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8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454篇 |
专业分类
16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61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60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0篇 |
1976年 | 5篇 |
1974年 | 4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4篇 |
196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赭曲霉毒素A (Ochratoxin A, OTA)是食品中常见致癌性生物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基于新型的荧光硫和氮掺杂的碳点(S-N-CDs),并用特异性识别OTA的适配体修饰,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赭曲霉毒素的无淬灭剂的适配体传感器。S-N-CDs通过L-半胱氨酸的水热处理合成。当OTA存在于传感系统中时,CDs对OTA有敏化作用,并形成一个更大的共轭系统,导致荧光增强。通过计算传感器的荧光值变化,可得到传感系统中OTA的浓度。这种高灵敏度的基于荧光的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为4 ng/mL,线性反应范围为4~1 000 ng/mL,在特异性分析中P<0.01,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红酒样品的检测,回收率在80%~96%之间。这项研究成功地开发了一种新型适配体传感器,为快速检测OTA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也为检测各种生物分析物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基于适配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952.
目的:通过研究高浓度藏红花溶液引起肝损伤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及肝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NF-kB表达,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NF-kB在高浓度藏红花溶液导致的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标记为A组(藏红花组);B组(酒精组,阳性对照);C组(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分别给予藏红花高浓度水煎浓缩溶液、60%酒精、生理盐水灌胃共6周。第6周末,心腔取血测定ALT、AST。肝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调控基因Bcl-2、NF-kB的表达。结果:藏红花组大鼠肝功能ALT、AST升高,肝组织正常结构消失,肝细胞肿胀坏死,部分碎裂,凋亡蛋白caspase-3,bcl-2,NF-kB表达增加(69.6%±16.7%vs 5.3%±1.6%;55.4%±14.5%vs4.5%±2.8%;44.1%±12.6%vs2.5%±1.9%;P0.05)。结论:高浓度藏红花溶液可以引起大鼠肝损伤,肝组织caspase-3,bcl-2,NF-kB表达增加,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藏红花肝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953.
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树种幼苗对酸胁迫响应的高光谱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为期2a的可控酸雨试验下对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典型树种幼苗的高光谱测定,得到不同梯度酸雨下各树种的叶片光谱反应曲线及相应叶片的生理生化参量.对测定的3种树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及一阶导数光谱进行分析,发现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处于演替前期的先锋树种马尾松的幼苗叶绿素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而处于演替中、后期的木荷和青冈幼苗叶绿素含量则呈现减少趋势;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马尾松的红边位置呈现"红移"趋势,其中pH2.5处理下的"红移"趋势较明显;而木荷和青冈的红边位置则呈现不同程度的"蓝移"趋势.较长时期高浓度酸胁迫对先锋树种马尾松的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对演替中期和后期树种木荷和青冈幼苗生长则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4.
955.
本文记述采用辽宁的四种蜘蛛,其中辽宁刺足蛛Phrurolithus liaoningensis为一新种,其余3种为我国新纪录--羽刺足蛛Ph.pennatus,悦目刺足蛛Ph.pennatus、悦目刺足蛛Ph.festivus(光盔蛛科Liocranidae)和济州新安蛛Neoantistea quelpartensis(栅蛛科Hahniidae)。 相似文献
956.
特异性DNA倍增技术(PCR)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异性DNA倍增技术(PCR)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性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尤其适合于临床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技术包括三个循环过程:(1)模板DNA的变性,(2)模板DNA-引物的复性,(3)DNA聚合酶作用下的引物链的延伸。本文对耐高温Taq DNA聚合酶、PCR的反应体系、PCR产物特异性的影响因素和PCR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57.
958.
栉孔扇贝感染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的组织病理学与免疫荧光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组织学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对夏季养殖中后期大规模死亡(“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cute virus necrobiotic disease,AVND)高峰期的患病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l)进行了检测。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患病扇贝的大多数器官(外套膜、鳃、胃、肾等)的上皮组织细胞可见显著的细胞肿胀、嗜碱性增强、排列紊乱、部分脱落以至完全坏死脱落等显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作为对照,利用针对AVND病毒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建立的免疫荧光原位检测技术对患病扇贝进行检测发现,上皮组织的病理变化与病毒感染之间具有一致的对应关系。这一结果表明,AVND病毒的感染可以对栉孔扇贝造成严重的病理性破坏。此为解释该病毒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机制提供了直接的组织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9.
960.
RAB5A蛋白G81R位点突变对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G81R位点突变对RAB5A蛋白功能的影响,将RAB5A G81R突变体和正常RAB5A反义RNA分别插入pcDNA3.1/V5-His TOPO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到Anip973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稳定转染后细胞RAB5A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血清饥饿法使Anip973和转染后的细胞同步化,停滞于G0~G1期,再恢复血清培养使细胞从G0~G1期释放,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百分比。结果显示RAB5A G81R突变体的反义RNA可完全封闭Anip973细胞中RAB5A的表达,正常RAB5A反义RNA部分封闭RAB5A表达。并且,Anip973细胞周期的长短与RAB5A的表达程度成反比。RAB5A G81R反义RNA能够有效地阻断Anip973细胞中RAB5A蛋白的表达。阻断或降低RAB5A的表达可延长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