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了解江苏省东海县高中毕业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9年28512例高中毕业生体检结果,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和HBV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东海县高中毕业生HBsAg携带率为3.81%.男生与女生分别为4.56%与2.94%,有显著差异.2007、2008、2009年毕业的高中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5.37%,4.41%和1.55%,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HBV基因型B型感染率为32.53%,C型感染率为66.78%,B、C混合型感染率为0.69%.结论:实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以后,东海县高中毕业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且呈逐年降低趋势;HBV基因型分布以C型为主,B型次之,B、C混合型很少,未发现B、C型以外的其它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2.
急性细菌性痢疾9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960例急性细菌性痢疾进行回顾性分析.便常规采用普通玻片镜检法,末梢血常规采用激光加电阻法,大便培养采用SS、麦康凯培养基.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病程、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地区分布、辅助检查及治疗预后等.结果:急性细菌性痢疾发病高峰在7~9月,以40岁以下青壮年为主,无性别差异,感染以福氏志贺菌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结论:细菌性痢疾作为季节性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要及时就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3.
松茸组织分离物的rDNA-ITS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云南丽江的松茸子实体为材料,进行组织分离后,利用一对ITS引物(ITS1-ITS4)对子实体(SR176B,SR172B)和分离物(SR176H,SR172H)进行了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得到了700bp左右的扩增条带,进一步对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比对,结果表明SR176H与SR176B,SR172H与SR172B序列同源性均为100%,鉴定出该分离物就是松茸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174.
为探究滇水金凤(Impatiens uliginosa)ABP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特征,该研究以滇水金凤为材料,采用RT-PCR 技术对滇水金凤ABP基因进行克隆,运用DNAMAN和MEGA对其所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并利用qRT-PCR分析ABP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滇水金凤ABP基因的cDNA 全长为627 bp,编码208 aa,命名为IuABP基因,其蛋白具有Cupin超家族蛋白的典型结构。(2)同源性分析表明滇水金凤AB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喜马拉雅凤仙花(I. glandulifera)、月季(Rose chinensis)、木薯(Manihot esculenta)等物种的同源性均达71%; 系统进化分析表明IuABP与喜马拉雅凤仙花(Impatiens glandulifera)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3)qRT-PCR分析表明IuABP基因在滇水金凤花距发育的3个时期及2个部位均有表达。随着花距的发育,IuABP基因在滇水金凤花距檐部的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盛花期时达最高,而在花距距部的表达量逐渐下降。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滇水金凤ABP基因在花距发育中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5.
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其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立足内蒙古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示范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在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构建、实施过程、评价体系、教学效果及问题与反思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实践技能,有助于促进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6.
【目的】微生物土壤结皮(Microbial soil crusts, MSCs)对于遏制土壤荒漠化、恢复荒漠地区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MSCs中的微生物, 特别是纤维素降解菌, 起着稳固、修复生态环境的功能。外源纤维素诱导是全面认识MSCs中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在MSCs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的重要途径。【方法】通过对微生物土壤结皮分别添加小麦秸杆(麦秸)、锯末木屑两类纤维素材料进行诱导, 以PCR-DGGE方法分析细菌群落变化。【结果】外源纤维素, 特别是麦秸的添加会迅速提高MSCs中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 将细菌丰富度提高约66.7%, Shannon-Weiner指数提高约15.8%; 相同处理的样品聚类位置较近, 说明纤维素对于MSCs细菌菌群变化起主导作用; 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在添加纤维素诱导后发生了变化, 麦秸诱导样品与同时期对照样品差异最大, 但各样品中Firmieutes和Alphaproteobacteria始终为优势类群; 所得DGGE条带序列中有13条与纤维素降解菌序列同源性相近, 他们所代表的细菌很可能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 其中厌氧性的梭菌属(Clostridium)所占比例最大, 约为46.1%, 其次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约占30%; 纤维素降解过程中, 诱导增加了MSCs发育有重要作用的一些类群如Microcoleus vaginatus和一些Alphaproteobacteria类群细菌等的丰度和多样性, 它们中有的可通过分泌多糖物质等增强土壤颗粒黏结、有的可以其固碳或固氮等能力提高土壤营养水平。【结论】为认识外源纤维素诱导MSCs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 MSCs中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多样性及纤维素降解细菌对MSCs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同时也为恢复荒漠生态系统实践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7.
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盐胁迫下菊芋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铵硝配比(NH4+/NO3-分别为4/1、1/1、1/4)的氮素营养和盐分胁迫耦合作用下菊芋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离子吸收运输.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大,而高浓度的盐胁迫却能明显抑制菊芋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在同一盐浓度下,提高硝态氮比例能够缓解盐胁迫对菊芋幼苗生长的抑制,促进菊芋幼苗鲜重和干重的增加;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菊芋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a+含量显著增加,而K+、Ca2+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提高硝态氮比例有利于菊芋幼苗对K+和Ca2+的吸收和向上运输,从而维持地上部较高的K+/Na+和Ca2+/Na+;在3种铵硝比的氮素营养处理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菊芋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细胞间隙CO2浓度则显著增加,提高硝态氮比例可显著提高盐胁迫下菊芋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其中以铵硝比为1/4的氮素营养供应对盐胁迫的缓解作用相对较好,在100 mmol·L-1NaCl处理下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铵硝比为4/1的氮素营养处理值的1.63、1.57、1.39、1.37、1.2倍,而胞间CO2浓度则减少了17%.因此相对于铵态氮来说,硝态氮比例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盐胁迫下菊芋幼苗体内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平衡,促进盐胁迫下菊芋光合功能的改善,增强菊芋对盐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8.
为明确核桃(Juglans regia L.)种仁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遗传特性,分别对品种‘元林’(母本)和‘青林’(父本)及其杂交后代群体种仁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及其遗传参数进行了测定及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15个优选单株种仁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以及种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元林’和‘青林’及其杂交后代群体种仁中粗蛋白质含量均值分别为17.61%、19.28%和19.70%,变异系数分别为4.25%、7.99%和18.75%;粗脂肪含量均值分别为61.03%、59.28%和57.61%,变异系数分别为10.54%、4.93%和9.56%.杂交后代群体种仁的粗蛋白质及粗脂肪含量的各遗传参数均有较大差异;单株间粗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遗传力(H2)和相对遗传增益(△G’)分别为0.93和33.12%;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H2和△G’分别为0.92和19.06%.15个优选单株种仁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5.78% ~25.22%和50.41% ~64.69%,其中,单株6-7、5-19和3-19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较高.优选单株种仁油由亚油酸、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顺-11-二十碳烯酸和花生酸组成,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61.57%),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达87.48%.研究结果表明:与亲本相比,核桃杂交后代种仁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较低;对杂交后代进行优良单株筛选可获得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79.
摘要 目的:探讨眩晕宁颗粒联合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动脉血流速度、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7月期间接收的360例VBIV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180)、对照组(n=180),对照组予以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眩晕宁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动脉血流速度、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4%(152/180);高于对照组的66.11%(119/180)(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丙二醛(MDA)则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眩晕宁颗粒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VBIV,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改善患者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0.
摘要 目的:研究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干扰素-γ(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gamma,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布地奈德,观察组采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3.94 %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 %(P<0.05);观察组患儿的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喘憋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NO和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TGF-β1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血清NO和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GF-β1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IgM、IgA和IgG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gM、IgA和IgG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FN-γ,IL-4,TGF-β1,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