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傅明珠  王宗灵  孙萍  李艳  李瑞香 《生态学报》2009,29(10):5366-5375
根据2006年夏季南黄海生态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植物现存量(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环境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南黄海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范围为0.07~12.17 mg/m3,平均值为1.42 mg/m3;浮游植物叶绿素a平面分布呈近岸混合区高于外海层化区的特征,总体上随水体盐度和营养盐梯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浅海陆架锋区对浮游植物有明显的聚集作用,垂直结构中层化区叶绿素次表层最大值现象明显,且最大值的深度和量值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叶绿素a浓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较大空间尺度上营养盐是浮游植物的主要调控因子,温度、光照和浮游动物摄食等也在一定空间和程度上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2.
张俪斌  孙萍  金森 《生态学杂志》2016,27(11):3463-3468
研究蒙古栎阔叶床层在近似恒温湿条件下不同风速时的失水过程,分析了风速对床层失水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风速对蒙古栎阔叶床层失水过程的影响与可燃物含水率有关.从较高含水率(>75%)到近平衡含水率的多个失水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有风失水速率大于无风失水速率的初始阶段、有风失水速率小于无风失水速率的中间阶段、不同风速失水速率相近的结束阶段.风速的影响随床层含水率降低而下降.蒙古栎阔叶床层的失水系数受风速、密实度和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其中,失水系数随风速以三次多项式近似单调增加.  相似文献   
23.
温度和营养盐限制对网状原角藻生长与产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状原角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是能够形成有毒赤潮的海洋甲藻之一,所产毒素为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该藻在全球很多海域中普遍存在,其生长与产毒特征表现出较强的海域差异性。以分离自我国北黄海海域的网状原角藻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温度和营养盐(N、P)限制对该藻生长与产毒的影响。研究发现:温度和营养盐限制对藻细胞的生长和产毒均有影响,但营养盐限制影响更为显著。较低的温度更适宜P.reticulatum的生长,15℃时无营养盐限制的L1-Si培养基中藻细胞生长最好。营养盐限制尤其是P限制能够显著降低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和细胞密度(P0.01),缩短藻细胞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的持续时间。所有温度下N、P限制均有利于藻细胞内毒素累积,15℃P限制培养基中单个藻细胞中YTX毒素最高,达到92.6 pg/细胞,分别是相同培养温度下N限制和L1-Si中藻细胞毒素含量的3.8倍和7.1倍。温度变化对N和P限制下藻细胞毒素含量影响不同:在5—1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N限制培养基中藻细胞YTX含量增幅逐渐下降,而P限制条件下反之。在所有培养条件下,滤液中毒素含量在稳定期后开始增多,与L1-Si相比,N、P限制不利于毒素的释放。高温能促进L1-Si培养基和N限制培养基中毒素的释放,但对P限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
根据欧洲葡萄CBF1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从山葡萄、贝达、SO4、Ln33和黑比诺的基因组中各扩增出1个DNA片段并克隆到pMD18-T栽体中.经序列测定和分析,各片段均长756 bp,与欧洲葡萄CBF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98%和99%的同源性,而且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有同源性更高的AP2/EREBP DNA结合域,以及CBFs蛋白的两段特征序列(PKK/RPAGRxKFxETRHP和DSAWR).结果表明从5种葡萄中均可以克隆出CBF1基因.  相似文献   
25.
孙萍  宋微波 《动物学报》2005,51(1):81-88
利用蛋白银染色技术研究了海洋纤毛虫———黄色伪角毛虫Pseudokeronopsisflava (Cohn ,186 6 )Wirns berger,Larsen&Uhlig ,1987无性生殖期间的细胞发生学。其主要特征为 :1)前仔虫口原基以独立发生的方式出现并独特地形成于口前庭右侧的皮层深处 ,由其对老口围带进行完全的更新 ;2 )老口器不参与新口器的形成 ,完全被吸收 ;3)前仔虫的额 -腹 -横棘毛原基同样为独立发生 ,老结构可能不参加其随后的发育 ;4 )后仔虫的口原基、波动膜原基及额 -腹 -横棘毛原基均来自最初排列无序的毛基粒发生场 ;5 )背触毛及缘棘毛的更新发生在老的结构中 ,并向前后延伸取代老结构 ;6 )在整个发生过程中 ,无大核融合现象。文中同时对该种所表现的发生学特征及系统学意义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2种萤火虫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技术(Che)及活体光学成像技术(Bio),从细胞和动物水平检测在转染以萤火虫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的载体pCI-AAA-Fluc-neo后不同时间点,萤火虫荧光素酶的表达强度。结果:在细胞和动物水平,萤火虫荧光素酶的表达强度均随时间推移逐步递减。在HepG2细胞,萤火虫荧光素酶表达持续96h,活性从24h的2781±220mV(1.6×10^6±2.3×10^5光子)降至96h的49±3.5mV(6.4×10^4±2.5×10^4光子)。在动物水平得到相似的结果,BALB/c小鼠萤火虫荧光素酶表达持续20d,其活性从1d的16592±409mV(1.9×10^8±3.6×10^6光子)降至20d的798±139mV(3.37×10^5±3.8×10^4光子)。通过一致性检验,2种检测方法在细胞和动物水平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lgChe=1.186·lgBio-3.764(r=-0.937,P〈0.001)和lgChe=0.451·lgBio+0.64(r=0.915,P〈0.001);进一步将理论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种检测方法是一致的;从整个实验过程来看,活体光学成像技术较化学发光法更为简便、直观,可量化地对同一个体连续检测,减少了个体间差异和实验动物用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非侵入性地监测活体裸鼠原位肝癌发展过程。方法:将包含有萤火虫萤光素酶基因的pCI-neo-Luc载体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系,筛选获得具有高萤光素酶活性的细胞克隆;利用流式细胞仪对萤光素酶表达的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分析细胞的生物发光情况;持续表达萤光素酶的肿瘤细胞培养扩增后被植入裸鼠皮下,2周后以形成的异体瘤作为供体瘤,进行肝脏原位移植手术;对建立的肝癌原位移植模型,用影像学资料显示肿瘤部位,用IVIS成像系统动态监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体外影像的结果显示,表达萤光素酶细胞的数量与发光强度呈正相关;活体成像的结果显示。成功地建立了萤光素酶标记的原位肝癌动物模型。结论:生物发光成像可以监测活体内肝癌演进过程,为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局部亚低温(32-35℃)及硫酸镁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亚低温组、硫酸镁组、亚低温+硫酸镁组,每组8例,采用Longa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TUNEL技术,检测和比较各组脑缺血后大鼠的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结果: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与亚低温+硫酸镁组的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与亚低温组相比,亚低温+硫酸镁组局灶脑缺血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亚低温相比,局部亚低温与硫酸镁联合应用,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可发挥更有效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缺血后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