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麸杨分泌道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育麸杨分泌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青麸杨的分泌道是由14—41个分泌细胞围绕细胞间隙而成的腔道,分泌细胞外侧又被多层扁平的鞘细胞所包围。青麸杨的分泌道主要分布于根、茎、叶、花和果实的维管束的韧皮部内,此外,茎的髓中也有少量分泌道,分泌道位于木质部脊处的薄壁组织内,排列成一圈。青麸杨各器官中的分泌道的发生方式一致,都是裂生方式起源的。  相似文献   
92.
天蚕的形态和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蚕(半目大蚕)AntheraeayamamaiCuerinMencvill[1]是蚕蛾总科,大蚕蛾科,柞蚕属的一种。该蚕是一种吐天然绿丝的昆虫,有极好的开发价值。我国野生天蚕分布很广,从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到北方的辽宁、吉林、黑龙江都有分布[2]。但关于天蚕生物学特性至今国内未见有专门的研究和报道。为能使人们更多的了解、认识和发掘本地的天蚕资源,现将1989年以来通过人工饲养和观察得到的形态及生物学研究结果整理如下,为我国的夭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形态特征成虫:翅展126~150mm,体长35~45mm,胸及腹部密生绒毛。雌蛾体粗状,雄蛾短小。…  相似文献   
93.
浙江省水文地质队第三普查大队于1978—1979年期间在杭州湾和吴兴附近(图1)采集了岩芯标本,由笔者处理鉴定,共得介形类25属、30种以及2个未定种,大部分为第四纪滨海相属种,少数为淡水分子。杭州湾第四纪滨海相沉积以灰、灰黑色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砂为主,属全新统滨海组(浙江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9)。这一介形类化石组合绝大部分与江苏第四系东台群二组中的属种相似,其中一部分与  相似文献   
94.
黑果绣球胚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发育时期黑果绣球(Viburnum lantana)胚的离体培养,找到了胚培养发芽率最高的取材时期,在北京地区是8月下旬到9月上旬。使用的基本培养基是MS培养基。使茎段分化的培养基是MS BA0.5 2ip5.0 zt0.5(单位mg/l下同。),培养40天后能得到大量的苗。切取带4片叶以上的苗,转接在大量元素减半的1/2MS IBA0.2的生根培养基土,10天以后开始生根。15天后经锻炼的小植株可移栽到瓦制花盆或营养钵中,盆土基质为1:3(体积比)的沙与草炭上的混合土,置于全光苗床(自然光照下,自控间歇喷雾保持叶面湿度。),室温18—25℃,生长10天就可以移入冷室,按一般植物管理。成活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95.
白洋淀地区全新世以来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白洋淀白4号孔的孢粉分析、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和野外考察研究表明,白洋淀形成于中全新世。晚全新世以来,随着气候的变凉变干,古白洋淀开始收缩和解体,但在人类活动的利用改造下,使逐渐解体的白洋淀得以保留下来。依据气候地层学的观点,并结合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白洋淀地区的全新世地层可以划分为四期:即古全新世(距今11000—9000年),气候温和湿润;早全新世(距今9000—7500年),气候偏凉偏干;中全新世(距今7500—3000年),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距今3000年至今),气候温凉偏干。  相似文献   
96.
滇池高背鲫和方正银鲫酯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方正银鲫酯酶(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普通鲫(Carassius auratus)和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sp.)的各种组织器官为材料, 进行酯酶(Esterase)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电泳图谱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9种不同组织中酯酶同工酶谱带各不相同,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滇池高背鲫的酯酶谱图有3种表型.正方银鲫和滇池高悲鲫同一组织的LDH同工酶谱也有明显差异. 等电聚焦凝胶电泳(T=7.5%,C=5%)的结果又表明这二种鱼的肝脏, 脑, 卵的酯酶同工酶谱及电泳扫描图有差异. 这些结果揭示滇池高背鲫与方正银鲫至少在生化水平上已有明显的分化, 很可能起源于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祖先,独立演化而形成. 滇池高背鲫与云南普通鲫的LDH酶谱较为接近,这说明滇池高背鲫最可能起源于云南本地的普通鲫.  相似文献   
97.
丁香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起源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木犀科丁香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以及欧洲东南部。中国是丁香属的自然分布中心,丁香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根据植物区系的演化规律,作者认为丁香属起源于中国西南,并以此为中心主要沿中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西南-中亚-欧洲的路径散布。近缘种之间存在着遥远的地理隔离,中国原产的华丁香与分布在我国西北及中亚的花叶丁香、欧洲特有种欧洲丁香均为近缘种,表明欧洲丁香的散布与中国西北的种类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分子生物学试验表明羽叶性状是演化中的过渡类型,在研究该属系统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化石记录华北紫丁香在中新世时的华中地区已有存在,说明该属至少在中新世时完成了由西南向华中的演化、辐射。  相似文献   
98.
王岳  张淑英  于红  盖志敏  马晓红 《生物磁学》2014,(23):4541-4544
目的:了解出生体重对婴儿早期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为巨大儿的早期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出生的巨大儿及足月适于胎龄儿中,随机选取50例足月巨大儿作为观察组(除外生后低血糖、窒息、高胆红素血症者),及50例与之匹配的足月适于胎龄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周、生后评分、性别比例、父母收入、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定期检查和记录两组的各体格及智能发育评估指标,了解两组婴儿体重指数及智能发育特点,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生后3、6、9、12、18、24个月的超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年龄增长体重指数有下降趋势,6月龄时体重指数最高,24月时最低;观察组6月时大运动发育商数为(100.86±3.34),对照组则为(104.58±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月时,观察组的发育商数已接近正常,两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行为、语言和个人-社会性行为5个方面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在2岁以内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足月适于胎龄儿;较重的体重负荷可对其生后6月内的大运动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9.
为了延长黄蘑菇的保鲜期,利用酸性电解水(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AEW)、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和臭氧(O3)对采后黄蘑菇进行单一和复合保鲜处理,观察黄蘑菇经保鲜袋包装和低温储藏后外观品质的变化,并检测其褐变度、硬度、失重率以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等指标数据。结果表明,UVC和O3处理均能够有效延长黄蘑菇的保鲜期,4 ℃冷藏可使黄蘑菇的保鲜期从10 d延长至42 d;而AEW并不适合用于含水量较少的高原黄蘑菇的保鲜,外来水分的带入反而会加速黄蘑菇的腐烂。研究结果对于黄蘑菇保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病毒性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胰腺炎、弛缓性麻痹、扩张性心肌炎以及糖尿病等症状。为了解云南省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中CVB5的分子特征,本研究从2018-2019年昆明市儿童医院收集的HFMD和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患者粪便中分离得到9株CVB5,基于CVB5的VP1区的系统进化树以及蛋白二级结构的预测来分析分离株的基因序列特征以及与CVB5原型株Faulkner之间的差异,并对CVB5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8-2019年分离株均属于E基因簇,与Faulkner株相比,所有分离株的VP1区域的氨基酸出现共同的10个氨基酸突变且增加了1个蛋白连接位点。本研究初步探索了肠道病毒CVB5进化过程中突变导致患者症状的差异以及揭示CVB5的全球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