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卧息地选择是野生动物对生态环境的行为适应。为了探讨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夜间卧息地选择的季节变化, 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 采用跟踪调查法与直接观察法, 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麋鹿184个夜间卧息样方和184个对照样方的生态因子信息进行了观测记录。结果表明: 麋鹿春、秋、冬3个季节夜间卧息时均选择隐蔽度较高、草本盖度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距隐蔽物(芦苇或树林)较近的林地生境(P < 0.05), 并且春、秋季夜间选择在距道路距离与距居民点距离上的差异不显著(P > 0.05); 夏季夜间选择在草本盖度较低、食物丰富度较低、隐蔽度较低、距隐蔽物较近、距道路与居民点距离较远、距水源较近的滩涂生境卧息(P < 0.05); 冬季夜间选择在风速较小、距道路与居民点较近的生境卧息。判别分析表明: 草本盖度、食物丰富度、距道路距离、隐蔽度、风速、距水源距离以及距隐蔽物距离这7个因子组成的判别函数可区分不同季节麋鹿的夜间卧息地, 且麋鹿在不同季节的夜间卧息地特征存在部分重叠, 这可能与不同季节间食物、水、温度与人为干扰等因子的差异性有关。建议该保护区扩大饲料基地面积、保留麋鹿卧息隐蔽环境、减少人为干扰、控制长江故道水位。  相似文献   
52.
<正>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 Milne-Edwards,1872)隶属鼩形目(Soricomorpha)鼩鼱科(Soricidae)鼩鼱亚科(Soricinae)短尾鼩属,其模式产地为中国四川宝兴(Milne-Edwards,1872)。短尾鼩属的物种分布于亚洲中南部,共有4种,即A.assamensis、A.schmidi、A.squamipes和A.yamashinai(Wilson and Reeder,2005)。短尾鼩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在小鼠早期发育中的调节作用,运用超排卵和体外受精技术,采用体外磷酸化和放射自显影的方法,鉴定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中PKC的底物。经特殊的反复冻融处理,消除卵中内源性蛋白激酶活性。55个受精卵的样品中加入部分纯化的PKC,结合应用较强的PKC抑制剂H-7和星形孢菌素以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PD098059作为对照,观察到12条PKC底物蛋白的放射自显影带,根据标准蛋白质对值绘制的标准曲线计算,这些磷酸化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分别约为120kDa、100kDa、79kDa、63kDa、59kDa、47kDa、40kDa、34kDa、32kDa、26kDa、24kDa和22kDa。实验结果表明,PKC可通过底物蛋白活性的调节,在小鼠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4.
以生产使用菌种土曲霉NLYT23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高温、氯化锂诱变处理和多次分离、筛选获得一支性能稳定的衣康酸高产突变株土曲霉NLYT-2-801,在含淀粉糖140g/L的培养基上40℃~43℃摇瓶72h,衣康酸产量92.1g/L,糖酸转化率63.18%~67.83%.经300m3发酵罐生产验证,诱变后菌种的酸度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比以前提高了31.1%和6%.  相似文献   
55.
建立了藏药短管兔耳草中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采用Waters XTerra RP18色谱柱(150mm×4.6 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溶液(28:72,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30℃,在20 min内分离检测了该两种化合物.松果菊苷和麦角甾苷进样量分别在0.077~4.950μg(r=0.999 9)和0.085~5.450μg(r=0.999 9)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5%和92.50%,RSD分别为2.35%和2.86%.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藏药短管兔耳草的质量控制,并为兔耳草属植物中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6.
对8种漠甲昆虫线粒体Cytb基因579bp和COⅡ基因585bp的序列片段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8种甲虫在长度为1164bp的序列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3.7%,21.2%,33.5和11.6%,A+T平均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密码子第三位点A+T含量高达77.2%,而该位点G的平均含量仅为4.0%。序列中碱基替换多发生于第三位点,转换略多于颠换,转换主要以C←T为主,颠换以A←T为主。以土甲族的Eumylada potanini为外群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漠王和漠甲以很高的置信值聚为一支,二者的关系与Bouchard最新的分类观点相吻合,即漠王族并入漠甲族成为一族;鳖甲族在支序图上另成一支,可视为一个单系群。  相似文献   
57.
叶面施肥对南方红豆杉针叶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栽培红豆杉已成为目前解决紫杉醇市场需求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人工栽培的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化学半合成前体10-脱酰基巴卡丁Ⅲ(10-DAB)的含量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对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N、K、Ca、Mg 肥和自行配置的稀土混合肥(含La、Ce、Sm),连续4次跟踪采样,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样品中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N元素均引起红豆杉针叶中紫杉醇和10-DAB含量的降低;喷施K元素,前期引起10-DAB含量的增加但随之降低,紫杉醇的含量则持续降低;喷施不同浓度的Ca、Mg提高了红豆杉中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其作用可持续一段时间;自行配置的稀土混合肥明显地提高了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且其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紫杉醇和10-DAB的含量分别最高可达0.261mg g-1和0.641mg g-1.  相似文献   
58.
We collected a specimen of Chinese Pygmy Dormouse (Typhlomys cinereus)from Nanling Nature Reserve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August 2012,analyzed the specimen’s morphological and skull indices,and compared them with the published data for other T. cinereus subspecies located throughout China. The skull of our specimen had four pairs of palatal holes:among them,the two posterior pairs merged together to form two large and long holes,and the posterior edge of the nasals was located vertically below the frontopremaxillary suture. Based on these two unique characteristics,we identified the specimen as the subspecies T. c. daloushanensis.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is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而造成的抗性基因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危害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抗生素抗性基因这一“新型污染物”,综述了抗性基因在水体环境中的来源与污染情况;分析了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传播途径与生态风险.此外,还重点讨论了污泥消化、人工湿地、消毒以及深度处理等不同水处理工艺对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指出不同去除技术的改进方向.并针对目前的污染状况,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西南鼠耳蝠广东新纪录及其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 Thomas,1911),因峨眉山为其模式产地,又称峨眉鼠耳蝠或者四川鼠耳蝠。隶属于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鼠耳蝠属(Myotis),主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