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1.
苏军达  黄仲荪 《生理学报》1996,48(4):410-414
实验在63只戊巴比妥纳麻醉、制动和人工呼吸条件下的家兔身上进行。刺激颈部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CVN)引起肾交感神经传出放电(RSND)抑制反应,抑制时间为:3.6±0.18s。这种抑制时间的长短与动物当时CNS机能状态、交感神经活动的背景水平有关。通过记录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和尾端腹外侧区(CVL)的细胞放电变化,表明CVN传入冲动可能是通过孤束核(NTS)引起CVL兴奋及RVL的抑制,从而使交感神经传出活动发生抑制。  相似文献   
412.
观察了ConA对培养软骨细胞PG合成代谢的影响。证实ConA能够使培养的软骨细胞高分子硫酸化PG的合成增加3~4倍,其分子量、硫酸化部位和硫酸化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是具有正常结构的软骨型PG。ConA对低分子型PG的合成未见明显的影响。ConA促进PG合成的作用可由MeMan完全解除,比具有同样效应的激素、生长因子都强,并有明显的凝集素特异性。推测ConA的作用可能与软骨细胞膜或细胞内的分化诱导因子的受体或软骨中存在的ConA软骨细胞分化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13.
本文报道从浓香型白酒酒糟中选育耐温耐酸酵母菌,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夏季在酒精生产、浓香型白酒及其丢糟生产中应用,提高产率4%以上.  相似文献   
414.
本文从微生态观点出发,用“华星一号”菌株(BF839)作为饲料添加剂,对688羽的“AA”肉鸡分成5组进行56天的饲喂试验,对照组(Ⅰ)添加上霉素,试验组(Ⅱ、Ⅲ、Ⅳ、Ⅴ)添加“华星一号”。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组平均活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6.89%,10.85%,19.33%,15.19%,饲料/增重分别降低:16.35%,11.03%,16.35%,12.93%,死亡率分别下降38.97%,62.80%,63.12%,50.40%,经济效益每羽肉鸡分别提高1.52元,1.06元,1.94元,1.47元。试验结果证明:“华星一号”菌株(BF839)作为肉鸡饲料添加剂比土霉素促进生长,防治疾病,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15.
416.
本研究借助免疫电镜和溃变纤维电镜追踪等技术,探索我国南方特产,昼行动物“灵长类原宗”树鼠句(TBC)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突触,特别是SCN中5-羟色胺(5-HT)能和视纤维传入的突触联系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TBC的SCN主要包含不对称性GrayⅠ型(GTⅠ)和对称性GrayⅡ型(GTⅡ)两种突触类型。其中GTⅠ突触的后膜下颇多呈现“三体一线”的节下小体。5-HT能末梢在TBC的SCN(主要在其腹侧)中形成丰富的GTⅠ和GTⅡ突触。还观察到SCN中5-HT能末梢和非5-HT能轴突构成颇多的轴-轴突触,5-HT能末梢既可为突触前也可为突触后成分。这在大鼠SCN中未见报道,而视纤维传入在SCN腹外侧区主要形成GTⅠ突触  相似文献   
417.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微地形与植被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杨永川  达良俊  由文辉 《生态学报》2005,25(11):2830-2840
植物群落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群落中的植物和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丘陵地区的地形由各种微地形单元构成,这些微地形单元在空间上的分化提供的异质化的生境导致了区域丰富的物种和群落多样性的形成。选择浙江东部低山丘陵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在地形识别的基础上,结合详细的植被调查,分析了不同微地形单元物种组成及其林分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基于物种组成相似性,7个微地形单元可以归为2组,与通过侵蚀前线划分结果一致。依据物种在这2个小尺度地形单元的分布格局,可以划分出3个特征种组,即上部坡面分布型、下部坡面分布型和无统计偏差型。壳斗科、山茶科、冬青科和山矾科常绿物种是构成上部坡面植被的主要成分,而榆科、槭树科、胡桃科和漆树科等的落叶种及樟科常绿种则是构成下部坡面植被的主要成分。下部坡面各微地形单元的林分垂直构造比上部坡面复杂,由榆科、槭树科、胡桃科和漆树科生境先锋种形成的明显超高层以及超大个体的存在是其显著特征。但其密度低于上部坡面微地形单元。上部坡面的顶坡和谷头凹地明显缺乏乔木层的存在。侵蚀前线是丘陵地区不同生境最重要的划分界限,由其切分的上部坡面和下部坡面是评价物种组成和林分结构的两大基本功能区域。  相似文献   
418.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及主要影响因子的测定,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具有容重低、入渗率高、土壤水分含量垂向分布受降水影响明显等特征,灌木-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和草地(对照)平均容重分别为0.522、0.641、0.874g·cm^-3.土壤初渗率分别为6.0、21.0、2.5mm·min^-1,稳渗率分别为3.98、11.2、0.5mm·min^-1.苔藓-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可划分为4层:水分活跃层(0~30cm)、水分调节层(30~60cm)、水分传输层(60~80cm)和蓄水层(80ClTI以下),各层土壤贮水量分别为3.30、3.17、2.80和2.83mm·cm^-1.灌木-青海云杉林可分为3层:水分稳定层(0~30cm)、水分活跃层(30~60cm)和水分传输层(60cm以下),各层土壤贮水量分别为3.98、3.65、3.48mm·cm^-1.两种林地土壤水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受降水影响较大,相比而言,苔藓.青海云杉林地入渗率更高,有较明显的蓄水层,水分传输能力更强,而灌木-青海云杉林地贮水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19.
假单胞菌ZWL73降解4-氯硝基苯的代谢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镇达  陈茂彬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3):0358-0362
氯代硝基芳香烃是一类环境中难以降解的有毒污染物.一株高效分解4-氯硝基苯的假单胞菌分离于4-氯硝基苯污染土壤,可以完全降解4-氯硝基苯,并以之为C源、N源生长.为阐明其降解4-氯硝基苯的代谢途径,通过对以底物生长的降解茵的酶学分析,检测到其还原降解的两个关键酶即初始酶硝基还原酶和苯环开环酶2-氨基-5-氯酚1,6-双加氧酶的活性:结合其它检测如培养液中降解产物分析、相关底物生长实验结果,确定了其降解途径是通过部分还原途径.  相似文献   
420.
光周期和有效积温对水稻分蘖角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播期试验、植物培养箱人工光周期和温度试验研究了水稻DI508分蘖角度动态变化特性与光周期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期(4月4日、5月5日、6月4日)条件下,大田DI508分蘖角度从半散生到渐趋直立的变化均发生在自然光周期变短(6月21日,夏至)后的10~15 d;在光周期条件下,DI508的分蘖角度同样具有动态变化特性,10 h光照处理可使分蘖角度提前从半散生向直立转变,14 h光照处理则延缓转变.温度处理对水稻分蘖角度的变化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