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1.
本文首次报道用~(6O)Coγ线照射一种革螨——上海真厉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用~(6O)Coγ线(剂量1—50Krad)照射雌性革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有:染色体裂隙、断片、微小体、环形染色体、粉碎化和多倍体,染色体断片是最常见的畸变类型,并观察到微核的形成。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辐射剂量与畸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5,P<0.025),配得曲线回归方程为Y=3.27+14.49lg(X+1)。  相似文献   
312.
茅舍血厉螨核型及染色体的C带、G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革螨——茅舍血厉螨核型及染色体C带、G带的研究。用剖腹取卵法、玻璃纸压片、Giemsa染色,经分析茅舍血厉螨的核型,单倍体n=7,二倍体2n=14。 用氢氧化钡—吉姆萨技术显示茅舍血厉螨染色体C带。在第1、2、4、5染色体上出现恒定的C带部分,第3、6、7染色体上出现不恒定的C带部分。根据C带带型,茅舍血厉螨着丝点的位置可分为近中区域(sm),近端区域(St),末端区域(t)和末端点(T)四类。 G带分析用胰蛋白酶—吉姆萨技术显示。 本文对茅舍血厉螨的核型、革螨染色体研究中螨卵的收集方法和染液的改进、C带带型与着丝粒位置的确定和G带显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13.
两种革螨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革螨的染色体国内尚未见报导,故笔者对古拉广厉螨(Cosmolaelaps gurabensis)和柏氏禽刺螨(Ornithonyssus bacoti)两种革螨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见图1)。 革螨分种群居饲养,取0—6小时龄卵,用地衣红压片法和笔者改进的玻璃纸压片法制备临时和永久封片。染色体测量是借助测微器进行的,然后再显微摄影放大。 古拉广厉螨的染色体为首次报导。此螨的核型为单二倍体(haplo—diploidy),即雄螨为6条染色体,雌螨为12条染色体,未受精的单倍体卵发育为雄螨,受精的二倍体卵发育为雌螨。因而很可能属产雄孤雌生殖(arrhenotoky)。据两个典型中期单倍体染色体的测值,其染色体的长度为1.6~10.0微米。  相似文献   
314.
一、形态描述雄蚊: 头部 头顶有淡黄窄弯鳞与直立叉状鳞掺杂在一起;叉状鳞大部为黑色并且在枕部形成丛,丛外有少数淡色叉状鳞;复眼边缘后有密集的淡黄色窄弯鳞形成一窄缘饰。头部两侧各有一群淡色宽鳞。触角球节内侧有一群淡色宽鳞;鞭节有一般雄性特征。触须比喙稍长或等长;末2节宽大,末节最宽而末端圆;各节暗褐色,关节色淡,末节端末有淡色鳞;第3节末半与第4节全部的腹面有褐色长毛丛,但关节上的长毛为淡色;末节腹面有较短的毛。  相似文献   
315.
孟庆华 《昆虫学报》1962,(2):159-163
拉萨伊蚊 Aedes(Ochlerotatus)lasaensis,sp.nov.发现于西藏拉萨,今将其成蚊与幼虫记述如下: 雄蚊 头顶的皮肤黑色;头顶中部有许多淡黄色窄弯鳞;复眼边缘的窄弯鳞密集而形成一黄色缘饰;眼后鬃位于缘饰后,列为一排,黑色、粗壮、末段不很细、尖端钝;眼间鬃色淡;眼后鬃后有许多直立叉状鳞掺杂在黄色窄弯鳞中;叉状鳞主要集中在头顶的后部。叉状鳞的颜色,三个标本呈现三种情况:(1)几乎全部为淡色的,(2)黑色的显然多于淡色的,  相似文献   
316.
革螨化学感受器的研究,不仅是阐明革螨的某些行为和习性的生理基础,而且是利用驱避剂防螨、利用诱杀灭螨和利用捕食性革螨生物防治其他害虫的生理基础。曾有茅舍血厉螨(Haemolaelaps casalis)、毒棘厉螨(Laelaps echidninus)、古拉广厉螨(Cosmolaelaps gurabensis)、家蝇巨螯螨(Macrocheles muscaedomesticae)和Dermanyssus prognephilus等革螨对化学刺激反应的研究报道(孟阳春1964,孟阳春等1966,Farish&Axtell 1966,Davis&Camin 1977等)。为了进一步证明革螨第一对足跗节的化学感受器,本文对四种革螨做了截肢前后的驱避试验,并用扫描电镜对第一跗节的形态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17.
关于金线伊蚊及其近缘种分类系统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wards(1932)《蚊科属志》对蚊科分类系统进行了清理,使属级与亚属级分类学上的混乱状态,在广度与深度上,得到了较大至很大的澄清,成为蚊虫分类学的一个里程碑。但是,某些亚属内的混乱状态,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例如,伊蚊属的芬蚊亚属(genus Aedes, subgenus Finlaya)在组级分类上还很混乱。Edwards(1932)将这一亚属分为A~H八个组。其中D~H五个组都为异源组。在这一点上当然不可向他苛求,因为这是由于  相似文献   
318.
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测定革螨的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革螨的食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法比较敏感,能测出单个血食革螨,特异性高,一般无假阳性,并能确定血源,故亦适于小型节肢动物嗜血习性的测定。讨论了影响结果的有关因素。对格氏血厉螨进行了吸血能力的实验观察,镜检刺吸率为58.5%,用对流免疫电泳法刺吸率为74.2%,提高了阳性检出率。采自黑线姬鼠窝中的格氏血厉螨、厩真厉螨,用兔抗黑线姬鼠血清作对流免疫电泳测定为阳性。  相似文献   
319.
印防己毒素对家兔急性低氧性血压下降的阻断效应许存和何加强1孟宪法2王建新(青海医学院生理教研室,西宁810001;1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生理室,北京;大连医学院,大连)本实验室以往的工作证明,家兔急性低氧时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但该反应过程中是否有...  相似文献   
320.
采用高表达大肠杆菌tRNALeu菌株提取、纯化了亮氨酸等受体转移核糖核酸tRNALeu1和tRNALeu2.利用稳态动力学手段研究了tRNALeu1及脱镁tRNALeu1在不同稀土离子作用下与纯化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氨酰化作用.tRNALeu1与亮氨酰-tRNA合成酶的结合及催化效率均受参与稀土离子的影响,表观Km值有较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亮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的tRNALeu1氨酰化反应所需Mg2+能够被稀土离子取代,但亲合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