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6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276篇 |
专业分类
8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其临床意义,应用以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了50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4个微卫星位点(mfd26,mfd41,D17s799,D5s409)的MSI。结果发现,4个微卫星位点MSI检出率如下:mfd26为42%(21/50);mfd41为38%(19/50);D17s799和D5s409均为44%(22/50)。将4个位点综合分析,胃癌MSI总阳性率为66%(33/50),MSI累及两个以上位点者占MSI阳性病例的72.7%(24/33),3例早期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考察了不同潮汐模式下海萝藻体光合活性的日变化、海萝光合活性与藻体含水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干露和光照对光合活性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 早、中、晚潮汐相比,中午潮时最大量子产量(Fv/Fm)下降速度最快.早潮干露初期Fv/Fm下降较慢,随后加快;晚潮干露时Fv/Fm始终较快下降.各种潮汐模式下,Fv/Fm当日基本恢复至初始水平,呈现了可逆的下降,即动态光抑制.Fv/Fm及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随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当含水量低于90%时,Fv/Fm和ΦPSⅡ下降迅速,但含水量6%左右的藻体重新浸没后仍能恢复光合作用,即通常情况下可以耐受72 h的干露,具有很强的干露耐受能力.藻体含水量(TWC)与Fv/Fm及ΦPSⅡ的函数关系为:Fv/Fm=0.68+(0.0044-0.68)/\[1+(TWC/66.96)5\],R2=0.99;ΦPSⅡ=0.585+(0.004-0.585)/\[1+(TWC/73)10\],R2=0.99.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光强和干露交互作用对藻体光合活性影响显著,随光照增强和干露时间延长光抑制程度增大,强光(1000 μmol pho·m-2·s-1)和长时间干露(6 h)叠加时,藻体光合活性降低程度最大,完全恢复所需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4.
5.
长江春大豆核心种质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利用长江春大豆初选核心种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和农艺性状表型等基础数据,对用不同个体取样方法以及不同数据类型建立的核心种质进行评价,目的是确定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根据SSR分子数据聚类,采用类内随机取样,类内以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以及仅依据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都可用于大豆核心种质构建,但是综合不同评价参数发现,以类内随机取样最佳,类内按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次之,单独以遗传相似性系数取样较差。分析不同SSR等位变异保留比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当保留90%和80%的SSR等位变异时,核心种质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由于与SSR分子数据种质遗传关系评价的不一致性,农艺性状等基础数据虽然可用来构建核心种质,但其SSR分子水平代表性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用不同方法或同一方法不同重复次数取样建立的核心种质具有异质性,且这种异质性随核心种质取样比例的降低而增大,因此,虽然可依据不同数据类型确定相应的方法建立核心种质,但综合表型和分子数据建立的核心种质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中华姬鼠和社鼠食性的季节变化及与肠道长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啮齿动物食性及其对消化道肠道长度的影响,我们于2008 年在四川省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以中华姬鼠和社鼠为对象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社鼠和中华姬鼠均以摄食种子为主,食谱中各食物成分在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季节变化明显。在各食物成分中,摄入种子百分比与中华姬鼠及社鼠小肠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昆虫成分则相反。分析认为,中华姬鼠和社鼠取食食物成分的季节变化,可能与不同季节中食物资源可获得性的不同有关,消化道长度的变化可能体现了对季节性食物资源和能量需求的适应. 相似文献
7.
8.
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AE-SephadexA-25、Sephadex-G-100和CM-SephadexC-50三步柱层析分离法,从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蛇毒中分离纯化出具有5′-核苷酸酶活性的组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48.03 kDa,HPLC柱层析图谱为单一峰。该组分是一个糖蛋白,以一磷酸腺苷(AMP)为底物时,其酶活力为330.33 μg Pi/(min·mg);而以二磷酸腺苷(ADP)为底物时,其酶活力为123.56 μg Pi/(min·mg)。金属离子Zn2+、Fe3+和Cu2+对5′-核苷酸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DTA可完全抑制其酶活性。该酶的最适pH为9,最适温度为50℃。该组分还具有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岩藻黄素的提取、纯化进行系统研究,进而为高纯度岩藻黄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研究基础,筛选了适用于提取铜藻(Sargassum horneri)鲜藻中岩藻黄素的有机溶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工艺参数。随后采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纯化,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硅胶柱床高度、上样量和洗脱流速。最后采用制备液相法对经层析纯化的岩藻黄素进一步纯化。结果表明,有机溶剂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90%,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1 h,料液比1∶10,此条件下岩藻黄素提取率达到(0.258 9±0.003 6) mg·g-1鲜重(FW)[(1.078 8±0.015 0) mg·g-1干重(DW)]。硅胶柱层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硅胶柱床高度10 cm,上样量6 g,洗脱流速10 mL·min-1,此条件下岩藻黄素得率为0.176 5 mg·g-1FW(0.735 3 mg·g-1 DW),纯度为87.01%±0.88%。经制备液相进一步纯化后,岩藻黄素得率为0.127 1 mg·g-1 FW(0.529 4 mg·g-1 DW),纯度为99.27%±0.22%。研究所用工艺简单,岩藻黄素得率高,为高纯度岩藻黄素的制备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移地与圈养大熊猫野外放归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移地是指将生物有机体从一个区域自由释放到另一区域的移动,通常包括引入、重引入以及复壮等3 种类型。野生动物的移地有较悠久的历史。在许多国家,通过移地以维持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在野外的长期续存已成为保护生物学上的一种重要手段。影响圈养动物野外放归成功的因素主要来自物种生物学特性、自然环境、社会生物学以及放归方式等几方面,同时,放归亦给基础生态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兽类,分布在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以及凉山等几大隔离的山系。由于部分山系栖息地的高度破碎以及隔离小种群普遍面临的来自种群及环境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单纯依靠就地保护的措施可能并不足以保证这些隔离小种群在野外长期续存。在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将圈养个体放归野外以复壮孤立小种群应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手段,同时,随着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逐步改善,圈养大熊猫野外放归的时机亦逐步成熟。文中尚就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之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