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近年来医学在研究体溫調节和低溫麻醉方面,已經广泛地利用溫差电偶溫度計測量体溫;其优点主要是測溫部分体积小,所需要的热容量也小,当測定溫度时,能够迅速地达到被測物体的溫度。同时溫差电偶溫度計的測溫部分是由很細的两种不同的金属絲构成,因而可以用来測量皮肤或組織上微小一点的溫度;并能根据需要做成不  相似文献   
102.
张逸飞  刘小慧  杨平  黄佳芳  郭谦谦  仝川 《生态学报》2018,38(13):4715-4723
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每月小潮日原位定期向闽江口塔礁洲淡水感潮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湿地施加剂量为60、120 kg S hm~(-2)a~(-1)的K_2SO_4溶液(分别记做S-60和S-120),探讨模拟硫酸根(SO_4~(2-))沉降对河口淡水感潮湿地甲烷(CH4)排放通量及间隙水SO_4~(2-)浓度的影响。对照、S-60和S-120处理组CH_4排放通量年均值分别为(7.88±1.00)mg h~(-1)m~(-2)、(6.55±0.97)mg h~(-1)m~(-2)和(6.66±1.49)mg h~(-1)m~(-2)。在年尺度上,两个高强度模拟SO_4~(2-)沉降处理组均未显著降低闽江口淡水感潮野慈姑湿地CH_4排放通量(P0.05),即高强度SO_4~(2-)沉降不会对河口淡水感潮湿地CH_4排放通量产生类似于其对泥炭湿地和水稻田的显著抑制效应。在年尺度以及秋、冬季,两个施加K_2SO_4溶液处理显著增加了野慈姑湿地10 cm深度土壤间隙水SO_4~(2-)浓度。对于各个处理组,温度较高的夏、秋季CH_4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温度相对较低的冬、春季(P0.05)。不同处理组CH_4排放通量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温度仍然是影响亚热带河口淡水感潮湿地CH_4排放通量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e)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Huperzina A)和石杉碱乙(Huperzine B)含量的方法,并以此方法检测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的积累。内生真菌发酵液经氯仿萃取、甲醇溶解、过滤后进行高效液相检测分析,选用Agilent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15 mol/L乙酸铵(p H 6.8)和甲醇溶液(70∶3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308 nm,连续检测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发酵液中第6–15天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积累。结果表明,发酵提取液中的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可在25 min内进行很好的分离和分析,石杉碱甲在1.50-48.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5),石杉碱乙在0.25-7.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7),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6.83%、108.0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34%、3.60%。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含量检测。在发酵过程中,内生真菌发酵液中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呈现先增后减,随后有所增加继而又减少的趋势。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含量分别在内生真菌发酵第14天、第8天达到最高,分别为12.417 0μg/mL、4.660 3μg/mL。该方法学的建立为内生真菌胶胞炭疽合成石杉碱甲与石杉碱乙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检测手段,从而有利于药物新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离体培养法和杂交实验法,以菊花品种‘钟山金阳’(Chrysanthemum morifolium‘Zhongshanjinyang’)为实验材料,比较了不同的花序开放程度(花序开放天数和散粉阶段)、栽培温度和贮藏条件对其花粉萌发的影响。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在花序开放的第2至第7天花粉萌发率为22.6%~17.3%,第9天为7.7%,第11天仅为2.8%;在散粉的第1阶段(第1和第2轮管状花散粉)和第2阶段(第3和第4轮管状花散粉)花粉萌发率分别为19.5%和17.8%,第3阶段(全部管状花散粉)花粉萌发率仅为9.4%,表明随花序的开放和散粉阶段的延续,花粉萌发率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昼/夜温度5℃/0℃、10℃/5℃、15℃/10℃、20℃/15℃、25℃/20℃和30℃/25℃条件下栽培一定时间,其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均有明显差异;其中,10℃/5℃栽培组培养4.0 h的花粉萌发率最高(23.0%),而30℃/25℃栽培组培养0.5 h的花粉萌发率最低(1.2%);15℃/10℃和20℃/15℃栽培组培养4.0 h的花粉管长度较长(分别为144.4和146.1μm),而30℃/25℃栽培组培养0.5 h的花粉管长度最短(38.3μm)。在不同贮藏温度下[4℃、-20℃和室温(约25℃)],新鲜和干燥花粉的萌发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降幅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新鲜花粉贮藏12 d后花粉萌发率从21.4%降至5.0%以下,干燥花粉贮藏26 d后花粉萌发率降至5.0%以下;总体上看,干燥花粉的萌发率和贮藏时间均高于新鲜花粉,以-20℃条件下贮藏的干燥花粉萌发率最高且可贮藏至50 d以内。杂交实验结果显示:用不同栽培温度下的品种‘钟山金阳’的花粉对品种‘钟山粉碟’(‘Zhongshanfendie’)进行人工授粉,在柱头上花粉萌发数差异明显;其中,10℃/5℃栽培组的花粉萌发数最多(55.5),30℃/25℃栽培组的花粉萌发数最少(8.8),且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花序开放天数、散粉阶段、栽培温度及贮藏条件对菊花品种‘钟山金阳’的花粉萌发率均有明显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建议菊花品种‘钟山金阳’花粉的最佳采集时期为花序开放的7 d内且为第1至第4轮管状花散粉阶段,栽培温度应维持在10℃左右,而且采集的花粉应置于-20℃干燥条件下贮藏。  相似文献   
105.
赤霉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加热、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及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的方法,提纯了赤霉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纯酶比活力为2640U/mg蛋白,最大紫外吸收峰为276nm,为Mn-SOD,由二个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为14.5kD。此外还报道了该酶的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06.
何苏琴  李玉奇 《菌物系统》1997,16(2):109-111
从甘肃省定西县豌豆田土壤中分离到的丝葚霉属一新种-甘肃丝葚霉PapulasporagansuensisS.Q.HeetD.Z.Tang,其形态特征有拉丁文和汉文描述,主模式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标本室,等模式保存在甘肃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7.
108.
水稻蜡质基因5'非翻译区一个与调控有关的内含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育的水稻种子中分离出RNA,经RT-PCR反应并结合顺序测定,在籼稻232蜡质基因编码区5′上游非翻译区中证明确实存在一个长度为1126bp的内含于,其A+T碱基的含量高达67.4%,它的边界符合真核基因内含子的GT-AG规则。表明该内含子与蜡质基因的表达调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9.
黑莓汁的理化特性及贮藏期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黑莓浓缩汁的理化特性及其营养成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3~4,波长511~514nm时,果汁色泽最佳;果汁抗氧化还原能力很弱,但具有很强的光和热的稳定性。0~4℃低温贮藏1年后,6种维生素的损失率都超过50%;含糖量损失407%;SOD活性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损失10%和124%;含酸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0.
The new technique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was created in Gossypium, which could remarkably overcome abortion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nd hybrid sterility of F1. A large number of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obtained from seventy cross combinations among the cultivated species and between the cultivated and the 14 wild species, respectively. 8 varieties have been developed, of which 4 were from the cross combination of G . hirsutum×G . arboretum and the other are the first breed from the hybrids between G . hirsutum and 4 wild species, respectively. Of them Shiyuan 321 (jimian 24) is a new variety which had the highest increase in the national Yellow River Valley Regional test, with planting area added up to 933333 ha in the recent three years. The breeding system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was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