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中国葱属系统发育的PCR-R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形态分类和细胞分类的基础上, 从国产葱属的全部9个组中, 选择18个代表种(含外类群), 运用PCR方法, 分别扩增出trnK和rpL16两个叶绿体基因片段. 用2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 共获得303个酶切变异位点, 其中163个为信息位点. 运用PAUP(Version 3.1.1)等软件对所得数据分析表明: 葱属可以分为6个亚属级的分类阶元, 宽叶组的划分是合理的; 根茎组、单生组和洋葱组均是不自然的分类群, 属下组的划分应作相应调整. 对葱属属下分类系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02.
峨眉双蝴蝶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道了峨眉双蝴蝶Tripterospermum cordatum(Marq.)H.Smith的胚胎学特征,研究结果用以讨论双蝴蝶属的系统演化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属单型起源,细胞具单核,属腺质型绒毡层,药隔处的绒毡层细胞形成类胎座,其余部位的绒毡层细胞仍为一层细胞;在花药成熟时,花药的药室内壁纤维状如厚且柱状伸长,表皮细胞减缩退化,纤维状加厚不明显。成熟花  相似文献   
703.
条纹龙胆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廷农  洪德元 《西北植物学报》2000,20(6):960-967,T003,T004
首次报道了条纹龙胆(Gentiana tsriata Maxim.)的胚胎学特征,研究结果用以讨论龙胆属狭蕊组(Gentiana Sect.Stenogyne)的系统演化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细胞仅来源于初生壁细胞,故绒毡层起源属单型起源,细胞单核,原位退化,属腺质型绒毡层,药隔处的绒毡层细胞经多次平周分裂形成2层至多层的绒毡层细胞,其余部位的绒毡层细胞仍为1  相似文献   
704.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血浆D—二聚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健  邵宏元 《蛇志》2000,12(1):44-45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以证实其溶栓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天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D-二聚体。结果 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治疗后比前有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血浆D-二聚体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的增高,两者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1)。而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705.
吉林西部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效益及生态恢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吉林省西部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效益及生态恢复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和突变理论构建湿地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生态效益的多元性特征,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等多目标规划与决策方法,参照研究区2001年的生态效益研究成果,对其2005和2012年现状生态效益及其生态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2005年以来莫莫格保护区的湿地生态效益水平很高,查干湖、向海保护区湿地生态效益处于较高水平,大布苏保护区湿地生态效益水平一般.突变级数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等多目标规划与决策方法结合应用,能够科学地体现湿地生态效益的动态性和整体性,准确地反映研究区生态恢复的客观实际情况;近年来吉林省西部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工作初见成效,主要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人为增益性干扰积极响应,湿地整体效益得到恢复和提高.  相似文献   
706.
NAC家族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 功能广泛, 这类蛋白在植物次生生长、细胞分裂、植物衰老、尤其在激素和信号途径起关键调控作用。ANAC092已报道参与侧根发育, 并与衰老相关。为研究ANAC092基因在花药发育过程中的功能, 文章构建了拟南芥ANAC092启动子的GUS载体, 结合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 ANAC092在花药发育过程中时序性表达, 在花药发育的8~11期绒毡层表达, 其中在9~10期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值, 与AMS(Aborted microspores)的表达时期有重合。构建ANAC092过表达体系, 筛选出转基因纯合株系。与野生型相比, 过表达ANAC092转基因植株中花粉数量减少, 花粉粒的长度增加。qRT-PCR结果表明, 过表达株系中与花粉发育相关的基因SPL、EMS1、DYT1、AMS的表达量上调。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ANAC092启动子序列中有7个AMS的结合位点, 因此推测ANAC092可能位于AMS的下游而参与花药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707.
MYB类转录因子在调控逆境应答基因的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最大的植物转录因子之一。文章通过同源基因克隆方法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 以毛竹幼苗为材料, 获得一个MYB类转录因子, 命名PeMYB2。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PeMYB2具有典型的R2R3-MYB特征, N端含有两个串联重复保守结构域, C端含有一个膜蛋白DUF3651; 进化树分析表明, PeMYB2与水稻OsMYB18序列相似性最高, 达到85.98%; 酵母单杂实验表明, PeMYB2具有转录激活功能。将PeMYB2转化拟南芥对其功能进行分析, 获得7株转基因纯合体植株。比较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表型发现, PeMYB2的过量表达使转基因拟南芥出现矮化、晚花的现象; 非生物胁迫处理(盐胁迫、干旱胁迫、低温胁迫)结果表明, 转基因拟南芥中PeMYB2的过量表达, 导致转基因植株对盐胁迫和低温胁迫有更高的耐性, 但是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进一步通过盐胁迫信号通路相关Marker基因(NXH1、SOS1、RD29A、COR15A)的定量PCR实验验证, 发现PeMYB2对下游这些抗逆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毛竹PeMYB2可参与非生物胁迫调控, 对毛竹盐胁迫和低温胁迫的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8.
胚胎干细胞有2种来源:一种来自于早期胚胎囊胚期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另一种是来自胚胎生殖腺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的胚胎生殖细胞(embryonic germ cells,EG细胞)。PGCs是生殖母细胞的前体细胞,是精子或卵子的祖先细胞。自Matsui等证实了PGCs同样可以作为胚胎干细胞的原材料之后,现已在人、小鼠、猪和鸡等多种动物的PGCs进行了分离培养并获得了EG细胞。现从形态特征和迁移、分离培养及鉴定方面对禽类EG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9.
加拿大披碱草与野大麦 2个四倍体多年生禾草杂交产生的属间杂种F1为三倍体 (2n =3x =2 1) ,丢失了与亲本染色体基数相同的 7条染色体。为查明该杂种F1的染色体构成 ,应用基因组分子原位杂交方法 ,将父本(♂ )野大麦基因组 (H1H1H2 H2 )DNA用荧光生物素标记作为探针 ,以母本 (♀ )加拿大披碱草基因组 (SSHCHC)DNA作为封组 ,对杂种F1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DNA进行原位杂交。结果表明 :三倍体杂种F12 1条染色体中 ,有 14条出现偏黄色荧光信号 ,来自父本 (♂ )野大麦H1H2 基因组有 7条出现橙红色荧光信号 ,来自母本 (♀ )加拿大披碱草S基因组、加拿大披碱草HC 基因组的 7条染色体丢失。  相似文献   
710.
采用大田栽培的杂交小麦901及其父本恢复系R205,母本不育系K3314A和常规小麦陕229(对照)为试材,在花后15~20d内采样,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测量的方法,对旗叶、叶鞘、穗下第一节间及穗轴的维管束结构等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杂交小麦901及其亲本恢复系花后旗叶、鞘、茎节间、穗轴的维管束数目、横截面积均比对照陕229高,输导组织发达,物质运输能力强。这些特征可能是其穗大、小穗数多、颖花较多的结构基础。其同化产物滞留源端可能是其它原因所导致。而不育系的维管束数目少,横截面积小,可能与其不育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