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1株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富含腐烂秸秆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降解纤维素的放线菌。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属于链霉菌属,定名为Streptomycessp.strain L006。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和起始pH值对该菌株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在以秸秆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 7.0的条件下产酶最佳,最高酶活可达220.1 U/mL。  相似文献   
29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下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分析,探讨分娩镇痛中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以及对母婴影响程度分析.方法:将96例符合要求的初产妇平均分作Ⅰ、Ⅱ、Ⅲ组.Ⅰ组用0.075%国产盐酸哌卡因、Ⅱ组用0.01%国产盐酸哌卡因、Ⅲ组用0.15%国产盐酸哌卡因,并在该3组中均加入芬太1 ug/ml,硬膜外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国产盐酸罗哌卡因.观察Ⅰ、Ⅱ、Ⅲ组镇痛起效和维持时间.并对注药前、后各时间的VAS记录、评分.记录Ⅰ、Ⅱ、Ⅲ组产妇的运动阻滞、分娩方式、产程用时等;对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Ⅲ组起效时间最佳;Ⅲ组维持时间最佳;Ⅱ、Ⅲ组镇痛有效率最佳;新生儿脐静脉血气、Apgar无差异.结论:国产盐酸罗哌卡因用量在0.075%-0.15%浓度范围时,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其中,国产盐酸罗哌卡因在0.1%浓度时,临床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93.
细胞膜是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细胞膜由磷脂双层和相关蛋白质以及胆固醇和糖脂组成,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细胞膜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既是细胞维持稳定代谢的胞内环境,又能调节和选择物质进出细胞,又负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通过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红细胞制备的细胞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94.
夜间低温对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品种'玉美人'为试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不同种类糖的含量.以分析夜间低温对薄皮甜瓜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甜瓜从"源"到"库"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差异很大.叶片中葡萄糖含量最高,其次是果糖,而肌醇半乳糖苷、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很低;子蔓和果柄维管柬中积累了大量的蔗糖、果糖、葡萄糖、棉籽糖和水苏糖,及少量的肌醇半乳糖苷;果实则以果糖、葡萄糖为主,而肌醇半乳糖苷、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很低.夜间9℃低温处理后,叶片、子蔓和果柄维管束糖的积累明显高于相应对照,而果实中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夜间12℃低温处理后糖运转途径上各器官糖含量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夜间9"C低温使薄皮甜瓜叶片中糖大量积累,并限制了糖的运输,严重影响果实糖分积累,而夜间12℃低温并未对其产生明显的影响;果柄维管束中可能存在运转糖的分解,且夜间9℃低温可能会对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5.
本文首次报道用~(6O)Coγ线照射一种革螨——上海真厉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的研究。用~(6O)Coγ线(剂量1—50Krad)照射雌性革螨,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有:染色体裂隙、断片、微小体、环形染色体、粉碎化和多倍体,染色体断片是最常见的畸变类型,并观察到微核的形成。染色体畸变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辐射剂量与畸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85,P<0.025),配得曲线回归方程为Y=3.27+14.49lg(X+1)。  相似文献   
296.
在小鼠粒单系祖细胞(CFU-GM)集落培养体系中加入LAK细胞能显著增强CFU-GM增殖,LAK∶BMC为8时,CFU-GM数比对照增加194.4%。LAK细胞条件液也有类似co-CSF的活性,单独LAK细胞条件液不能刺激CFU-GM增殖。LAK细胞和BMC共孵育4小时后再进行CFU-GM培养,低浓度LAK细胞仍能增强CFU-GM增殖,而高浓度LAK细胞则显著抑制CFU-GM增殖,LAK∶BMC为8时,CFU-GM仅为对照的27.6%。作者认为小鼠LAK细胞能通过分泌某些co-CSF增强CSF的活力,而LAK细胞对CFU-GM又有接触杀伤的活性。  相似文献   
297.
茅舍血厉螨核型及染色体的C带、G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种革螨——茅舍血厉螨核型及染色体C带、G带的研究。用剖腹取卵法、玻璃纸压片、Giemsa染色,经分析茅舍血厉螨的核型,单倍体n=7,二倍体2n=14。 用氢氧化钡—吉姆萨技术显示茅舍血厉螨染色体C带。在第1、2、4、5染色体上出现恒定的C带部分,第3、6、7染色体上出现不恒定的C带部分。根据C带带型,茅舍血厉螨着丝点的位置可分为近中区域(sm),近端区域(St),末端区域(t)和末端点(T)四类。 G带分析用胰蛋白酶—吉姆萨技术显示。 本文对茅舍血厉螨的核型、革螨染色体研究中螨卵的收集方法和染液的改进、C带带型与着丝粒位置的确定和G带显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8.
革螨化学感受器的研究,不仅是阐明革螨的某些行为和习性的生理基础,而且是利用驱避剂防螨、利用诱杀灭螨和利用捕食性革螨生物防治其他害虫的生理基础。曾有茅舍血厉螨(Haemolaelaps casalis)、毒棘厉螨(Laelaps echidninus)、古拉广厉螨(Cosmolaelaps gurabensis)、家蝇巨螯螨(Macrocheles muscaedomesticae)和Dermanyssus prognephilus等革螨对化学刺激反应的研究报道(孟阳春1964,孟阳春等1966,Farish&Axtell 1966,Davis&Camin 1977等)。为了进一步证明革螨第一对足跗节的化学感受器,本文对四种革螨做了截肢前后的驱避试验,并用扫描电镜对第一跗节的形态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99.
关于金线伊蚊及其近缘种分类系统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wards(1932)《蚊科属志》对蚊科分类系统进行了清理,使属级与亚属级分类学上的混乱状态,在广度与深度上,得到了较大至很大的澄清,成为蚊虫分类学的一个里程碑。但是,某些亚属内的混乱状态,还或多或少地存在。例如,伊蚊属的芬蚊亚属(genus Aedes, subgenus Finlaya)在组级分类上还很混乱。Edwards(1932)将这一亚属分为A~H八个组。其中D~H五个组都为异源组。在这一点上当然不可向他苛求,因为这是由于  相似文献   
300.
两种革螨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革螨的染色体国内尚未见报导,故笔者对古拉广厉螨(Cosmolaelaps gurabensis)和柏氏禽刺螨(Ornithonyssus bacoti)两种革螨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见图1)。 革螨分种群居饲养,取0—6小时龄卵,用地衣红压片法和笔者改进的玻璃纸压片法制备临时和永久封片。染色体测量是借助测微器进行的,然后再显微摄影放大。 古拉广厉螨的染色体为首次报导。此螨的核型为单二倍体(haplo—diploidy),即雄螨为6条染色体,雌螨为12条染色体,未受精的单倍体卵发育为雄螨,受精的二倍体卵发育为雌螨。因而很可能属产雄孤雌生殖(arrhenotoky)。据两个典型中期单倍体染色体的测值,其染色体的长度为1.6~10.0微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