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1.
计算机辅助实验动物随机化分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计算机辅助实验动物随机分组方法的研究。作者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以BASIC语言设计程序,通过对动物体重分布特征分析,筛选出合格动物并随机化分组。该方法与传统的手工方式相比,可显著减少动物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造成的误差影响,提高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程序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日本血吸虫尾蚴在钻穿7种哺乳动物宿主皮肤而转变为童虫时,均发生了自然死亡,而且童虫的死亡率依宿主种类或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系而异。它们皮肤内平均童虫死亡率分别为:小鼠3.7—7.2%、大鼠6.3%、金黄仑鼠7.0%、长爪沙鼠5.1%、豚鼠6.9%、兔4.9%、恒河猴12.8%。实验证明日本血吸虫尾蚴亦能钻入不易感的鸟类——鸽的皮肤,虽有1/4童虫立即在其皮肤内发生死亡,但部分童虫可移行至肺,然后在肺中消亡。  相似文献   
63.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狂犬病疫苗抗原活性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克隆双抗体夹心ELISA法快速检测狂犬病毒抗原含量。结果表明,灵敏度达到15μg/ml,同时特异性及变异系数均合乎要求。本方法用于精制狂苗制备过程中有效抗原活性组分的检测准确、快速、重复性好,且抗原的ELISA效价与NIH动物法测定效价具有平行趋势。  相似文献   
64.
生物技术与棉花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转基因棉花的研究自80年代末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性大发生或暴发,给棉花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对此,人们正积极探讨有效防治棉铃虫的方法,广泛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措施。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没有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植棉成本、挫伤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并使害虫抗药性提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关系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国家“863”计划在生物领域加大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育种相结合,将抗棉铃…  相似文献   
65.
施栋涛  赵冲  尹东红  陈阳  常亚青 《生态学报》2022,42(10):4160-4168
海胆在海藻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理解流速对海胆摄食和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研究价值。研究了长时间(49 d)不同流速(2 cm/s, 10 cm/s和20 cm/s)对光棘球海胆幼胆(Mesocentrotus nudus,壳径:约20 mm)摄食行为、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以评估不同流速下,海胆摄食行为和生长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流速对光棘球海胆的存活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其生长。2 cm/s下海胆的壳径和体重显著大于10和20 cm/s。在实验开始后的第2周和第3周,2 cm/s下海胆的体重和壳径已显著高于20 cm/s。流速显著影响光棘球海胆的摄食量(P<0.001)和觅食行为(20 cm/s,P=0.004),但口器咬合行为未受显著影响(P=0.113)。管足附着时间在流速为10 cm/s和20 cm/s下显著长于其在2 cm/s。同样的,相较于2 cm/s(P=0.02)和10 cm/s(P=0.03),20 cm/s的流速可显著削弱光棘球海胆的翻正行为。综上,高流速(20 cm/s)通过影响海胆管足活动削弱其觅食行为(而非摄食行为),进而降低其...  相似文献   
66.
海参微卫星DNA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由于其具有突变频率快、多态性丰富、呈共显性遗传、通用性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对10个海参微卫星DNA进行了克隆与测序。结果表明:90%的微卫星DNA序列存在长度多态性,这为进一步研究海参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在4个温度(15、20、25、30℃)和3个食物浓度(1×104,1×105,5×105 cells ml-1)下研究了大型溞(Daphnia magna)淮河种群的动态和两性生殖,结果表明:(1)在实验初期,大型溞种群密度不断增加,达到最大值后种群密度呈现缓慢下降或趋于稳定的趋势.除15℃下最大瞬时增长率(1.36 d-1)出现在中食物浓度组外,20℃(1.51 d-1)、25℃(1.39 d-1)、30℃(0.69 d-1)下的最大瞬时增长率均出现在高食物浓度组.(2)相同温度下,食物浓度与大型溞最大种群密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3)相同食物浓度下,随温度升高,大型溞首次产幼溞时间(5~21d)和到达最大种群密度的时间(15~29d)缩短,首次抱卵时的体长(1.75~2.67 mm)减少.(4)在较低的温度和中食物浓度组下,大型溞产生了较多的休眠卵或卵鞍(15℃:(16.7±2.5) ind. 和20℃:(18.3±3.8) ind.);30℃下没有出现休眠卵或卵鞍.除15℃、中食物浓度组外,其它实验组均产生雄体.实验25d后,雄体密度与种群密度呈显著的相关性(30℃:p<0.05;15~25℃:p<0.01).(5)本研究结果暗示大型溞休眠卵的形成受温度、食物浓度和种群密度的共同影响,且较低的温度是大型溞休眠卵形成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68.
海胆遮蔽行为对于海胆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遮蔽行为对海刺猬(Glyptocidariscrenularis)摄食、生长和性腺性状的影响。实验设两个对照组和一个处理组:对照组为无任何遮蔽条件的空白组和以堆积砖块创造的黑暗空间来满足海胆的掩蔽行为的掩蔽组,遮蔽组则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贝壳作为遮蔽物来满足海胆的遮蔽行为。结果显示:遮蔽组的海胆周摄食量要显著大于掩蔽组(P<0.05),而空白组与遮蔽组和掩蔽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海胆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空白组和遮蔽组海胆的壳径、壳高、体重要显著大于掩蔽组(P<0.05),而空白组和遮蔽组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空白组和遮蔽组的性腺湿重、性腺干重、性腺指数、壳湿重、壳干重、亚氏提灯湿重、亚氏提灯干重要显著大于掩蔽组(P<0.05),而空白组和遮蔽组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空白组的提灯指数要显著小于遮蔽组和掩蔽组(P<0.05),而遮蔽组和掩蔽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果证明,遮蔽和掩蔽行为对海刺猬生长及发育的影响是有差别的,掩蔽行为对海刺猬的生长与发育造成了负面影响,而遮蔽行为在一定的生活环境条件下不会对其生长造成影响。研究表明,海刺猬的遮蔽行为反映了其对外界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且这种行为对其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与掩蔽行为有所不同。至于海刺猬遮蔽行为的进化选择压力,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下定论,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9.
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GIS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过程中的空间要素叠置分析具有明显优势.本文通过对传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和逻辑完善,采用ArcGIS平台的Model Builder工具封装了可以进行多循环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GIS模块;并选取青藏铁路沿线部分路段,测试了从环境问题分析、指标与权重确立、空间数据预处理到GIS模型运行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在多重生态与环境要素累加效应影响下,青藏铁路生物通道的两侧高度敏感,且多个敏感区连成一个线性敏感带,铁路沿线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的带状空间格局特征突出;通过与大量地面调查的评估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该GIS模型判断生态敏感区域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线性工程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快速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0.
seali基因隶属于PIWI超家族, 其编码的RNA结合蛋白在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经同源比对从光棘球海胆(Mesocentrotus nudus)性腺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得到seali基因片段, 随后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光棘球海胆seali基因cDNA全长3462 bp, 其中3′UTR长度为416 bp, 5′UTR长度为180 bp, 其中3′UTR的加尾信号并非经典的AAUAAA或AUUAAA, 而是较少见的AAUACA。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2862 bp, 编码954个氨基酸, 具有保守的PIWI和PAZ结构域, 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属于Argonaute家族的PIWI亚家族成员。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 Mnseali基因在光棘球海胆性腺、肠、管足和体腔细胞中均有表达, 在性腺中表达量最高。此外, Mnseali基因为母源因子, 在整个胚胎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卵巢中, 随着卵母细胞的成熟, Mnseali的表达量逐渐升高, 而仅在成熟期的精巢中表达量显著上调。RNA原位杂交结果表明, Mnseali在光棘球海胆性腺的生殖细胞中特异表达, 是光棘球海胆生殖细胞标记基因。该研究为海胆生殖细胞发育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