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植物叶际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活动影响植物功能的正常运行。而植物则可感应叶际微生物的存在,在诱发气孔免疫关闭以抵御病原菌入侵的同时,也降低了植物蒸腾作用,提高了其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孔免疫相关理论的研究有利于开发新型生物抗蒸腾剂,并对开发节水农业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叶际微生物与植物间的互作关系、气孔免疫及其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相关机制在节水农业方面的应用前景和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3.
研究旱莲草中的凝血和溶血活性物质,为旱莲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分离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eclalbasaponinⅠ(1)、eclalbasaponinⅣ(2)、eclalbasaponinⅤ(3)、3,4,5-trihydroxy-6-(2-hydroxy-3-(palmitoyloxy)propoxy)-etrahydro-2H-pyran-yl)methanesul-fonic acid(4)、蟛蜞菊内酯(5)和异去甲蟛蜞菊内酯(6),其中化合物4首次从旱莲草中分离到。体外溶血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4具有很强溶血活性,在浓度为0.6μg/mL时,对红细胞的溶解率分别达到(93.52±1.56)%、(82.55±2.72)%和(94.99±0.68)%。体外凝血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5、6具有很强的凝血活性,它们既能直接使红细胞凝聚成团,也能通过先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再通过纤维蛋白使红细胞凝聚成团。  相似文献   
124.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马铃薯健康植株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E-19),根据形态学特征和18S r 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Bipolaris eleusines。平板对峙培养结果显示,该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Bipolaris eleusines发酵液中分离纯化获得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数据及理化性质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Isosativenediol(1)、Dihydroprehelminthosporo(2)、Helminthosporol(3)、Drechslerines C(4)、Drechslerines A(5)、Secolongifolene diol(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5.
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Mammal)为中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China BON)下属子网, 由生态环境部组织建设, 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为牵头单位。观测网络以陆生大中型哺乳动物为观测对象,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设置了统一的规程方案与技术标准, 2017-2019年在全国18个省区以县域为单元, 选择74个代表性保护地作为观测样区开展红外相机观测。截至2019年底, 观测网络共收集红外相机照片200多万张, 其中野生动物有效照片30万张, 共观测到哺乳动物11目28科132种、鸟类16目56科408种, 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兽类33种、鸟类12种), 并发现多个物种分布新记录和珍稀濒危物种。同时, 观测网络平台研发了哺乳动物观测数据库用于图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最后, 本文对目前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计划将进一步加强数据的处理分析与共享, 进而更好地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6.
表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遗传体系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涉、基因组印迹和组蛋白密码等多方面。它们们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表达和调控有重要作用,而且与生物体的防御机制和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存在密切联系。表遗传在肿瘤上也有重要应用,表遗传机制的异常通过使癌遗传学途径基因失能与获能、增加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印迹丢失等途径参与肿瘤的形成,同时也启发了对肿瘤防治的研究。就表遗传这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7.
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amyloidprecursorprotein)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密切相关,它经分泌酶γ切割后生成的胞内端AID(APPintracellulardomain)能够诱导细胞凋亡。为了研究AID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以AID为诱饵蛋白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之有相互作用的蛋白。我们发现人不均一核蛋白D类似蛋白JKTBP2的90-204位肽段可以结合AID。利用293T细胞表达蛋白后进行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二者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结果指出JKTBP2可能在阿尔茨海默氏症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8.
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密切相关,它经分泌酶1切割后生成的胞内端AID(APP intracellular domain)能够诱导细胞凋亡。为了研究AID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以AID为诱饵蛋白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之有相互作用的蛋白。我们发现人不均一核蛋白D类似蛋白JKTBP2的90-204位肽段可以结合AID。利用293T细胞表达蛋白后进行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二者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结果指出JKTBP2可能在阿尔茨海默氏症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9.
纯培养拟茎点霉属真菌的产孢条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8种拟茎点霉纯培养下的产孢条件进行了筛选和比较。结果表明,拟茎点霉产孢的最佳培养基为苜蓿煎汁+Czapek培养基,其次为燕麦片琼脂培养基和苜蓿杆+水琼脂培养基;最适温度范围为22~25℃;最佳光照时间为每天12h(日光灯40W,与培养物间的距离约为30cm);合适的pH值范围为5.6~6.8。  相似文献   
130.
报道了采自草本花卉上的一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千日红拟茎点霉Ph.gomphrenae)和两个中国新记录种(风仙花拟茎点霉Ph.impatientis与埋生拟茎点霉Ph.immersa)。新种千日红拟茎点霉的甲乙型分生孢子不论长度还是宽度均小于之前报道的两个拟茎点霉,并且缺少第三种分生孢子。新种附有拉丁文描述及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