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76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酸提高绿茶提取物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合酶和肥胖、癌症等人类重大疾病相关.获取高活性脂肪酸合酶抑制剂有重要应用价值.50%乙醇的绿茶提取物具有抑制脂肪酸合酶和经口服降低大、小鼠体重的功能.该提取物在酸的作用下可明显地提高其抑制脂肪酸合酶的能力.采用1 mol/L硫酸或盐酸在100℃下处理绿茶提取物,发现该提取物对脂肪酸合酶的抑制活性随时间逐步提高.在25℃至120℃温度下,提高处理温度使抑制活性提高的速度加快和程度加大. 用1 mol/L盐酸120℃处理35 min或3 mol/L盐酸100℃处理30 min可使绿茶提取物抑制脂肪酸合酶的半抑制浓度下降20倍左右,达到1 μg/ml以下.用pKa值4.76至1.27的1 mol/L浓度的4种有机酸在100℃作用150 min使绿茶提取物抑制活性分别提高到1.48至5.84倍.提高酸的浓度也使被作用的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提高的更多.表现抑制活性提高的速度及程度和氢离子浓度正相关.判断绿茶提取物在酸作用下抑制活性的提高来源于其中所含儿茶素在氢离子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变化.初步实验表明其变化过程比较复杂,确定其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2.
大量研究表明,TGF-β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生长因子,是全身瘢痕愈合的重要刺激因素.在人眼部参与多种眼部纤维化的过程。尤其在促进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形成中起重要作用。Smad蛋白家族在TGF-β超家族的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Smad7主要通过抑制TGF书受体介导的Smad2、Smad3磷酸化来拮抗TGF-β的信号转导,被认为是TGF-β超家族信号转导自我调节的一种负反馈信号。  相似文献   
173.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咪唑斯汀10mg/d,每日一次,对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了治疗,疗程4周,4级评分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有效率为93.3%,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其临床疗效明显增高。不良反应13例(17.3%),大多表现轻可自行缓解,较重的不良反应1例(1.3%),给予停药对症对处理后缓解。结论:咪唑斯汀(皿治林)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确实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第2代新型抗组胺药物。  相似文献   
174.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CT表现,探讨与其他同影性疾病的鉴别方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低病人的治疗成本和思想负担。方法:选择性收集病变不典型。CT影像检壹曾误诊或诊断困难的病例30例做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有最后治疗结果或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结果:节段性阴影12例,局灶性斑片及斑点状影8例,散在少数小结节样影4例,多发结节并空洞影3例,肺内弥漫分布的粟粒结节影3例,肺内阴影伴有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者9例以青壮年病人吸收较快,病程较短,以粟粒影和大片影表现者吸收最快。讨论:对于不典型的成人肺结核,不能片面的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征象,年龄因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如结核茵素试验(PPD)、痰结核茵培养、抗结核抗体阳性在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进一步正确认识及探究病变的影像特点,对于正确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5.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是临床上一项极为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手段,它是将一定容积的球囊放置于主动脉部位,球囊导管与体外压力泵相连,内部填充氦气,由体表心电图进行自动程序控制,使球囊充盈与排空限定在特定的时限。球囊充气发生在舒张压早期主动脉瓣刚刚关闭时,使主动脉内舒张压增高,提高冠状动脉的灌注,改善心肌供血。球囊排空发生在舒张压末期,主动脉瓣开放前的瞬间,降低左室射血阻抗,减低心脏的氧耗,使左室的每搏排血量和射血分数增高。但由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其中11%为严重并发症,如栓塞、肢体缺血、全身感染等,加之术后长时间卧床制动易出现体位不适而致焦躁不安使IABP不能有效工作,因此细致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帮助病人减少并发症,顺利渡过置管期,尤其对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6.
2004年4月~9月,在天津市大港区官港森林公园对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空间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扩散系数(C)等6种指数法分析测定,确定了该虫在林地中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扩散蔓延规律为聚集型扩散。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干的垂直分布主要区间在50~150 cm之间。对幼虫垂直分布与树干高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其符合立方曲线,曲线方程为:Y=-5.142 9+17.943 7X+21.662 3X2-14.545X3;相关系数R2=0.915,P=0.013。  相似文献   
177.
【目的】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TT01基因组中的一对ORF plu4437-plu4436(简称pirA2B2)的预测氨基酸序列与另一对已证明编码产物有口服杀虫活性的ORF plu4093-plu4092(简称pirA1B1)有50%和45%的一致性,本文旨在研究pirA2B2基因座的表达产物是否也有杀虫活性。【方法】PCR扩增并克隆了pirA2,pirB2和pirA2B2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QE-pirA2,pQE-pirB2和pQE-pirA2B2并分别转入M15菌株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证明,3个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后,分别成功表达了可溶的PirA2,PirB2和PirA2B2蛋白。用亲和层析结合脱盐技术对3个重组菌株表达的外源蛋白分别进行纯化,并通过生物测定确定纯化蛋白的杀虫活性。【结果】生物测定结果显示联合表达的PirA2B2对大蜡螟和斜纹夜蛾五龄幼虫均有明显的血腔杀虫活性,LD50分别为每虫4.0和2.8μg,单独表达的PirA2或PirB2对上述2种害虫没有血腔杀虫活性,但两者的混合物具有与两者联合表达相似的杀虫活性;PirA2B2对大蜡螟和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均无口服杀虫活性。【结论】pirA2B2是P.luminescens TT01菌株基因组中的另一个二元杀虫毒素基因。【意义】pirA2B2的成功克隆表达和杀虫功能的确定为进一步研究其与pirA1B1的关系以及该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8.
本研究选择空腹血糖值(FPG)在正常范围内(3.20 mmol/L≤FPG<5.50 mmol/L)的中老年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60只,高能量膳食诱导12个月后,将其分为正常血糖组和诱高血糖组(FPG≥5.50 mmol/L)。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组中36个糖尿病相关基因在诱导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中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能量膳食诱导后,诱高血糖组FPG和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而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分组无显著相关性(P>0.05)。基因表达水平上,诱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均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肝糖原磷酸化酶基因(PYGL)、水通道蛋白基因(AQP2)等19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高能量膳食诱导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一致,但诱高血糖组的mRNA表达量变化大,且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ACLY)、选择素L(SELL)、突触相关蛋白23(SNAP23)、突触融合蛋白(STX4)这4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仅在诱高血糖组高能量膳食诱导前后呈差异表达(P<0.05)。  相似文献   
179.
以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F3—21为出发菌株,分别用吖啶黄、紫外线、紫外线.硫酸二乙酯和亚硝基胍进行诱变,产生突变菌库。用“96孔板培养-HPLC浓缩检测-厌氧瓶复筛”的模式筛选高产突变株。从1056株突变株中,筛选到一株高产菌株Ⅵ-10-C。连续传代10次,产酸水平不变。在5L发酵罐中补料分批发酵72h,Ⅵ-10-C产琥珀酸87.6g/L,生产强度1.22g/(L·h),糖酸转化率0.66g/g;琥珀酸产量比出发菌提高了30%。代谢通量与关键酶活性分析表明:相比于F3-21,Ⅵ-10-C发酵过程中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节点处流向草酰乙酸的代谢流量增加了28.9%,相对应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酶活提高了23.5%。结果表明用“96孔板培养-HPLC浓缩检测-厌氧瓶复筛”的模式能快速有效筛选高产琥珀酸菌株。  相似文献   
180.
以血红蛋白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模型,联用双偏振光干涉分析仪(DPI)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结果发现:当溶液环境中血红蛋白的质量浓度为1.08 mg/mL时,测得在硅羟基表面吸附的平均厚度为3.54 nm,蛋白颗粒直径达60~ 150 nm,远高于血红蛋白的分子尺寸,说明血红蛋白在固-液界面上发生团聚.当HBsAg质量浓度为0.67 mg/mL时,测得在硅羟基表面及DEAE琼脂糖表面吸附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06和23.69 nm,表面吸附的蛋白颗粒直径分别为288~401和520 ~ 971 nm,是单分子HBsAg尺寸的13.1~44.1倍,表明在模型蛋白表面都形成了大的团聚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