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1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75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外源水溶性有机物及温度对红壤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外源水溶性有机物(DOM)添加量和培养温度对红壤中Cu形态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不添加DOM比较, 添加不同量的DOM均可提高土壤中交换态Cu的含量、降低铁锰结合态Cu含量;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DOM添加量下土壤交换态Cu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至试验结束时,DOM添加量为250 mg·L-1时土壤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u含量最高, 添加量为500 mg·L-1时铁锰结合态Cu含量最高;不同DOM添加量下, 土壤中有机结合态Cu含量较CK增加10.67%~23.66%. 在25 ℃和45 ℃温度条件下, 添加DOM后土壤交换态和铁锰结合态Cu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但在5 ℃下变化趋势相反; 3种温度下添加DOM后土壤碳酸盐结合态Cu含量有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 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土壤有机结合态Cu含量增加, 但在温度较低(5 ℃)时土壤残渣态Cu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912.
螺旋霉素(SP)与麦迪霉素(MD)均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并且结构非常相似。螺旋霉素含有3个组分,其结构差异表现在16元内酯环C3上的一个取代基的差异, SP I组分为羟基、SP II组分羟基乙酰化、SP III组分羟基丙酰化; 麦迪霉素是以麦迪霉素A1为主要组分的多组分抗生素, 麦迪霉素16元内酯环C3上连接的均为丙酰化羟基。已知这类抗生素16元内酯环C3羟基酰化是由一种称为3-O-酰基转移酶的蛋白催化完成。本研究将螺旋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 F21中的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用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ATCC 21454中的麦迪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原位替换后, 发现所产生的螺旋霉素仍然含有3个组分, 并且螺旋霉素III组分也不是主要组分, 说明麦迪霉素3-O-酰基转移酶在螺旋霉素产生菌—S. spiramyceticus F21中不具有16元内酯环C3羟基丙酰化特异性以及酰化高效性, 也提示其在麦迪霉素产生菌中的丙酰化特异性和高效性可能与该菌株(种)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913.
本文用双参数FCM技术,对同一个细胞的DNA和RNA含量进行相关测量,比较了ACM B对小鼠L_(1210)白血病细胞周期和RNA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一次给药后8小时可导致早、中期S的积累,并抑制S期细胞的DNA合成;到24小时DNA合成恢复正常,并进入G_2期,但由于G_2期细胞进入M期受阻,造成G_2期细胞的积累,这时被阻断在G_2期的细胞RNA含量显著增加,形成正不平衡生长,而给药剂量较大的实验组(1/1.5LD_(50))S期细胞的RNA含量不随着D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形成负不平衡生长,ACM A和ACM B对体内Li_(210)细胞周期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914.
目的和方法:采用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GES1细胞传代培养技术,利用Fe2+与H2O2反应生成的羟自由基(hydroxylradical,OH·)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探讨OH·损伤人胃粘膜细胞的机制,观察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对GES1细胞抗OH·损伤的影响。结果:(1)OH·可直接损伤GES1细胞,表现为细胞存活率下降而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漏出量增多;预先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OH·特异性清除剂二甲基亚砜(5mmol/L),可预防该损伤。预先加入SS(0.01mg/L,0.1mg/L,1.0mg/L,10mg/L)对细胞存活率和细胞LDH漏出量无影响;(2)加入OH·后,细胞丙二醛(MD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上升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以SS0.1mg/L,1.0mg/L,10mg/L预处理,可部分减轻上述改变。结论:OH·可直接损伤GES1细胞,其机制与破坏细胞的巯基稳态及加重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有关;SS可通过维持细胞的巯基稳态,部分减轻OH·所致的GES1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915.
根据日本晴cab4基因序列(GenBank:AK104499.1)设计引物,用RT-PCR的方法从籼稻9311中克隆了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cab-9311(cab gene from 9311)。insilico分析表明:cab-9311与cab4基因同源性为99%,编码的蛋白含有244个氨基酸,与cab4基因编码的蛋白同源性为98%。蛋白分子质量为26.9kD,理论等电点为6.52。第54位~第216位氨基酸是一个典型的叶绿素a/b结合蛋白功能域(chlorophyll a/bbinding domain)。跨膜分析和蛋白质三级预测显示,该蛋白在C端有一个典型的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该蛋白定位于叶绿体,是一个叶绿体内囊体膜上的锚定蛋白。  相似文献   
916.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检测谷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在食品和饲料安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玉米赤霉烯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偶联物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基于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法作为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结果共筛选到4株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3株抗体亚类为IgG1,1株为IgG2b.选择其中的一株杂交瘤细胞2C9制备小鼠腹水,纯化后测定了抗体效价为1/40 000.以此单抗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1.90 ng/mL,检测限(IC10)为0.051 ng/mL,检测区间(IC20-IC80)为0.115-13.900 ng/mL;且对玉米赤霉烯酮有很好的特异性.回收率检测在样品含1.46-93.80 μg/kg时回收率为96.5%-113.0%.本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多种谷物及饲料样本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相似文献   
917.
近几年通过国内外科研协作,小麦及蔬菜蚜虫基础及防控技术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在害虫行为调控技术方面,通过蚜虫报警激素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EBF]等挥发物缓释对蚜虫及其天敌种群调查,明确了田间应用剂量及持效期、释放点间距、释放器放置高度,以及EBF与化学农药协调应用对蚜虫控制及对天敌的引诱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发展了防控小麦、蔬菜蚜虫的"推-拉"技术;在利用作物多样性布局对害虫生态调控技术方面,研究明确小麦与多种作物间、套及混种对蚜虫具有良好控制作用及其最佳作物布局模式,并揭示其降低蚜虫密度、保护天敌及提高土地利用当量等增产效果;筛选了植物源杀虫活性成分,发现博落回提取物中血根碱及植物凝集素对麦蚜具有强杀虫活性,开发获得了一种博落回提取物(Macleaya cordata extract,简称MCE)与烟碱复配配方,杀蚜虫效果达98.9%;通过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在河南、河北与山东推广应用;并采用可量化评价体系,获得当地农民及农技推广部门的反馈意见,对区域集成技术进行调整。研究结果对改变目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防治小麦、蔬菜病虫害的现状,减少农药使用和残留、促进农民增收等小麦、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开发推广及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8.
91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原发性肝癌涉及多种基因、转录本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调控。从单个基因的角度来看,某个基因的表达量的改变只能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局部作出解释而无法从整体行为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索,无法满足高度复杂性的调控研究需要。筛选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基因芯片数据获取差异表达基因后,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算法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识别与肝癌发生相关的模块,利用可视化筛选枢纽基因,并针对枢纽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初步验证。富集分析和文献挖掘一致发现,某些枢纽基因确实与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存在显著的关联。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被证明是一个高效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应用该方法发现了新的HBV相关性肝癌枢纽基因。经实验验证,发现枢纽基因SHARPIN促进细胞迁移。该研究对肝癌发生的调控机制以及发现HBV慢性感染导致肝癌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或)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20.
几种淡水蚌外套膜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部分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三角帆蚌、圆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背视丽蚌外套膜的粗蛋白含量 ,分析了外套膜干粉的氨基酸组成 ,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等离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三角帆蚌、圆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外套膜的 12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 :干燥外套膜蛋白质含量为 :三角帆蚌 4 1 34% ,圆背角无齿蚌2 2 0 3% ,褶纹冠蚌 32 14 % ,背视丽蚌 7 78%。这四种淡水蚌外套膜均含有 17种氨基酸。被测的 12种元素中 ,Cu元素含量最高 ,其次是Fe ,Mn ,Mg ,Ca ,Zn ,Cr,而Ni,Co ,Pb ,Hg等元素含量较低。这四种淡水蚌外套膜是一类优质的动物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