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90篇
  7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ultraviolet (UV)-specific (CC to TT) mutations in p53 gene can be detected in normal skin. This, however, cannot be used as a cumulative marker of UV exposure, since cells with the p53 mutation acquire a clonal growth advantage. Moreover, a large skin biopsy is necessary for each assay. In order to circumvent these problems, we have measured mitochondrial (Mt) DNA mutations; there are more than 1000 copies of the Mt genome per cell, and Mt genes are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cell growth. We have established a sensitive 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PCR) assay capable of detecting one CC to TT mutation in Mt DNA among 10(7) wild-type genes using a mismatch allele-specific primer. With this assay, we found no mutation-positive samples from internal non-exposed tissue (stomach, colon, and blood) (0/50). In contrast, 17 out of 111 skin samples were positive: the mutation frequency in positive samples was around 10(7)-10(-6) (10-100 copies of mutant in 10(8) wild-type Mt DNA). In normal skin tissue, the prevalence of positive samples was higher in those from exposed sites (13/51) than in those from less-exposed sites (1/26) (p<0.05). However, a quantit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unlight exposure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mutations was not found. We conclude that the UV exposure-associated CC to TT mutation in Mt DNA can be detected in normal skin, but that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develop this as a quantitative marker for UV exposure.  相似文献   
83.
经我刊2/3以上编委投票,并经编委会讨论评选出2000年度优秀论文奖,公布如下:   黄宏文,龚俊杰,王圣梅,何子灿,张忠慧,李建强.猕猴桃属(Actinidia)植物的遗传多样性.2000,8(1)1~12   东秀珠,沈德龙,辛玉华.16S rDNA同源性所揭示的双歧杆菌与有关细菌的亲缘关系.2000,8(2)146~152   王剑伟,王伟,崔迎松.野生和近交稀有鮈鲫的遗传多样性.2000,8(3)241~247   本刊将对以上作者颁发荣誉证书、赠送2001年全年刊物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生物多样性》编辑部  相似文献   
84.
血清型别鉴定及基因分型分析是开展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分子进化特征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为止,国内外对柯萨奇病毒A组9型(Coxsackievirus A9,CVA9)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衣壳蛋白区的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及其基因特性分析,而基于全长VP1序列的基因型划分结果尚未明确。本研究依托国家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对2010-2019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上送的18 238份手足口病样本中分离出的24株CVA9进行全长VP1区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所有全长VP1区序列一起进行基因型划分研究。测序结果显示24株CVA9分离株VP1全长为906bp,编码302个氨基酸,与CVA9原型株(Griggs)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0.5%~97.6%和92.3%~99.6%。结合系统进化树和同一血清型内不同基因型的核苷酸差异界值为15%~25%,将全球CVA9划分为A-H八个基因型。进化树显示B、C和D基因型在病毒进化过程中已消失,而E、F和G基因型呈现共循环的趋势,其中G基因型包含了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等9个国家的毒株,是CVA9的优势基因型。大...  相似文献   
85.
金缕梅科:地理分布、化石历史和起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利用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金缕梅科各属植物的系统位置和分布式样,并结合化石、古地理及古气候等证据,讨论该科的分布中心,可能的起源时间和地点以及现代分布式样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金缕梅科植物共30属144种,间断分布于亚洲西部、东部、东南部,非洲东部、南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东北部以及中美洲和北美洲的东南部,欧洲和南美洲尚无现代类群分布的记载。它基本上是一个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分布的科。通过对该科30个属的系统位置及其分布式样的分析,将金缕梅科属的分布归纳为:A.热带分布类型(18属),包括(1)热带亚洲分布(11属),(2)热带中美洲分布(2属),(3)热带非洲分布(2属),(4)热带大洋洲分布(3属),B.温带分布类型(12属),包括(5)东亚分布(7属),(6)西亚分布(2属),(7)西亚-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属),(8)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属),(9)北美分布(1属)。东亚区南部到印度支那区北部(即中国长江以南至中南半岛北部地区)是它的现代分布区中心;根据化石证据、原始类型分布和外类群分布分析,提出该科植物起源于劳亚古陆,并曾经有一个很长的白垩纪历史,至少在早白垩纪金缕梅科植物的先驱就已经出现。最后,从地质和气候的变迁等方面探讨了金缕梅科现代分布区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6.
目的:构建小鼠白介素27(Interleukin 27,IL-27)单链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验其在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提取小鼠脾细胞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小鼠EBI3和p28 c DNA。采用重叠延伸PCR(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 PCR)通过编码疏水性多肽接头(Gly4Ser)3的DNA序列连接小鼠EBI3和p28基因片段,构建小鼠IL-27单链融合基因(mouse single chain IL-27,msc IL-27),并将其克隆至pc DNA3.1(+)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阳性重组载体,将重组质粒pc DNA3.1-IL-27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通过RT-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测序分析表明,小鼠IL-27单链融合基因中EBI3、linker和p28的连接顺序、方向及碱基序列与预期相符。在转染后的RAW264.7细胞中检测到了小鼠IL-27 m RNA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IL-27单链融合基因及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在RAW264.7细胞中实现表达,为进一步探讨IL-27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Myostatin (GDF-8, MSTN) is a member of trans- forming growth factors (TGF-β) superfamily, which was first described by McPherron et al. in 1997[1]. Myostatin appears to act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muscle development and controls not only fibre size but also fibre number[2,3]. Mutations in the third exon of the myostatin gene have been shown to cause dou- ble muscling in cattle[4]. By knocking out the gene of myostatin in mice, they were able to show that the transgenic mice developed …  相似文献   
88.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as a model sys-tem,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for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analysis[1]. With the ad-vances in 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 more andmore researchers prefer to use complete mitochondrialgenome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2—4]. Since the com-plete sequencing of human mtDNA in 1981 (Andersonet al., 1981)[5], 342 vertebrate mitochondrial genomeshave so far been sequenced. Up to now the completesequences of 29 avian mitochondrial genomes h…  相似文献   
89.
眼斑螳属Creobroter Serville,1839隶属于花螳螂亚科Hymenopodinae。迄今已知19种,主要分布于印度、锡金、泰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爪哇,我国已记载2种,分布于四川和广东(梅县)。我们在整理本属标本时,发现二新种及一新记录。新种、新记录记述如后,并列出种检索表。 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不同社会地位的亚成体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对利益的分配,以及对社会环境改变(体型较大的入侵同类)各自做出的行为反应,本文统计已确立等级序列的成对同性别螯虾对隐蔽所的占有情况,并视频拍摄同性别螯虾入侵时,入侵者及不同地位的原居者的格斗行为,分析格斗次数、格斗时间、首次攻击及被首次攻击对象多个参数。在隐蔽所占有实验中,71%为优势者占有隐蔽所,7%为从属者占有,共同占有或没有占有的各11%。在入侵-反入侵实验中,雄性入侵者对2只原居虾之间的攻击选择无显著差异,雌性入侵者首次攻击显著选择与原优势者格斗;雄性原居者中优势者对入侵者和原从属者的攻击无显著差异,雌性优势者则显著选择与入侵者格斗;雄性原居者中从属者显著选择与入侵者格斗,雌性从属者对入侵者和原优势者的攻击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优势者优先占有资源;雌雄螯虾在入侵和面临入侵时有各自不同的策略;不同地位的螯虾在反入侵时行为反应也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