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及其对病毒结构蛋白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放射免疫沉淀法(RIP)、Western-blot及ELSA夹心法,对一组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L99株、C4株的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特性鉴定,其中4株McAb针对糖蛋白G2,29株针对核壳蛋白(NP),1株针对糖蛋白G1和NP。微量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分析表明,虽绝大多数抗NP McAb既无中和活性亦无HI活性,但有1株例外。具有明显的中和活性和HI活性,提示EHFV核壳蛋白上可能存在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决定簇。2株抗G2 McAb具有较高的HI活性,1株抗G2 McAb有较低的中和活性和较高的HI活性,另一株抗G2 McAb仅具有中和活性,表明EHFV糖蛋白G2上存在独立的中和与血凝抗原决定簇,也可能存在具有中和、血凝双重功能的决定簇。竞争ELISA分析显示。G2蛋白上某些中和位点和血凝位点虽然独立分布,但在某一区域可能相当靠近或有部分重叠。 相似文献
12.
汉滩病毒包膜糖蛋白G1和G2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汉滩病毒(HTNV)M基因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质粒pAcYMIB多角体启动子下游附近,与Bsu361酶切线性化的杆状病毒(AcVEPA)DNA共同转染Sf9细胞,经空斑筛选获得了表达包膜糖蛋白(G1、G2)的重组杆状病毒(AcvHanM)。经纯化AcVHanMDNA的Southemblot证实,M基因正确插入了杆状病毒基因组中。用抗糖蛋白混合单克隆抗体和病人血清做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细小的特异性荧光颗粒,呈典型的核周分布。免疫荧光检测还证实,重组糖蛋白与9株抗糖蛋白单抗均起反应,提示重组糖蛋白的抗原位点分布与病毒毒粒糖蛋白相同或相似,用放射免疫沉淀(RIP)分析仅显示G2带,且表达的G2分子量略小于病毒G2,这可能与两者的糖基化程度不同有关。研究还表明,重组糖蛋白具有细胞融合活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应用反转录-套式PCR方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血清中的汉坦病毒特异性RN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5′端生物素标记汉滩病毒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结合磁性分离技术和异硫氰酸胍-酚一步法(胍酚法)提取病毒RNA,进行反转录-套式PCR,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血清样本,胍酚法能检测血清中至少几个PFU病毒的RNA,比磁珠法敏感10倍,整个检测过程在5小时完成。应用该方法对137份汉滩型和汉城型HFRS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分型,总阳性率达60.50%。其中,病程在7日以内(急性期)的病人血清仍能检测到22.73%阳性率。扩增产物经打点杂交检测证实为特异性扩增,并能准确分型。与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分型的符合率为100%。对20份正常人及24份非HFRS患者血清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将全部试剂做成试剂盒,为基层单位早期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提供了操作简便、特异、敏感、快速、直接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收集了自病人及各种动物分离到的40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用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抗原分析,发现大多数省市分离的EHFV株能与MA25-1 McAb起反应,但湖北、湖南分离的EHFV不与之起反应,而该McAb对EHFVA9株抗原的滴度为1/2560。实验还发现,湖北省内长江以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Q25、J173。WP43和从江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A24和HA1018在抗原性上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
20.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用3对引物分3个片段扩增强毒克隆(A9v)及弱毒克隆(A3%)的M基因片段cDNA,并克隆入pGEM-T载体中。采用Sanger双脱氧法测定了A39s、A9v病毒G1糖蛋白编码区的全序列,发现二者均由1978个核苷酸组成,比76/118株少6个核苷酸,并发现A39s在G1编码区有33个碱基及8个氨基酸与A9v不同。进一步与76/118、HV114的相关序列比较,发现G1编码区的第606、614位氨基酸的变异同A39s病毒的减毒有一定相关。从A39s、A9v、76/118及HV1144株病毒G1糖蛋白编码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亲疏水性资料显示,在位于G1糖蛋白C末端的最大亲水区域的600~620位氨基酸区域,弱毒株A39s同强毒株A9v、76/118、HV114的亲水性有明显不同,而这一差异又主要由第614位氨基酸的变异所引起。因此推测,G1糖蛋白C端亲水区域同汉滩病毒毒力相关,而第614位的精氨酸被谷氨酰胺取代,同A39s病毒毒力的减弱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