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由于海洋环境和微藻本身的特殊性,从微藻中筛选抗菌物质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年来从微藻中筛选抗菌物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抗菌活性物质筛选过程中的模型选用,并介绍了新筛选模型的发展,指出了难点问题及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哺乳纲动物实验教学改革.传统哺乳纲动物实验以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a)作为哺乳动物的代表,教改后将家兔和小白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同时作为本实验的代表动物.在本实验中通过对2届本科学生的教学改革实践发现:通过家兔和小白鼠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的比较,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哺乳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并且较好地掌握了哺乳类的一般观察和解剖方法,增强了独立动手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滁州市家蝇对6种常见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滁州市的家蝇对毒死蜱、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辛硫磷、溴氰菊酯6种常用杀虫剂都产生了很高的抗性,其LD50分别为1.1858、1.9505、0.9530、47.1834、1.2120、1.0053μg/只,相对抗性系数分别为49.62、139.32、207.17、263.59、390.97、1675.50。滁州应停止使用这些杀虫剂,加强对家蝇抗性对策的研究,延缓家蝇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杨属派间核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成彬  张守攻  李秀兰  韩素英  宋文芹  齐力旺 《广西植物》2005,25(4):338-340,352,i0004
对杨属五派代表种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各代表种核型公式如下:欧洲山杨(白杨派)2n=2x=38=21m(2SAT)+4sm+13st(1SAT);小叶杨(青杨派)2n=2x=38=1M+26m(1SAT)+8sm(1SAT)+1st+2t(1SAT);大叶杨(大叶杨派)2n=2x=38=2M+22m+8sm+6st;胡杨(胡杨派)2n=2x=38=2M+23m+3sm+10st(2SAT);箭杆杨(黑杨派)2n=2x=38=3M+29m(2SAT)+5sm+1st。杨属派间核型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部与次中部着丝点(M,m)和近端部与端部着丝点(st,t)染色体数目上。白杨派和胡杨派具较多的st、t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比其它派高。按Stebbins理论白杨派和胡杨派属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16.
有性繁殖是动物繁衍后代的主要方式,关于这一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在对模式动物线虫、果蝇以及人类自身的性别决定机制的研究中,几个关键的基因已经被克隆,其分子特征和作用机制也得到详细的阐述。通过对性别决定基因的比较发现,在性别决定过程中其下游调节因子较上游更为保守,在进化途径中出现较早。现就近几年动物性别决定进化途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长颈水生爬行动物出现于中生代的早三叠纪 ,并于距今约2 1亿年的三叠纪中晚期灭绝。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贵州龙化石。1957年 ,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研究员在贵州顶效镇绿荫村考察时 ,意外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保存十分完整的长颈长尾爬行动物化石 ,其特征是头小呈三角形 ,眼孔特大 ,吻部小而尖 ,四肢细长 ,脚较短 ,具牙齿。他确定这里的地层是三叠纪海相页岩 ,后经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鉴定 ,确认这是一种生活于三叠纪的鳍龙类。因发现贵州 ,故命名为“贵州龙” ,同时为纪念胡承志研究员 ,特此将此龙命名为…  相似文献   
18.
银杏雌雄基因组DNA间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应用RAPD技术,应用300个10bp随机单引物及200对随机双引物组合,检测了雌雄异株银杏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雌雄基因组间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在检测到的3450个标记中,仅获得1个与银杏雄性基因组相关的RAPD标记。以该标记为探针,与雌雄银杏基因组DNA的Southern杂交分析,其杂交信号在两性之间表现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该结果为寻找银杏早期性别鉴定的探针以及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进一步研究其性别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B染色体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染色体是独立存在于物种染色体组之外的一种特殊染色体,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分子水平上对B染色体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B染色体DNA组成与常染色体(A染色体)极为相似,大部分DNA序列是A、B染色体所共有的。B染色体同时还含有相当数量的特异性DNA序列,已发现的B染色体特异DNA全部为高度重复序列,多分布于B染色体的着丝粒和端粒部位。但是,目前对B染色体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20.
玉米B染色体特异RAPD分子标记的染色体定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染色体存在于多种动植物中 ,具有很多独特的性状。B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在DNA组成方面十分相似 ,寻找B染色体特异序列一直是B染色体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通过对含有和不含有B染色体的两种玉米 (ZeamaysL .)基因组进行了RAPD分析 ,筛选到一个B染色体特异性分子标记B480。该标记与玉米的自主复制起始序列ARS1和ARS2同源 ,特别是该序列中的 2 5bp出现在多种模式生物基因组中。FISH的结果显示 ,B480集中分布于B染色体着丝粒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