,并在E.coli BL21中实现高效表达.结论:BAPT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51 kDa,与预期大小一致.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曼地亚红豆杉BAPT酶的酶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新型环境污染物抗生素的分子生态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在农业畜牧业和治疗人类疾病的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自身独特的代谢特点,导致了抗生素在包括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残留,并因此导致对不同生物及生态系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概述了目前抗生素分子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抗生素对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各分子水平的毒性机理及分子标记物研究情况,对于一些较新的分子诊断方法也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了抗生素分子生态毒理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4.
重点描述宜昌黄花场剖面中 /下奥陶统界线附近的重要牙形剌共 3属、5种和 2新种Bergstroe mognathussp .nov .,BaltoniodustetrachotomusLiandWangsp .nov .,并对Oepikodusevae带和Baltoniodustriangu laris带分子的首现位置及带的含义进行厘定。作者还在此剖面大湾组下段发现北美中大陆区暖水型牙形剌Tripoduslaevis和Protoprioniodusaranda ,并确定Tripoduslaevis的首现位置在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底界之上 0 .3m处。Tripoduslaevis的首次出现曾提议为中奥陶统的底界的标志 (见陈旭等 ,2 0 0 0 ) ,在宜昌黄花场剖面上Tripoduslaevis的首现位置接近Baltoniodustriangularis带底界 ,对确定中 /下奥陶统界线很重要。由于在黄花场剖面可识别出Baltonioduscrassulus—B .gladiatus—B .triangularis演化谱系 ,作者建议以B .triangularis的首次出现作为中奥陶统的底界 ,宜昌黄花场剖面为中 /下奥陶统界线的层型剖面。同时 ,文中将本区的牙形刺带与世界其它地区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95.
用做标记的两种酵母菌完整染色体DNA的简化制备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蒋继志  尚晓冬 《菌物系统》1998,17(2):174-178
已知分子量在小的染色体DNA分子标记是脉冲电泳研究中用以估算样本染色DNA分子大小必不可和的参照物。对用做标记的啤酒酵母和粟酒裂殖酵母完整染色体DNA几种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以及改进研究表明,液氮冷冻研磨法,凝胶包埋法以及凝胶包埋破壁法效果均很好,都得到大量染色体DNA,且彼此此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6.
陶琼  缪宁  杨玉婷  李茂萍  薛盼盼  岳喜明 《生态学报》2023,43(10):4109-4120
岷江冷杉(Abies fargesii var.faxoniana)的天然更新是川西亚高山地区天然次生林生态恢复的关键。为揭示川西亚高山4种典型天然林林型(杜鹃-岷江冷杉林、箭竹-岷江冷杉林、红桦-岷江冷杉林和红桦林)中岷江冷杉的更新结构和其幼龄植株的生存过程,基于4块1 hm2样地的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比不同林型中岷江冷杉的更新结构和更新质量;通过对数回归建立了岷江冷杉幼龄植株高度与年龄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幼龄植株的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和计算数量动态指数分析其生存特征和存活瓶颈期。结果表明:4种林型中岷江冷杉的更新质量和幼龄植株存活状态依次为杜鹃-岷江冷杉林>红桦林>红桦-岷江冷杉林>箭竹-岷江冷杉林。各林型中岷江冷杉幼龄植株的死亡率与相邻龄级间的个体数量动态(Vn指数)随龄级增加的波动大。综合死亡率与Vn指数的龄级差异,杜鹃-岷江冷杉林和箭竹-岷江冷杉林中幼龄植株存活的年龄瓶颈期分别为第21—25年(树高0.66—1.04 m)和第11—15年(树高0.46—0.73 m);红桦-...  相似文献   
97.
大海林地区不同生境高山红景天根部红景天甙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黑龙江省大海林地区海拔1400~1620m的高山上,依据高山红景天的生境于岳桦林内、高山草甸、苔原上选择了6个样地,测定了高山红景天根部的红景天甙含量。生境不同的高山红景天,根部红景天甙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红景天甙含量范围为0.101%~0.684%。从测定结果看,光照条件好、土壤肥沃的生境下高山红景天根部的红景天甙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来源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原代大鼠肝细胞在体外降脂药物评价中药效反应,指导两种肝细胞在体外降脂药物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方法:用游离脂肪酸(油酸/棕榈酸,2:1)诱导HepG2细胞、原代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并用100μmol·L-1苯扎贝特干预,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活性氧(ROS)含量,细胞内脂滴数目、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FFA刺激使HepG2细胞和原代大鼠肝细胞脂质沉积(TG、脂滴)和氧化应激(ROS、MDA、SOD)水平上升。苯扎贝特对HepG2细胞1 mmol·L-1FFA造模组和原代大鼠肝细胞0.5 mmol·L-1FFA造模组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显著;而HepG2细胞0.5 mmol·L-1FFA造模组和原代大鼠肝细胞1 mmol·L-1FFA造模组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水平在苯扎贝特干预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在相同FFA造模浓度,原代大鼠肝细胞病理特征变化更为明显;苯扎贝特对两种肝细胞在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因而HepG2细胞和原代大鼠肝细胞在体外降脂药物评价中药效反应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99.
10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能使中性粒细胞系(lineage)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和活化的一种细胞因子。本课题首先用人胚胎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出G-CSF全长的编码序列。再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胶回收试剂盒回收目的片段,连接PMD18载体,然后转入DH5α感受态细胞中,在LB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从LB液体培养基中的菌液提取质粒,最后进行酶切和PCR鉴定。经过电泳检测确定通过PCR成功扩增了G-CSF全长645bp的编码序列,转入感受态细胞后,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均生长良好,酶切和PCR鉴定结果明显。由PCR成功扩增了全长的G-CSF编码序列,经酶切和PCR鉴定,对结果进行分析得知成功完成对G-CSFcDNA的克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