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46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苯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和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江  白涛  饶军  宋钞穷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0492-0495
从东华理工学院北区原化学系排污口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效的苯酚降解细菌PS1。该菌为球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经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PS1为Raoultella属菌株(Raoultella sp.strain PS1),其最高苯酚耐受和降解浓度在3500mg/L以上,当苯酚浓度为500mg/L和1000mg/L时,22h和32h可完全降解,在1500mg/L~3000mg/L时,32h~50h可完全降解,2500mg/L时降解速率最快,达78.1mg/h。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该菌最适生长条件为25℃、pH6.5、葡萄糖500mg/L;最佳苯酚降解条件为20℃、pH7.0、葡萄糖500mg/L。  相似文献   
942.
为了解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叶蝉群落结构组成及其变化特征,丰富保护区昆虫物种分布数据,对该保护区不同生境和不同垂直林带的叶蝉进行初步调查.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uo均匀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研究了不同生境和林带中叶蝉类群的物种组成、相似性、多样性和均匀度.结果表明,随着植被组成变化和海拔升高,叶蝉类群在5种生境和4种林带间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植被组成丰富和光照条件充足的环境中,叶蝉类群多样性增加,植被类型单一且密度大的环境下,叶蝉类群趋于减少.在不同生境中,类群属级阶元数量顺序为:灌丛(85属)>林缘(61属)>田地(49属)>森林(44属)>草坡(33属);在不同海拔林带中顺序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带(88属)>常绿阔叶林带(68属)>亚高山针阔混交林带(66属)>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39属).自然环境的相似性是叶蝉群落相似性的基础,区间相似性越高,叶蝉群落越相似,不同生境和不同林带中自然环境存在的差异,导致了叶蝉类群相似性的不同.在不同生境下,灌丛和林缘的叶蝉类群组成相似性最高,生境之间关联性最强,而在不同林带下,常绿阔叶林带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带相似性最高.随着生境条件和林带环境的不同,叶蝉类群的分布呈现一定的特征,类群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优势度指数则相反.从田地到灌丛以及从常绿阔叶林带到亚高山灌丛草甸带,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叶蝉类群组成在灌丛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带最为丰富,各类群的数量也相对均匀,而田地和常绿阔叶林带的优势度指数最高,说明其群落内物种分布较不均匀,个体数虽最多,但优势类群突出,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43.
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樊廷录  宋尚有  徐银萍  李兴茂 《生态学报》2007,27(11):4491-4497
利用红外测温仪,于2005~2006年在甘肃陇东旱原研究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域的23个小麦品种(系)灌浆不同时期冠层温度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结实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分异程度随灌浆过程的进行明显加大,到灌浆中后期达到最大。无论灌浆初期还是中期或中后期,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2=0.445-0.812),并且随着灌浆期推移,相关性增大,灌浆中后期冠层温度每升高1℃,旱地冬小麦产量减少近280 kg hm-2,水分利用效率下降约0.6 kg hm-2mm-1。灌浆中期以后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温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灌浆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在评价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一个田间选择指标应用。  相似文献   
944.
黄病毒(flavivirus)是一类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是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尽管不同黄病毒引起的临床疾病不同,但是它们的临床症状却有一些相似之处,发热是黄病毒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而且往往表现为高热。研究发现,寨卡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感染中存在胱天蛋白酶1 (caspase1)依赖的炎性反应,而这一过程与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部分机制相吻合。细胞焦亡是一种依赖于胱天蛋白酶(caspases)的炎性细胞程序性死亡类型,其特征有焦孔素(gasdermin)介导的孔形成、细胞肿胀破裂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本文对黄病毒感染引起的固有免疫中巨噬细胞的焦亡现象进行综述,对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细胞焦亡的重要组分作用进行总结,分析了细胞焦亡与代表性黄病毒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细胞焦亡在黄病毒致病机制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为抗病毒感染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5.
海水中镉对牙鲆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海水中镉在牙鲆内脏、肌肉、鳃组织内蓄积及在清洁海水中排放规律,以及海水中总有机碳(TOC)浓度对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暴露浓度为0.5 mg·L-1时,牙鲆各组织镉蓄积量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第10天达吸收平衡,Cd蓄积量顺序为内脏(147.73 mg·kg-1)>鳃(15.55 mg·kg-1)>肌肉(4.578 mg·kg-1),表明内脏是重金属镉蓄积的主要部位.染毒13 d后,将牙鲆移入清洁海水中,结果表明,随排放时间增加,各组织镉蓄积量明显下降,排放至第15天时各组织镉排出率为内脏团(80.66%)>鳃(73.66%)>肌肉(56.84%),表明受镉污染牙鲆经清洁海水排放后,有望达到食用标准.海水中TOC浓度对镉蓄积量有明显影响.随着TOC浓度升高,各组织内镉蓄积量明显下降,表明海水TOC能降低镉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6.
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项目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提高补偿标准的可操作性,以渭河干流甘肃段为研究区,基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范围界定,在考虑耕地向多种林地转化情况下采用In VEST模型和加权法核算流域新增生态服务量,并以新增生态服务价值为补偿上限,农户机会成本为补偿下限,先从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导向视角,探讨15°—25°和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的差异化补偿标准。再从利益公平分配视角,耦合机会成本投入与生态系统服务产出,探讨生态补偿净收益不同地区的差异化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甘肃段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范围为146.39—481.98万元km~(-2)a~(-1)。(2)重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保留区迎水面15°—25°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需补偿金额13.95—33.55亿元。2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需要补偿金额12.96—28.35亿元。(3)各县/区比较,退耕还林净收益麦积区最大,陇西县最小。其生态补偿范围分别为202.23—727.92、96.99—136.53万元km~(-2)a~(-1)。  相似文献   
947.
利用人工围隔研究沉水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近几十年来,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和其它人类活动影响,一些湖泊,尤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中,沉水植被锐减甚至消失。如武汉东湖,60年代十分繁茂的沉水植被现已濒临灭绝。沉水植被作为主要初级生产者,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在退化湖泊生态系统重建与恢复中,重建沉水植被是关键性的步骤。本研究利用人工围隔,在富营养化水体中重建沉水植被,通过与近旁无沉水植被的湖区对照,从水体理化性质、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以及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几个方面,研究沉水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以期为退化湖泊生态系统的重…  相似文献   
948.
有机体之间化学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体之间化学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其应用宋启示(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650223)ChemicalInteractionAmongOrganismsandTheirApplication¥SongQishi(KunmingInstituteofEcolo-gy,AcademiaSinica650223).ChineseJournalofEcology,1993,12(1):45-48。Thispaperreviewsthemostactiveresearchfieldsonchemicalinteractionamongorganisms:(1)allelopa-thyamongplants,whichiswidelyappliedinagricultureandhorticulture,(2)biochemicalinteractionbe-tweenplantsandinsects,(3)biochemicalinteractionamonginsectsand(4)biochemicalinteractionamongmammalsandbetweenmammalsandplants.Inaddit  相似文献   
949.
为明确不同烤烟品种对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解毒酶活力的影响,比较了9个品种烤烟上的绿色型烟蚜的解毒酶活力,发现烤烟品种对烟蚜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β-乙酸萘酯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烤烟上烟蚜的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β-乙酸萘酯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均有差异。烤烟品种V2、云烟87和红大上的烟蚜羧酸酯酶活力较高,云烟317、云烟85和K326居中,K346、K358和G28则较低。9个品种烤烟对烟蚜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有所影响,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50.
中国东北地区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合1982—2003年GIMMS-NDVI数据集和GIS技术,应用基于像元的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植被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82—2003年,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北地区植被NDVI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的像元占12.84%,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南部、三江平原中部和西辽河平原,植被类型为农田、阔叶林、草原。植被NDVI与年平均气温几乎不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植被NDVI与年降水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的像元比例为4.55%,主要植被类型为草原和农田;植被NDVI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的像元比例为7.52%,主要植被类型为针叶林和阔叶林。2)东北地区植被与生长季气温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的比例分别为3.96%和4.35%;植被与生长季降水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的比例分别为8.81%和8.54%。3)东北地区58.21%的植被像元与春季气温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中部、小兴安岭、长白山及完达山-张广才岭等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阔叶林、农田、针叶林和草甸;植被NDVI与春季气温几乎不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植被NDVI与春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的比例分别为4.81%和1.67%。4)东北地区植被NDVI与夏季气温和降水呈显著相关的比例明显少于春季,与夏季气温正相关的比例为7.61%,与夏季降水显著负相关的比例为6.29%。秋季气温和降水对东北地区植被NDVI影响较小,其中植被NDVI与秋季气温显著正相关的像元占植被像元总数的6.05%,几乎不存在与秋季气温显著负相关的植被像元;植被NDVI与秋季降水显著负相关的比例为5.43%,几乎不存在与秋季降水显著正相关的植被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