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8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通路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异性抑制该通路的小分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该药在临床上已经出现耐药现象,现将有关EGFR基因突变、EGFR旁路信号通路的激活、下游信号分子的结构性活化3个方面对EGFR抑制剂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器官移植术中及术后移植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ffusion injury,IRI)和免疫排斥反应一直困扰着外科医生.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是血红素代谢过程中的限速酶,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各种组织细胞中.血红素在它的催化下降解代谢为一氧化碳(CO)、胆绿素和游离铁离子.HO-1在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低氧和缺血等状态下均能高度表达.HO-1及其催化血红素代谢产物主要通过抗炎性反应、抗氧化反应、调节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的活性及增殖、抗内皮细胞凋亡、抑制内皮细胞活化等作用机制,对移植器官起到抗IRI和抗免疫排斥作用,从而增加移植器官成活率及延长其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4.
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virus group B,CVB)是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中大约有20%-25%是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CVB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病毒基因组以及病毒蛋白均在病毒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柯萨奇B组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蛋白以及某些非结构蛋白与靶细胞内分子间相互作用生物信息的认识是阐述该病分子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作为一种不依赖胰岛素的血糖调节因子,目前已被看做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个潜在的新型治疗因素.大量鼠类及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实验结果显示:FGF21可通过作用于脂肪组织及胰腺来降低血糖和甘油三酯含量,从而预防饮食诱导的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此外,FGF21也被证明可作为一种主要的内源性调控子,在禁食和酮症时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然而,一些临床观察实验的结果表明,临床观察实验与动物模型实验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很多不同,因而目前FGF21在人体中的生理学作用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86.
广义的端粒由帽子、双链的串联重复序列的DNA核心部分及亚端粒构成,其结合蛋白是一个复合体,由TRF1、TRF2、TIN2、Pot1、TPP1、RAP1 6个亚单位组成;另外,还结合组蛋白的特定成分H3K9三甲基聚合体和H4K20三甲基聚合体。端粒酶主要由hTerc、hTert、dyskerin构成。端粒的功能主要受端粒酶的活性调控;而端粒酶活性主要受hTert及hTerc的转录水平和转录后的剪切、hTert的翻译等因素的调控。端粒与端粒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7.
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retroviruses,HERV)是逆转录病毒在几百万年前感染人类并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以孟德尔方式遗传至今的残余物.其在人体内数量众多,并且每个家族都存在多拷贝.HERV各家族基因结构基本相同,但许多功能都不明确,过去大多数研究人员将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视为垃圾DNA.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HERV与人类的进化关系密切,是哺乳动物生殖所必需的,并且影响哺乳动物胎盘发育,是妊娠所不可或缺的基因.同时和胎盘共同构建了一个防止微生物感染胎儿的屏障.除了以上生理功能外,HERV还参与人体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8.
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流行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病原血清型,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极易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种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1982年被发现以来,大肠杆菌O157∶H7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引起过爆发流行,呈现了流行的世界性,中国也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爆发,死亡率极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综述试图通过对大肠杆菌O157∶H7在世界范围流行状况的描述,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为相关疫苗的研发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89.
90.
人类接种疫苗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疫苗的应用使得历史上流行的多种传染病得以消灭或控制,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疫苗免疫机制是全世界疫苗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疫苗免疫机制的一些新认识,极大地促进了疫苗研发。对疫苗天然免疫机制的揭示,在疫苗株的筛选、疫苗免疫效果预测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某些疫苗在接种后存在的低应答与无应答现象,在对其免疫机制的探索中得到了解释。此外,对疫苗佐剂免疫机制的揭示,加速了新型疫苗佐剂的研发与应用。对疫苗免疫机制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