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8篇 |
免费 | 143篇 |
国内免费 | 414篇 |
专业分类
14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65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离自安徽省10个县市的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速克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速克灵对各供试菌株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899-0.4966μg/mL,平均为0.2541μg/mL,且供试菌株在含速克灵质量浓度为10 000μg/mL的PDA平板上菌丝生长几乎完全被抑制。表明各供试菌株对速克灵十分敏感,但其敏感程度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室内药剂直接诱变法,获得了抗速克灵突变株。抗性突变株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某些地区的抗性菌株抗性消失,有些地区的抗性菌株抗性继续保持。结果显示安徽省油菜菌核病菌对速克灵具有潜在的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72.
73.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药食同源植物中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其抗肿瘤效果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抑制宫颈癌方面仍缺乏体内效应的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发现白藜芦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生长作用,组织水平LC3B、P62和Beclin-1表达改变,推测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促进癌细胞的过度自噬抑制宫颈癌的进展;进一步通过体外细胞实验... 相似文献
74.
羊驼体内存在天然缺少轻链的重链抗体,克隆重链抗体可变区(VHH),即可构建单域抗体(single-domain antibodies,sdAbs),又称纳米抗体(nanobody,Nb)。利用非免疫羊驼噬菌体文库筛选肿瘤特异性蛋白B7-H4的纳米抗体,经过4轮淘选,ELASE鉴定阳性克隆噬菌体,测序获得其DNA序列后体外转录为mRNA,将修饰纯化后的mRNA转染到肿瘤细胞,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RNA在肿瘤细胞内是否表达,Western印迹进一步验证其表达情况;通过CCK-8法鉴定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划痕实验鉴定其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法鉴定其对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裸鼠荷瘤模型瘤旁注射mRNA,鉴定其在体内实验对肿瘤组织的作用。结果显示,通过淘选获得1个高亲和性的噬菌体株菌H6;DNA测序并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符合羊驼纳米抗体结构;将其mRNA导入肿瘤细胞,能有效表达出纳米抗体H6;转染H6-mRNA的肿瘤细胞(0.84±0.08)与未转染H6-mRNA的对照组(1.83±0.04)相比,其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1,其迁移和侵袭能力(78.60±5.36)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97.80±21.04),效果优于B7-H4 mRNA的siRNA(95.40±16.56);在裸鼠乳腺癌模型中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效果优于紫杉醇和B7-H4 mRNA的siRNA。这说明筛选所得抗B7-H4纳米抗体H6能特异结合B7-H4蛋白并封闭其功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该结果为利用B7-H4作为治疗癌症的靶点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5.
7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胃镜检查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应。方法:选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对200例胃镜检查患者进行调查,选取98例术前紧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用视觉模拟焦虑(VA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紧张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实施干预后,VA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明显减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舒张压、心率、呼吸干预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操作简单易行,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8.
以南北方不同生境下的10株外生菌根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铝对不同菌根真菌的生物量、有机酸分泌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抗铝性强的优良菌株,并探讨其抗铝机理。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Sl 08抗铝性最强;Pt 715、Ld 03、Bo 11、Sl 01、Bo 15也具有不同程度的耐铝性;Sl 14、Gc 99、Cg 04抗铝性较差;Sg 11抗铝性最差。来自南方酸性森林土壤的菌株总体抗铝性强于来自北方石灰性土壤的菌株,这表明外生菌根真菌的铝耐受能力与其原始生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外生菌根真菌能分泌多种有机酸,且不同菌株分泌的有机酸种类不同。其中,受铝胁迫分泌量增加最多的是草酸。研究中,铝胁迫能增加大多数铝抗性菌株的草酸分泌量,其中铝抗性最强的Sl 08表现最为明显。但铝胁迫并没有促进具备一定铝抗性的Bo 11和Sl 01草酸的分泌量,同时在铝敏感的菌株中均观察到了草酸分泌量的增加。这表明分泌草酸可能并不是外生菌根真菌抵抗铝毒的唯一途径。对各菌株铝胁迫下对氮,磷及钾的吸收研究表明,除铝敏感菌株Sl 14外,铝胁迫均能促进各供试菌株对氮,磷或钾的吸收。综上,在一定铝浓度下,一些外生菌根真菌可通过增加草酸分泌来抵御铝毒。此外,铝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还可通过调控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来抵抗铝毒,即通过增加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来增强其在铝胁迫下的生存能力,这可能是其抵御铝胁迫的应激反应之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根据人、小鼠HSF1cDNA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海南黄牛HSF1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利用RT-PCR、半巢式PCR以及3'-RACE技术分段扩增得到了海南黄牛HSF1cDNA序列,测序正确后进行拼接。用DNAMAN 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海南黄牛HSF1 cDNA与赫里福德牛、人、小鼠同源性和海南黄牛HSF1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等电点、亲/疏水区等蛋白质性质,并根据各种动物HSF1蛋白绘制进化树。结果:(1)海南黄牛的HSF1 cDNA序列全长为1 993bp,包括150bp的5'非翻译区,1 578bp的开放阅读框以及264bp(不含poly(A)尾)的3'非翻译区,编码52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6.42 kD,等电点(pI)为 4.79。(2)海南黄牛的HSF1 cDNA与赫里福德牛、小鼠和人HSF1 cDNA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 %、81.78 %、87.82 %,相应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6 %、83.84 %、89.06 %,其中N-末端和C-末端高度保守,而中间区域存在缺失或替换。(3)根据氨基酸序列构建不同动物HSF1蛋白的进化树,与采用经典遗传分类法构建的进化树基本一致。结论:首次克隆了海南黄牛 HSF1 cDNA全长,分析表明:海南黄牛HSF1蛋白是亲水性蛋白,在8种动物中,其同源性大于73 %,高度保守。海南黄牛与赫里福德牛HSF1蛋白同源性高达98.86 %,在三聚体化区域、转录调节域和激活域存在6个位点的单氨基酸突变,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揭示海南黄牛抗热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和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之间的关系,为早期发现肥胖儿童NAFLD提供临床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肥胖的儿童315例,男233例、女82例,平均年龄(11.4±2.6)岁,体质指数(BMI)(24.5±4.6)kg/m2。依据B超结果将315例儿童分为单纯性肥胖184例、肥胖伴NAFLD 131例。按照标准方法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腰围,同时选取同时期体检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结果:在315例肥胖儿童中,其中116人检出脂肪肝(男性91例、女性25例),脂肪肝检出率为36.9%,男性和女性肥胖儿童青少年脂肪肝检出率分别是39.1%、30.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BMI在对照组、单纯肥胖组和肥胖伴NAFL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在肥胖伴NAFLD组和单纯肥胖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TG、HDL、SF在3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TG在肥胖伴NAFLD组结果要高于对照组;HDL在肥胖伴NAFLD组和单纯肥胖组低于对照组;SF在肥胖伴NAFLD组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轻、中、重度3组脂肪肝儿童SF比较发现重度NAFLD>中度NAFLD>轻度NAFLD。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甘油三酯(TG)、血清铁蛋白(SF)和性别均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铁蛋白、血脂、腰围等指标可以作为监测肥胖儿童伴发NAFLD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