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9个20 m×30 m森林群落样地的调查数据,采用物种丰富度、α和β多样性指数,对辽东山地古石河冰缘地貌不同林型石生、树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定量研究,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古石河冰缘地貌苔藓植物共有26科46属59种;不同林型石生、树生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和α多样性指数均为: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石生苔藓植物β多样性指数最高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间(0.44),最低为落叶阔叶林-暗针叶林间(0.33);树生苔藓植物β多样性指数最高为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间(0.40),最低为落叶阔叶林-暗针叶林间(0.25);分析表明,林冠层郁闭度、海拔高度是影响辽东山地古石河冰缘地貌森林生态系统苔藓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2.
探讨蔗地机械化耕作深度对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及甘蔗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阐明深松作业的针对性土壤区位和障碍因子,可为甘蔗良好耕层的构建和土壤改良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设置3种深松作业深度(35、40和45 cm),以不深松为对照,对蔗地土壤物理性状(紧实度、容重、含水率、孔隙度、三相容积率)和甘蔗产量构成因素及蔗茎产量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耕作作业深度与蔗地土壤结构特性及甘蔗产量的改善提升效应呈显著正相关.深松能够打破犁底层,显著降低土壤紧实度和容重,减小机械作业相应的贯入阻力和抗剪强度,尤其对20~30 cm土层的上述因子具有显著改善效应,对甘蔗高产意义重大.深松显著提高了30 cm以内土层的液相容积率,增大了土壤水分库容,使10~30 cm土层的水分指标显著改善.10~30 cm土层是深松对耕层土壤固相容积率改善效应最显著的区位.耕作深度的增加对甘蔗有效茎数、株高、蔗茎产量及蔗糖含量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鉴于蔗区当前较普遍的机具装备水平,我国适宜蔗区实施机械化深松的作业深度标准应不小于40 cm.  相似文献   
43.
湿地生态健康评价对于掌握湿地的健康状况、理解人类活动干扰对其影响及实施生态预警等有重要意义。鄱阳湖对于维持其流域甚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目前尚未建立起其较完善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based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 B-IBI)是广泛应用的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基于30个采样点(7个参照点,23个受损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数据,构建鄱阳湖湿地的B-IBI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划分非常健康、健康、一般、差和极差5个健康等级标准,据此评价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表明:(1)基于B-IBI指数的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评价结果为一般;(2)就采样点B-IBI分值而言,呈现出西部健康状况优于东部的格局,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状况较好,而工业区、城镇、农田及河流入湖口附近状况较差;(3)B-IBI指数与前期构建的景观发展强度指数(LDI)、栖息地环境质量指数(QHEI)以及植被完整性指数(V-IBI)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基于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构建的B-IBI指数能为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健康评价和监测提供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4.
接种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接种不同外源性从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以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将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yunnanensis)新鲜种子与28种AM真菌于室温盆栽条件下共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鲨烯环氧酶基因(Squalene epoxidase,SE)、共生受体类似激酶基因(Symbiosis-receptor-like kinase,SYMRK)、产生钙离子振荡的通道蛋白基因(Doesn’t making fections 1,DMI1)、钙/钙调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Ca MK)4个功能基因在滇重楼幼苗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8株AM菌株可不同程度的影响SE、SYMRK、DMI1、CCa MK 4个功能基因的表达,其中薄壁两性囊霉(Ambisporaleptoticha,Ale)和崔氏原囊霉(Archaeospora trappei,Atr)可以显著增加4个功能基因的表达量。隐类球囊霉(Paraglo-mus occultum,Po)和透明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pellucida,Spe)可以增加SE、SYMRK的表达,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Asc),亮色盾巨孢囊霉(Racocetra fulgida,Rfu),哥伦比亚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colombiana,Ec),明球囊霉(Rhizophagus clarus,Rcl),根内球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n)可以增加DMI1的表达。综上所述,接种的28株AM真菌菌株中Ale和Atr能显著的提高4种功能基因的表达,结合前期与滇重楼无菌播种幼苗进行共生培养分析AM真菌对种子萌发及幼苗化学成分的影响,推测这两株菌可望能作为培育滇重楼菌根化苗的理想菌株,人工接种AM真菌可为保护和提高滇重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8例III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行缝合锚重建术后异位骨化发生与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8例Ⅲ度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行缝合锚重建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患者,对其临床一般资料、损伤程度及部位、膝关节活动度及异位骨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8位中Ⅰ度异位骨化4例,膝关节活动度73.75°~176.25°,平均125°,Ⅱ°异位骨化4例,膝关节活动度78.75°~157.25°,平均117.4°。在发生内侧副韧带异位骨化的8名患者中,仅有1名为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导致,其余7名患者中5名合并前叉或前、后叉韧带损伤,1例伴有胫骨髁间棘的撕脱骨折,1例合并胫骨平台骨折,4例合并胫骨或股骨髁骨折。结论:膝关节内侧异位骨化是异位骨化的好发部位,其发生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及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对2010年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99例SAP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组(TPN);普通肠内营养(GEN);生态营养组(EEN)(肠内营养加双歧杆菌管饲),每组33例。分别观察3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下降时间、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 SAP发病7~10 d时GEN及EEN组较TPN组相比,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降低(χ2=11.943,P〈0.01)。平均住院日(t=5.496,P〈0.01)明显缩短。SAP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症总发生率是36.7%,TPN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57.1%,GEN组肠道菌群发生率42.8%,EEN组肠道菌群发生率14.3%。结论生态营养组EEN较普通肠内营养组GEN和肠外营养组TPN能减少SAP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并能缩短其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7.
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 a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变化情况.随机选择15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患者作为抗病毒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护肝片进行护肝治疗,2组病人治疗周期均为1 a,分别在用药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HBeAg/HBeAb、肝功能、HBV DNA定量检测,并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武PCR基因分型技术动态监测治疗期间HBV基因型的变化情况.治疗1 a后,抗病毒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发生改变,由治疗前的B型变为B/C混合型,并且病情出现反弹和加重.对照组未发现HBV基因型改变.2组HBV基因型变化率(1.9%和0%)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可发生改变,而且1 a内即可发生,抗病毒治疗可能是促进HBV基因型改变的相关因素.HBV基因型转变可导致患者病情反弹和加重.  相似文献   
48.
云南哈尼梯田是一种山地农业景观,不仅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而且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本文对元阳县全福庄小流域地表水的氮、磷营养物质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梯田田水中总氮(TN)和总磷(TP)的含量及其变幅的空间分异都是春季高;梯田区河沟水中TN和TP含量都是夏季高,而含量变幅的空间分异则随采样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森林区河沟水TN和TP含量均是夏季高,但其变幅的空间分异两者有较大差别;从小流域整体看,景观中营养物质较为贫乏,并存在营养物质含量随季节(时间)的变化而不同.营养物质含量变幅在空间上则表现出梯田田水>梯田区河沟水>森林区河沟水的特点,显示梯田景观中地表水营养物质具有复杂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9.
microRNA(miRNA)是一种小分子非编码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miRNA与多种癌症的关系已经得到证实,并且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已鉴定了miRNA在多种癌症中的表达谱,并报道了与白血病类型以及细胞遗传学相关的miRNA表达标签.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部分miRNA在白血病等癌症中起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而且某些miRNA跟诊断和预后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发现和鉴定新的miRNA分子也为我们对白血病的发病机制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白血病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并呈现了白血病中跟分化、增殖和凋亡有关的miRNA介导的调控网络,以期为深入了解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0.
从厦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可产生蛇孢假单壳素(Ophiobolins)的丝状真菌,编号为F02Z2172。通过对其宏观特征、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ITS、Calmodulin和β-tubulin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鉴定为伪弯头曲霉,并对伪弯头曲霉与焦色组内其他菌种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由伪弯头曲霉产生蛇孢假单壳素还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