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64只麻醉及人工呼吸的猫,观察到电刺激蓝斑(LC)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左心室收缩压升高,左心室内压最大变化率增加及肾交感神经放电(RNA)显著地增加。去缓冲神经对电刺激 LC 所引起的上述指标的增加幅度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延长血压反应升高相以及血压恢复期的时间。LC 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率亦降低。LC 内注射海人酸,也能引起减压反应。而注射海人酸3h 后,使LC 神经元发生变性或去极化阻断时,再电刺激 LC 仍能引起明显的升压反应。以上结果表明,电刺激 LC 可使血压升高、心肌收缩力及肾交感神经放电增加,而 LC 内微量注射胞体兴奋剂则可降低血压、心率及心肌收缩力,说明电刺激 LC 引起的加压反应可能主要是兴奋了过路纤维所致,而 LC 本身神经元的兴奋引起的是减压反应。  相似文献   
92.
性细胞减数分裂是一个复杂的有丝分裂。在动物方面,雄性蝗虫是很好的材料,因为它的染色体数目少(■:2n=23,xo),蝗虫的种类很多,用任何一种都可以,从精巢里一般可得到大量减数分裂的图像。观察减数分裂的方法多采用临时压片法,其操作简便,染色体不易丢失,但标本不能长期保存,所以必须制备永久玻  相似文献   
93.
摘要 目的:观察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调任通督针刺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注意力和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纳入东莞市中医院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ADHD患儿100例,入组患儿按门诊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单数,感觉统合训练)和研究组(双数,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各为50例,两组患儿均干预3个月。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注意力、脑动脉血流速度、Conners父母评症状量表(PSQ)、联合型瑞文测验 (CRT) 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注意力情况:错误数、漏报数较干预前减少,反应时间较干预前缩短,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干预3个月后双侧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增快,且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儿(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PSQ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CRT评分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可有效改善ADHD患儿注意力,促进临床症状改善,调节脑血流速度,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通督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神经营养指标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自2020年3月-2021年9月期间东莞市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98例PSD患者,入选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49例)和研究组(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49例),两组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治疗6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巴氏指数(BI)、血清神经营养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45/49),优于对照组的67.35%(3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中医证候总积分、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IGF-1低于对照组,BDN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NE、5-HT、DA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PSD患者,可促进症状改善,调节神经营养指标,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5.
该文采用ODS、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对柬埔寨野生柯拉斯那沉香(Aquilaria crassn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柬埔寨柯拉斯那所产沉香的乙醇提取物中进行分离共得到了10个化合物,包括一对对映异构体(9a/9b)。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2)、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3)、6-羟基-2-(2-苯乙基)色酮(4)、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5)、8-氯-6-羟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8-氯-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7)、oxidoagarochromone B(8)、4'-demethoxyaqusisnenone D(9)。其中,化合物6、7和9均为首次从柯拉斯那沉香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对乙酰胆碱脂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较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
核酸适体在治疗、诊断和生物传感等领域都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识别元素-- 抗体相比较,适体展现 出很多的优点:尺寸小,化学性质稳定,容易制备和修饰。更重要的是适体在生物传感的设计上更为灵活,因此,产生了很多高选 择性、高灵敏度的新型适体传感器。目前,很多的检测手段都被应用到适体传感器中,其中荧光的检测手段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 荧光适体传感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荧光标记给传感器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免标记的荧光适体传感器备受关 注。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免标记的荧光适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分析工作者发展更加灵敏、更加简单、更加应用广泛的 免标记荧光适体传感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爬行动物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遗传依赖型性别决定(genetic sex determination,GSD)和环境依赖型性别决定(environmental sex determination,ESD),而ESD又以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temperature sex determination,TSD)为主。研究爬行动物TSD有助于人们弄清楚环境条件对物种表型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利用环境条件和遗传基础的共同机制来人为的改善或者诱导具TSD型物种的进化方向,以实现自然和人类的最大利益。该篇综述从母系活动、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类固醇以及TSD机制四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爬行动物TSD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98.
从海南蕊木(Kopsia hainanensis Tsiang)枝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NMR、MS、IR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蕊木宁(1)、土波台文碱(2)、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3)、 β-香树脂醇(4)、熊果酸(5)、 2α,3β-二羟基熊果酸(6)和 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表明,化合物1~35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生长有抑制作用;化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化合物5对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均具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索激光辅助体外制作小鼠嵌合体胚胎的方法。方法:激光辅助去除不同发育阶段体外受精胚胎的透明带,随机组合卵裂球体外培养,观察胚胎融合情况。结果:没有透明带的卵裂球体外能够“自发”融合,并且融合胚胎在体外培养环境中,能够发育至囊胚期,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基本与二倍体胚胎无差别。结论:激光辅助方法获得裸露的卵裂球能够在体外培养环境制作嵌合体胚胎。  相似文献   
100.
采用MTT法对海洋放线菌124092正己烷提取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用硅胶真空柱层析法将正己烷提取物粗分为6个组分(Fr1~Fr6),细胞毒活性追踪显示Fr6组分为活性部分。为确定其中的活性成分,运用GC/MS对Fr6组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11.76%)、油酸(Oleic acid,12.16%)、亚油酸(Linoleic acid,14.77%)和乳杆(菌)酸(Lactobacill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