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38篇
  8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家蚕二化性品种卵的滞育性是由亲代卵胚胎期接受的环境条件决定。在生物体中,ATP和UTP不仅是遗传物质的原料和能量物质,也是重要的信号分子,它们作为神经递质可以激活许多生理过程。本研究利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检测了家蚕二化性品种大造刚孵化幼虫和终龄幼虫的游离核苷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预定次代产滞育卵[亲代卵高温(25℃)光照]比预定次代产非滞育卵[亲代卵低温(15℃)黑暗]的刚孵化幼虫整体特别是头部ATP和UTP含量高,并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发育到上簇阶段,这种差异显著增加。这些结果暗示,家蚕体内特别是头部游离核苷酸与由环境诱导的家蚕卵滞育性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家蚕脑对环境条件的接受、保持的机制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02.
从不同环境和地域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 3种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 (PHB)的菌株 ,编号分别为DS970 1、DS971 0和DS971 3。对其所产生的PHB解聚酶的相关性质进行了研究。 3种菌株所产生的PHB解聚酶均是胞外酶 ,同时又都是诱导酶。不同菌株分泌PHB解聚酶的规律不同 ,但酶活力达到高峰的时间均为 96h。 3种粗酶液的表观最适反应温度均为 40℃~ 45℃ ,对粗酶液的最适反应pH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03.
毛白杨‘LM50’具有速生、抗逆、不飞絮等优良特性,是木本植物进行遗传转化的理想材料。长期无性繁殖会导致优良性状衰退,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往往出现外植体不定芽分化和生根困难等问题。通过花药培养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毛白杨复幼,从而消除因外植体老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为转化研究提供理想的材料。与此同时,期望通过花药诱导创制单倍体植株,为基因组学研究和倍性育种提供材料。以山东冠县毛白杨基因库的‘LM50’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药发育时期与花芽形态的关系进行鉴定,选择单核靠边期的花药进行试验,探究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花药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分化及不定芽生根中的作用,建立了毛白杨花药离体再生体系,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压片计数法对诱导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了倍性鉴定。进一步利用花药培养再生植株的叶片建立了分化率高、生根率高的植物再生体系。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芽外部形态特征对比表明,花芽长度为(1.98 ± 0.06) cm,1/4花序露出芽鳞的花芽,此时小孢子大部分处于单核靠边期;选择处于此时期的花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的培养基为H + 1.00 mg/L NAA + 1.00 mg/L BA,诱导率约为28.89%;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为不定芽,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 0.05 mg/L NAA + 0.50 mg/L BA,分化率约为22.23%;不定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 0.30 mg/L IBA,生根率约为93.30%;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压片法对花药培养的27株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鉴定植物均为二倍体;再生植株叶片分化成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0.10 mg/L TDZ + 0.10 mg/L NAA + 0.50 mg/L BA,分化率高达92.23%。该叶片分化产生的不定芽的生根培养基与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相同,生根率一致。研究获得了毛白杨‘LM50’花药诱导再生植株,并建立了再生植株的叶片培养体系,可用于该优良无性系的快速繁育和毛白杨的遗传转化研究,为毛白杨的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4.
植被恢复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壤有机碳(SOC)的固存。本研究以宁南山区0~100 cm土层不同恢复年限(16、28、38年)柠条林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和天然草地作为对照,分析了土壤养分及有机碳组分沿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对恢复年限的响应。结果表明:1)SOC、土壤全氮(TN)、全磷(TP)、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含量以及颗粒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POC/SOC)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MAOC/SOC)呈相反趋势;2)随着柠条恢复年限的增加,SOC、TN、TP、C∶P、N∶P、POC和MAOC含量逐渐降低,C∶N无显著变化,POC/SOC先增后减,MAOC/SOC先减后增;3)在3种土地类型中,POC、MAOC与SOC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关系,且SOC的增加主要依赖于MAOC的增加。天然草地和柠条林地土壤SOC、TN、TP、POC和MAOC含量均显著高于农田。综上,柠条林地土壤养分及POC、MAOC含量随着恢复年限增加逐渐降低;与农田相比,天然草地和柠条林地维持和提高土壤养分及碳储存的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805.
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必须有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以管理的现代化推动经济的现代化.改革的浪潮冲击着我国近几十年形成的卫生工作管理模式,医疗单位的财务管理,由全额预算管理改变为差额预算管理,使医疗单位由只注重社会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转变到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本文仅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医院财务工作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806.
807.
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苦丁茶冬青叶中分得4个新的三萜酯,及6个已知三萜,其化学结构分别由NMR,MS,IR等方法获得。这4个新三萜酯是:α-香树醇-3β-棕榈酸酯,11-羰基-α-香树醇-β-棕榈酸酯,3β-羟基-羽扇-20(29)-烯-24羰酸甲酯和羽扇-20(29)-烯-24-羰酸甲酯-3β-棕榈酸酯。  相似文献   
808.
四种金花茶组植物叶片金属元素含量及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种金花茶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其嫩叶、老叶及对应土壤中Mg、Ca、Mn、Fe、Zn、Ni、Se、Pb、Cd、Hg、As共11种元素的含量,并分别计算嫩叶和老叶对土壤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1)4种金花茶组植物叶片富含Mg、Ga、Mn、Fe、Zn、Ni等营养元素,各元素在叶片中含量为Ca>Mg>Mn>Fe>Zn>Ni>Se;Pb、Cd、As、Hg等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低,均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2)老叶和嫩叶中各金属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老叶中的Ca、Mn、Fe、Zn、Pb、Cd、Hg、As、Se元素含量均大于嫩叶,尤以Ca、Mn、Fe差异显著;嫩叶中的Mg和Ni含量大于老叶.(3)金花茶组植物对不同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不同,对各元素富集能力强弱为Ca、Mn、Mg>Zn、Ni、Hg>Pb、Se>Fe、As,老叶和嫩叶的富集规律存在差异.(4)不同金花茶组植物对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有较大差异,龙州金花茶(Camellia longzhouensis)和黄花抱茎茶(C.murauchii)对Mg、Ca、Mn、Zn、Ni、Se、Pb的富集能力均大于金花茶(C.nitidissima)和毛籽金花茶(C.ptilosperma).其中,龙州金花茶对Mg、Mn、Se的富集能力最强,黄花抱茎茶对Ca、Pb、Hg富集能力最强,金花茶对Hg的富集能力较强,对其它元素的富集能力均较弱;毛籽金花茶对Ca、Mn、Ni、Zn的富集能力均最弱.该研究结果为金花茶组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9.
优化构建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miR-UL22A的真核表达载体;明确HCMV临床株及实验室株感染过程中miR-UL22A-5p及miR-UL22A-3p的表达情况。扩增HCMV UL22A编码区不同长度(975、494、209及140 bp)的序列,构建表达miR-UL22A的重组p Silencer(p S)载体,转染人胚肾293细胞后提取总RNA;收集HCMV临床株Han株以及实验室株Towne株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后6、12、24、48和72h以及不同感染时相(即刻早期、早期、晚期)的总RNA标本;应用Taq Man颈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述标本miR-UL22A-5p及miR-UL22A-3p的表达量。成功构建了包含上述不同长度miR-UL22A编码序列的重组载体;侧翼序列长度各为40 bp左右的pre-miRNA(即插入140 bp的编码序列)表达成熟miRNA的效果最佳;在病毒的一个复制周期内,HCMV临床株和实验室株miR-UL22A的表达趋势无明显差异,均在感染后6h即检测到表达,72 h达到峰值,且在即刻早期即有miRNA的明确表达;无论是在重组载体表达状态下还是自然感染状态下,miR-UL22A-5p始终为miR-UL22A前体优势表达的miRNA。结果表明,有140 bp片段miRUL22A编码序列的重组载体能够高效地异源表达miR-UL22A-5p及miR-UL22A-3p;miR-UL22A-5p始终为miR-UL22A前体优势表达的miRNA。为进一步研究miRNA转录后调控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10.
为探究土壤中各粒级团聚体不同形态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以黄土高原延河流域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粒级团聚体总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腐殖质碳含量,以及纤维素酶、β-D葡糖苷酶、过氧化物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分析了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3种植被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表现为森林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3种形态有机碳含量在0.25~2 mm粒径均最高;不同植被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和酶活性在0~10 cm土层大于10~20 cm土层;3种植被带纤维素酶、β-D葡糖苷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表现为森林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过氧化物酶活性表现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3种植被带土壤中各种酶活性随着粒径的减小呈递增趋势.土壤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与团聚体各种形态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