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1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本院2型糖尿病伴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186例,留取中段尿分离培养病原菌,用VITEK-2细菌鉴定仪鉴定,纸片扩散法(K-B)测定药物敏感性。结果 186例患者中段尿共培养出病原菌1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74.45%),革兰阳性菌21株(15.33%),真菌14株(10.22%)。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检出79株占57.66%,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均>50.00%,对头霉素类药物如头孢替坦、含酶抑制剂复合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均达100.00%;革兰阳性球菌以无乳链球菌为主,检出10株占7.30%,对克林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50.00%,而对氯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烷、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敏感率均达100.00%。除1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中介,其余13株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这5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且有较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52.
为分割出眼底图像中的视盘,构建基于眼底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网膜主血管方向的视盘定位及提取方法。首先,利用Otsu阈值分割眼底图像R通道获取视盘候选区域;然后利用彩色眼底图像的HSV空间的H通道提取视网膜主血管并确定主血管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在方向图内寻找出对加权匹配滤波器响应值最高的点确定视盘中心位置;最后,利用该位置信息从视盘候选区域中"挑选"出真正的视盘。利用该方法对100幅不同颜色、不同亮度的眼底图像进行视盘分割,得到准确率98%,平均每幅图像处理时间1.3 s。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能快速、有效分割出眼底图像中的视盘。  相似文献   
53.
竹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化规律——以贵州省赤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喜  文弢  李丹  李继伟  霍达  姜霞  杨守禄  沈晓君  袁克礼 《生态学报》2016,36(22):7310-7322
以"中国竹子之乡"命名的贵州省赤水市为例,研究了竹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竹子各构件都有开发价值,包括生态服务、食药、竹材加工和文化产品等5方面,产业系统呈3级链环模式,第二、第三产业链环由近200家加工企业及6大系列近300个竹加工品种组成,包括一般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第一产业链环主要由占全市森林面积47.3%的竹林资源构成。第一产业链环是环境保障与原材料的基础,第二和第三产业链环是产业化能力,三者互相依存。(2)竹产业生态系统由环境资源、原生产业、外生产业、共生产业和产业创新5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间相互作用、重要性不同,出现原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Ⅰ)、外生-原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Ⅱ)、原生-外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Ⅲ)和外生产业子系统为主(Ⅳ)4种状态,赤水市竹产业生态系统处于Ⅱ→Ⅲ级状态。竹外生产业子系统产值占全市GDP的40%以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竹产业生态系统中原生、外生和共生产业子系统产值分别为0.95×10~9、2.85×10~9元和2.30×10~9元,总产值6.10×10~9元。(3)依据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及生产要素转化过程,赤水市竹产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原始发展阶段(约1950年以前)处于Ⅰ级状态,手工利用阶段(1951—1980年)整体处于Ⅰ级、毛竹林资源及加工利用部分有向Ⅱ级转化的趋势,工业利用阶段(1981—2000年)处于Ⅱ级状态,系统利用阶段(2001年至今)整体处于Ⅱ级、杂竹林资源及加工利用部分有向Ⅲ级转化的趋势。现时竹产业发展需提高原生产业子系统规模与生产力,依靠产业创新子系统引领竹产业生态系统走创新驱动之路。  相似文献   
54.
研究利用3种雄性化因素, 包括17α-甲基睾丸酮(MT, 5 mg/kg)、来曲唑(LZ, 300 mg/kg)和高温(33.5℃) 联合处理12—65日龄黄颡鱼幼鱼, 并将性成熟的XX伪雄鱼与正常XX雌鱼进行人工繁殖, 开展了全雌黄颡鱼(Tachysurus fulvidraco)规模化繁殖与苗种培育工作。研究发现, MT、LZ和高温共同作用可诱导XX黄颡鱼逆转为生理型雄性, 完全性逆转个体运动型精子比例与XY雄鱼无显著性差异, 组织学切片也显示其精巢中存在大量精子细胞, 推测XX伪雄鱼具有正常的繁殖功能。随后, 以XX伪雄鱼为父本, 正常XX雌鱼为母本开展了规模化人工繁殖, 获得了57万尾基因型全部为XX的黄颡鱼苗种, 并将其成功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在幼鱼60日龄和120日龄时取样发现, 分别有2.8%和12.0%的个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雄性化, 推测其可能受到池塘自然高温的影响而发生了性逆转。其余XX雌鱼卵巢发育良好, 来年繁殖季节可作为规模化人工繁殖的雌性亲本。研究成功开展了全雌黄颡鱼规模化繁育工作, 为全雌黄颡鱼规模化繁育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也为黄颡鱼新品种选育中雌性选育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5.
为了明确不同桃品种资源果实香气差异,对桃果实香气评价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电子鼻系统对桃品种资源果实整果香气进行测定和区分.通过PEN 3.5电子鼻系统采集74份不同品种资源桃果实芳香成分并得到了不同传感器的响应值,采用主成分(PCA)、线性判别法(LDA)和负荷加载(LO)方法分析数据.LO分析结果显示,硫化...  相似文献   
56.
为揭示中国橄榄(Canarium album)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ISSR和RAPD标记对橄榄主要分布区的86份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基于UPGMA遗传相似系数,86份种质资源可分为3个大类;基于STRUCTURE模型聚类,可分为4个类群,这基本符合橄榄的地域性分布规律。采用ISSR和RAPD获得的中国橄榄种质资源的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别为0.284±0.169和0.244±0.163,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2.56%和100%,总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127和0.142,基因流分别为3.423和3.025,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30和0.939,个体间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736和0.732。因此,中国橄榄种质资源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个体间的遗传分化或变异,且这种遗传多样性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57.
该研究旨在探讨转导酵母NDI1基因对线粒体ND1基因突变的Leigh综合征细胞模型的恢复效果,从而为线粒体复合体I基因突变所致Leigh综合征的基因治疗提供研究基础。已知线粒体复合体Ⅰ的ND1基因的m.3697G>A突变是Leigh综合征的致病突变之一。该研究采用已构建的携带该ND1基因突变的胞质杂合细胞作为线粒体复合体I基因突变的Leigh综合征细胞模型,将酵母NDI1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转导至该细胞模型中表达NDI1蛋白(即酵母复合体I),检测NDI1蛋白对线粒体复合体I各方面功能的恢复效果。酵母NDI1基因转导该细胞模型后能高效表达并定位于线粒体。转导酵母NDI1基因可以恢复复合体I酶活性(外源酵母复合体Ⅰ的补偿)、线粒体有关的氧耗水平、线粒体偶联效率、线粒体有关的ATP水平,并且可以降低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线粒体自噬水平。在线粒体复合体Ⅰ基因突变的Leigh综合征细胞模型中,酵母复合体Ⅰ可以替代性补偿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并且可以缓解线粒体的氧化应激和自噬状态。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线粒体复合体Ⅰ基因突变所致Leigh综合征的基因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8.
目的: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消融是屈光手术的新方法,研究人眼波前像差的测量原理、方法、表示、人眼波前像差准分子激光矫正的原理,以此理论用于准分子激光人眼像差矫正系统。方法:采用理论研究、计算机模拟、实验室实验等手段。分析人眼像差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用数学的Zern ike多项式来表示像差,理论上定量分析Zern ike多项式表示的波前像差与角膜切削深度的关系,研究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的机理,研究准分子激光进行矫正人眼像差的原理框图。结果: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室实验,用准分子激光矫正低阶和高阶像差是可行的。结论:用波前像差来引导屈光手术,使人眼的视力能够达到20/10上,并能避免当前PRK、LASIK屈光手术前后像差增大而引起的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正>Recently,decades of Entoloma specimens deposited in the Herbarium of Microbiology Institute of Guangdong (HMIGD) have been re-examined.Among them,3 types were found to possess some characters  相似文献   
60.
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的数学模型与切削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人眼角膜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用于进行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手术的数学模型,并就准分子激光的切削原理和“飞点扫描”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机,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