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51.
吴新荣  张宏亮 《蛇志》1993,5(2):29-30
蛇毒注射液为眼镜蛇混合蛇毒制剂,是一种很有效的神经镇痛剂,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腰腿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头痛、坐骨神经痛等,尤其对风湿痛疗效更为显著,且副作用小。其含量一直是用 Folin 氏法测定,此法除费时、繁琐,易造成系统误差外,还可因 Folin 氏法为蛋白类物质的共同反应而引起测定结果不准确。曾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虽方法简便省时,但考虑其最大吸收峰位于200±1nm 处,属于末端吸收,影响因素较多,故也可能会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有干扰。为此,本文探讨了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蛇毒注射液含量,结果比较满意。1 仪器与试药:紫外分光光度计:英国  相似文献   
52.
膜荚黄芪中的紫檀烷和异黄烷化合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前文[1]报道了从膜荚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h.)Bunge)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2  相似文献   
53.
本文用微量杀菌试验测定伤寒患者血清中杀菌抗体,作为伤寒早期诊断依据。检测早期伤寒患者21例,阳性20例。19例非伤寒发热病人,20例既往伤寒患者,153例正常人群对照,杀菌试验均为阴性。本试验可比肥达氏反应早3—10天出现阳性反应,并将伤寒早期诊断阳性率33.33%提高到95.24%。  相似文献   
54.
D-型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DAAO)抑制剂可以阻止D-型氨基酸(主要是D-型丝氨酸)的降解和过氧化氢的生成,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与镇痛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从第一个DAAO抑制剂芳香羧酸类的苯甲酸到经过烯醇互变的α-羟基酮喹类抑制剂喹诺林-2,3-二酮,DAAO抑制剂结构上总共经历了3代变化,抑制剂与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逐渐加强,其抑制活性升高了数万倍,脂溶性增加,酸性减弱,理化性质逐渐优化。本文就近10年DAAO抑制剂的结构发展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5.
通过剪趾和染毛双重标志的重捕跟踪途径, 结合行为观测研究了栖息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生境的长爪沙鼠种群繁殖格局。按同生群分组分析的结果显示春季(4~5 月) 出生的雄鼠当年能达到性成熟的个体仅占34.6 % , 性成熟发育历期为3 个月, 其繁殖平均结束时间比越冬鼠早近1 个月。6 月以后出生的雄鼠当年达不到性成熟。达到性成熟的当年雄鼠在繁殖期结束前多数又转入性休止状态。当年雌鼠性成熟历期约2.5 月龄, 初次产仔时间在3.5 月龄左右。6 月份以后出生的雌鼠当年不参加繁殖。各同生群雌鼠1 年中最多产仔次数有差异,越冬鼠可产3~4 窝。4~5 月份出生的雌鼠当年可产1 窝。长爪沙鼠当年生雌、雄鼠非同步发育以及由性成熟的当年鼠与越冬鼠构成的繁殖格局有利于维持家群个体的适合度, 是该鼠生活史对策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6.
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标志重捕、染色标记和野外观测法研究典型草原区布氏田鼠野外实验种群,采用4 种活动模式指数(日活动差异指数θ,昼行性指数λ,峰型指数;活动强度指数η)分析田鼠昼夜活动节律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布氏田鼠全年12 个月的昼行性指数λ 均高于0.542,为典型的昼行性种类。其活动节律的季节变化主要与环境温度有关:1、2、3、4、11、12 月,气温较低,布氏田鼠的活动模式呈典型的单峰型;5、6、7 月气温较高,为典型的双峰型;而8、9、10 月则属于单双峰过渡类型。田鼠的峰型指数 在冬季最低,夏季最高,与月均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9,n = 12,P<0.05)。活动强度指数η与气温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4,n = 12,P < 0.05)。5~9 月,布氏田鼠的活动强度最高,每日活动时间在6 h 以上;冬季布氏田鼠的日活动量骤降,很少外出活动,尤其在1~2 月,布氏田鼠日均地面活动时间不足1min。另外,室内实验表明,布氏田鼠具有在黑暗环境中活动能力,但在野外条件下,夜间活动极少发生。  相似文献   
57.
向光素(phototropin,PHOT)是继光敏色素、隐花色素之后分离的植物蓝光受体。PHOT介导蓝光诱导的向光反应,叶绿体运动,气孔开放、叶片伸展及叶片定位等生理反应。近年来关于PHOT受体介导这些生理反应的分子机制探讨愈来愈受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主要从拟南芥PHOT结构及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8.
湖南红足蒿嫩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湖南红足蒿嫩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比色法测定其鲜嫩叶的多糖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分析乙醇提取物的指纹谱.结果表明,(1)GC-MS分析鉴定出湖南产红足蒿嫩叶挥发油中的1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7.76%,主要有樟脑(26.94%)、桉树脑(15.59%)、石竹烯(13.29%)、大牻牛儿烯D(5.45%);(2)比色法测定出湖南红足蒿鲜嫩叶的多糖含量达1.55%;(3)湖南红足蒿鲜嫩叶乙醇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重现性好,成分保留时间在100 min之内, 在 280 nm下5~100 min内有25个面积较大的色谱峰,说明湖南红足蒿嫩叶化学成分丰富,具有研究与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典型草原区达乌尔鼠兔年龄划分标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年龄鉴定是研究动物种群生态学的重要基础.作者于2009 ~2010年间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采用整洞群夹捕的取样方法捕获了198只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urica,116只雌鼠,82只雄鼠).在对样本进行常规解剖和数据记录后,根据样本的胴体重频次分布特征并参照繁殖特征,对达乌尔鼠兔进行年龄划分.分析结果表明,达乌尔鼠兔胴体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据此本文按照性别将达乌尔鼠兔划分如下3个年龄组,雌性:幼年组(胴体重≤55 g)、亚成年组(55 g<胴体重<75 g)、成年组(胴体重≥75g);雄鼠:幼年组(胴体重≤55 g)、亚成年组(55 g<胴体重<85 g)、成年组(胴体重≥85 g).并根据达乌尔鼠兔体重与胴体重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利用体重鉴定达乌尔鼠兔年龄的依据.本方法可为野外达乌尔鼠兔的年龄划分和种群结构动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和季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胴体重(去除内脏的体重,记为WN)替代传统计算公式中的体重(W)建立肥满度指标K′=100WN/L^3(g/cm^3)对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鼠肥满度年龄组间差异显,末成年个体的肥满度明显高于成年个体;各性别年龄组肥满度季节变化明显,趋势基本一致,春季高、夏季最低、秋季又行育肥。在春夏季繁殖期(8月以前),雌鼠的肥满度大于雄鼠。成年雌鼠秋季育肥时间晚于其他个体组。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差异和季节变化反映了该鼠在不同生活时期对环境的生理适应特征和对策。此外,各月肥满度与当月及其后第4个月的夹捕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提示该指标在短期预测长爪沙鼠种群数量方面可能有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