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1.
利用大棚栽培设施开展果桑一年二造栽培试验,探讨二造栽培中植株梢果生长性状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一造枝梢生长性状中结果枝长度(42.20 cm)、结果枝占枝梢的比率(98.40%)明显高于第二造结果枝长度(36.90 cm)、结果枝占枝梢比率(43.30%);果实生长性状中结果枝着果数(5.00粒·枝-1)、单果重(5.60 g)亦均高于第二造(3.60粒·枝-1、2.20g)。梢果相关性分析表明,结果枝粗度与着果数、单果重、果穗长相关性较好,果实单果重与果穗长、果径及果柄长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12.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葡萄糖代谢紊乱的疾病。DN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影响DNA甲基化修饰, 显著地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目前, T2DM环境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研究已在人及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取得进展。此外, T2DM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糖代谢、能量代谢、炎症等。文章系统地综述了目前T2DM致病环境因素与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13.
为建立猫须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Phenomenex Synergi 4u hydro-RP 250×4.60 mm为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40 ℃。结果表明,建立的猫须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峰,各猫须草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更好地控制猫须草药材质量提供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14.
日本国立草地研究所位于日本中部的西那须地区,为了提示草地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碳循环与气象因素与人为干扰之间的关系的规律,在其所辖人工草地的放牧试验场内,自1974a至1994a间,进行了不同放牧条件的长期实验。对该人工草地在21a间的地上枯死量(包括立枯部和地面凋落物)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放牧处理(不同放牧强度和施肥量)对其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立枯部分和凋落物的量随季节和年度变化很大,并与地上部现存生物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放牧压力、季节和年度等变化因素对地上立枯部分和凋落物的量有着极强的影响(p<0.01),而施肥量的影响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15.
为探明同域分布的鼬獾(Melogale moschata)和食蟹獴(Herpestes urva)的日活动节律、时间生态位及其两者共存机制,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红外相机监测获取数据,后采用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和重叠指数(Coef...  相似文献   
316.
317.
甘肃马先蒿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马先蒿属1新种, 即成县马先蒿Pedicularis chengxianensis Zh.G.Ma et Zh.Zh.Ma sp.nov.。  相似文献   
318.
以黑果枸杞为原料,采用pH示差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花青素含量的测定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 Design试验研究乙醇体积分数、pH 1.0缓冲液平衡时间、pH 4.5缓冲液平衡时间等3个变量对黑果枸杞中花青素响应值的影响程度。根据响应面的最优化分析,得出最佳条件是:用80%酸性乙醇溶液,超声萃取30min,取花青素提取液在pH 1.0和pH 4.5的缓冲液中各平衡80min,在最适波长处测定。通过试验验证,采用pH示差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黑果枸杞中花青素含量的测定条件,可靠准确、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19.
朱鹮的潜在繁殖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ErdasImagine8.4和ArcViewGIS对陕西省部分地区的卫片进行解译,分析其中的栖息地组成。结果表明,现有野生朱种群的最大繁殖地—花园繁殖区的栖息地组成为:马尾松林占73.1%,次生疏林占16.9%,农田占4.8%,稀疏灌木林占4.2%,油松栎类混交林占1.0%。使用彩色数字环标记重见法研究了朱繁殖期活动区的栖息地组成。根据花园繁殖地和朱鹮活动区内的栖息地组成,给各种栖息地赋予相应的适宜度值,以此作为朱鹮潜在繁殖地的评估标准。对卫片区域的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潜在的很适宜的繁殖地主要分布于洋县华阳镇周边、洋县花园乡周围地区、酉水河两岸山区、南郑县东南部和汉中西北部等地区,占总面积的5.2%;适宜的繁殖地占19.4%,不适宜繁殖的区域占75.4%。根据这个评估结果,野生朱鹮1995-2004年的97个巢中(花园繁殖地以外),87个(占89.7%)落入适宜的繁殖地中;野外核查的结果也表明,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达到88.4%。评估的误差主要源于遥感很难准确判别林木的生长状况(树高、胸径、密度等)和混交林中某些适于营巢的树种的存在,并忽略了小面积地块。因此,适当的野外核查可以提高该评估方法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320.
目的 加强临床输血的规范操作,提高临床护士输血过程中的执行力,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和效果。方法 按照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步骤,对护士执行输血时间的工作质量进行改进。结果 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输血时间执行不符合率明显下降,从51.28%降至12.44%。2008年修订标准进行质量监控,全年执行质量均在控,不符合率最终降低至10.00%以下。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的改进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输血执行力,是输血质量和效果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