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7篇 |
免费 | 225篇 |
国内免费 | 756篇 |
专业分类
26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73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137篇 |
2013年 | 95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72篇 |
2010年 | 66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90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44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7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TFAR19基因对小鼠红白血病MEL细胞生长及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的方法, 获得了稳定携带TFAR19基因的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系MEL-TF19. 经Western blot证实该细胞系有TFAR19蛋白表达. 生长曲线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 转染TFAR19基因后MEL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并且在凋亡诱因的存在下使细胞凋亡率增高. 流变学研究结果显示, 转染TFAR19基因在加速MEL细胞凋亡的同时, 使细胞对低渗的抵抗力降低, 渗透脆性加大, 细胞表面电荷减少, 电泳率降低; 与细胞最大变形能力呈负相关的弹性模量K1增加, K2无明显变化, μ 明显减小. 以上结论从生物流变学角度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凋亡新相关基因TFAR19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2.
研究神经营养因子Neurturin(NTN)在由于神经元损伤而造成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对神经元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将NTN基因转入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通过RT-PCR、IF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TN的转录和表达,并采用鸡胚背根神经节体外培养实验和胚胎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实验对NTN进行体外活性检测。结果表明NTN在rMSC中稳定表达和分泌,并具有体外生物学活性,为由于神经元损伤造成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3.
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中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25年的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其在各级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水解氨态氮、水解未知氮在土壤各级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最大,对氨基酸态氮的分布有一定影响,而对氨基糖态氮分布的影响较小.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能有效地影响水解氨态氮和水解未知氮与团聚体的结合作用,而氨基糖态氮在土壤氮循环转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水解全氮与有机碳、全氮以及团聚体分形维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r分别为0.942,0.981,0.910(P<0.001),说明土壤有机氮组分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性质具有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氮或有机质对1~2mm和0.25~1mm土壤团聚体中各有机氮组分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4.
外来木本植物入侵的生态预测与风险评价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植物引种导致的入侵已经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引种工作面临的一个紧要研究课题。综述了木本植物入侵的生态预测和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木本植物引种的概况,对木本植物入侵的生态预测基本原理做了较为详细的总结。目前比较被认可的生态预测途径主要包括编辑入侵植物名录利用入侵历史纪录预测、物种特征作为入侵的预测指标、繁殖体压力作为建群概率的决定性因素、环境匹配作为入侵潜力的预测工具及专家意见等,并对物种特征进行了归类和分析。物种特征指标主要包括物种的繁殖和快速生长性状指标、对入侵地区局部条件和干扰体系的适应性指标、生物地理分布指标等,并指出在生态预测中单独使用这些指标是不严谨的,而应当多途径互相结合验证。同时还简介了WRA等几个应用较为广泛的实用性植物入侵风险评价系统。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在木本植物入侵的生态预测方面面临的一些困难,包括入侵机理的复杂性导致的预测难度增大和可信性下降,所用数据库标准的不统一和更新的困难等,指出在进行木本植物引种的生态预测和风险评价研究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重视入侵机理研究,完善相关的数据库。出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可以借鉴国际上实用性杂草风险分析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方法,逐步建立我国的入侵风险评价系统,以满足目前对木本植物入侵的预测和风险评价的需求。 相似文献
55.
56.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身性代谢疾病,常发生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和细胞代谢的紊乱,导致缺血、缺氧和组织水肿,进而引起血管和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常常是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表型改变是糖尿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显著特征,而线粒体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探讨糖尿病血管平滑肌细胞与线粒体的关系及机制为糖尿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基础研究向临床试用药物研究的转化。 相似文献
57.
麦长管蚜对E-β-法尼烯的嗅觉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对E-β-法尼烯(E-β-farnesene,EβF)矿物油溶液反应的最低阈值浓度,为EβF的田间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麦长管蚜3龄若蚜对不同浓度EβF的逃逸行为和"Y"型管嗅觉行为反应。每天定时分5次(9:00,11:30,14:00,16:30和19:00)滴加10μL EβF于滤纸上,滤纸用牙签固定于麦苗盆中心,持续处理5 d。每盆麦苗处理前接1龄若蚜15头。记录成蚜翅型及2周后蚜虫总数量。【结果】随着EβF浓度升高,麦长管蚜3龄若蚜3 min内逃离数显著增加,有翅蚜比例显著增加,种群个体数量显著下降,驱避效果明显增强。EβF浓度为200 ng/μL和≥600 ng/μL使蚜虫逃离数显著增加(P0.05)。"Y"型管选择行为测试结果表明,EβF≥600 ng/μL对3龄若蚜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1)。与对照相比,EβF≥600 ng/μL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有翅蚜比例(P0.01);EβF≥400 ng/μL极显著抑制蚜虫种群个体数量增长(P0.01),但与600 ng/μL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600 ng/μL EβF矿物油溶液为麦长管蚜驱避剂的最低阈值浓度。 相似文献
58.
59.
分子成像可在活体状态下直观判断分子靶向药物靶位点存在状态,分子靶向药物与靶位点结合率及精确监测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EGFR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关键靶点。研究表明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很有潜力的成像探针,其中尤以4-苯氨基.喹唑啉类研究最为广泛。本文简要介绍4-苯氨基-喹唑啉不同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质。阐述了^18F标记4-苯氨基.喹唑啉类的主要方法:先用^18F标记苯氨基,然后将^18F标记化合物与喹唑啉或衍生物进行连接,和^18F标记喹唑啉或其衍生物,然后与苯胺或其衍生物进行连接。并且进一步比较不同示踪剂在体外、动物和人体内生物分布、肿瘤摄取和代谢的异同。特别是对^18F标记示踪剂与11c标记示踪剂在动物和人体分布进行比较。尤其是[^18F]ML04肝脏摄取低,肿瘤.本底高,多数学者认为[^18F]ML04是最有潜力成为^18F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4-苯氨基-喹唑啉类示踪剂。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