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86篇
  6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大蒜分生组织培养脱病毒和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大蒜(Allium sativum L.)的无病毒试管苗。通过基本培养基和激素配比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培养基组成,进行脱病毒苗的快速繁殖。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0.2mg/L+NAA0.5mg/L,月生长率达12.70倍;诱导丛生芽的最适培养基为:B5+BA0.5mg/L+IAA0.2mg/L,丛生芽繁殖系数高达25.5倍,技术上达到了快速繁  相似文献   
602.
赵树兰  多立安 《广西植物》2008,28(1):100-106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匍茎翦股颖对Cu2+、Zn2+、Cd2+与Pb2+胁迫的生长响应及阈限浓度,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率随着4种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对株高的影响是当重金属浓度小于100mg/L时会促进株高生长,高于100mg/L则产生抑制作用。Cu2+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并随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愈加显著;在Cu2+浓度为600mg/L时匍茎翦股颖的根长比对照下降了93.75%。Cu2+、Zn2+、Pb2+浓度小于200mg/L时会促进地上生物量的增加,但高于200mg/L时,地上生物量会随着3种重金属的增加而减少。Cu2+、Zn2+浓度小于100mg/L或Cd2+、Pb2+浓度小于200mg/L会增加叶绿素的含量,高浓度会降低叶绿素的含量;Cd2+在浓度为600mg/L时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了43.55%。匍茎翦股颖生长的综合效应分析表明,匍茎翦股颖对Cu2+胁迫最敏感,具有较低的阈限浓度,而Zn2+胁迫对匍茎翦股颖的生长影响最小,阈限浓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03.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获取,在课堂则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讨论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由于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教研室以"动物细胞原代培养"实验为研究对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进行了连续三年的探索和改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04.
家蚕二化性品种卵的滞育性是由亲代卵胚胎期接受的环境条件决定。在生物体中,ATP和UTP不仅是遗传物质的原料和能量物质,也是重要的信号分子,它们作为神经递质可以激活许多生理过程。本研究利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检测了家蚕二化性品种大造刚孵化幼虫和终龄幼虫的游离核苷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预定次代产滞育卵[亲代卵高温(25℃)光照]比预定次代产非滞育卵[亲代卵低温(15℃)黑暗]的刚孵化幼虫整体特别是头部ATP和UTP含量高,并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发育到上簇阶段,这种差异显著增加。这些结果暗示,家蚕体内特别是头部游离核苷酸与由环境诱导的家蚕卵滞育性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家蚕脑对环境条件的接受、保持的机制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05.
从不同环境和地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 3种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 (PHB)的菌株 ,编号分别为DS970 1、DS971 0和DS971 3。对其所产生的PHB解聚酶的相关性质进行了研究。 3种菌株所产生的PHB解聚酶均是胞外酶 ,同时又都是诱导酶。不同菌株分泌PHB解聚酶的规律不同 ,但酶活力达到高峰的时间均为 96h。 3种粗酶液的表观最适反应温度均为 40℃~ 45℃ ,对粗酶液的最适反应pH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06.
毛白杨‘LM50’具有速生、抗逆、不飞絮等优良特性,是木本植物进行遗传转化的理想材料。长期无性繁殖会导致优良性状衰退,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往往出现外植体不定芽分化和生根困难等问题。通过花药培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毛白杨复幼,从而消除因外植体老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转化研究提供理想的材料。与此同时,期望通过花药诱导创制单倍体植株,为基因组学研究和倍性育种提供材料。以山东冠县毛白杨基因库的‘LM50’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药发育时期与花芽形态的关系进行鉴定,选择单核靠边期的花药进行试验,探究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花药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分化及不定芽生根中的作用,建立了毛白杨花药离体再生体系,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压片计数法对诱导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了倍性鉴定。进一步利用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叶片建立了分化率高、生根率高的植物再生体系。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芽外部形态特征对比表明,花芽长度为(1.98 ± 0.06) cm,1/4花序露出芽鳞的花芽,此时小孢子大部分处于单核靠边期;选择处于此时期的花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的培养基为H + 1.00 mg/L NAA + 1.00 mg/L BA,诱导率约为28.89%;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为不定芽,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 0.05 mg/L NAA + 0.50 mg/L BA,分化率约为22.23%;不定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 0.30 mg/L IBA,生根率约为93.30%;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压片法对花药培养的27株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鉴定植物均为二倍体;再生植株叶片分化成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0.10 mg/L TDZ + 0.10 mg/L NAA + 0.50 mg/L BA,分化率高达92.23%。该叶片分化产生的不定芽的生根培养基与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相同,生根率一致。研究获得了毛白杨‘LM50’花药诱导再生植株,并建立了再生植株的叶片培养体系,可用于该优良无性系的快速繁育和毛白杨的遗传转化研究,为毛白杨的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7.
植被恢复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存。本研究以宁南山区0~100 cm土层不同恢复年限(16、28、38年)柠条林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和天然草地作为对照,分析了土壤养分及有机碳组分沿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对恢复年限的响应。结果表明:1)SOC、土壤全氮(TN)、全磷(TP)、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含量以及颗粒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POC/SOC)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MAOC/SOC)呈相反趋势;2)随着柠条恢复年限的增加,SOC、TN、TP、C∶P、N∶P、POC和MAOC含量逐渐降低,C∶N无显著变化,POC/SOC先增后减,MAOC/SOC先减后增;3)在3种土地类型中,POC、MAOC与SOC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且SOC的增加主要依赖于MAOC的增加。天然草地和柠条林地土壤SOC、TN、TP、POC和MAOC含量均显著高于农田。综上,柠条林地土壤养分及POC、MAOC含量随着恢复年限增加逐渐降低;与农田相比,天然草地和柠条林地维持和提高土壤养分及碳储存的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608.
使用固相法合成含有不同D-型氨基酸取代的八个P物质类似物。纯化采用凝胶过滤,硅胶柱层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化合物的SP样作用及拮抗SP样作用在离体豚鼠迴肠纵行肌上进行了试验。所有化合物都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化合物A-58[D-Arg~1,D-Phe~5,D-Trp~(7,9),Leu~(11)]SP拮抗活性最高。它拮抗SP样作用的剂量比率(EC_(50)之比)在10~(-6)M时为24,在3×10~(-6)M时为52.2。  相似文献   
609.
610.
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苦丁茶冬青叶中分得4个新的三萜酯,及6个已知三萜,其化学结构分别由NMR,MS,IR等方法获得。这4个新三萜酯是:α-香树醇-3β-棕榈酸酯,11-羰基-α-香树醇-β-棕榈酸酯,3β-羟基-羽扇-20(29)-烯-24羰酸甲酯和羽扇-20(29)-烯-24-羰酸甲酯-3β-棕榈酸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