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21.
高丝氨酸激酶(EC2.7.1.39)是拟南芥中合成甲硫氨酸和苏氨酸的关键酶之一。作者利用DNAMAN软件分析高丝氨酸激酶的氨基酸组成和等电点;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网站预测分析其疏水性、二级结构、跨膜结构域、信号肽区域、PEST序列、化学修饰位点及亚细胞定位等;利用SWISS—MODEL软件进行同源建模,使用Chimera(V1.8.1)做结构修饰处理,最后利用Molprobity4及ERRAT(V2.0)对建模结果进行结构质量分析。结果发现:HSK预测等电点为8.48,平均亲水性0.267;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4.32%,不规则卷曲占48.11%,延伸链占17.57%;高丝氨酸激酶的预测模型经验证具有稳定的空间结构,符合立体化学规则。  相似文献   
222.
开花作为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折点,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对植物发育和繁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花素(flowering locus T FT)蛋白作为拟南芥开花信号核心分子,在开花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拟南芥叶片在感应外界温度光照等因素变化后,通过生理钟(constants,CO)等蛋白及部分Mico-RNA正负协调调控筛管伴胞中的FT基因表达,FT蛋白通过筛管从叶片运输到茎顶端分生组织后,与一个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leucine zipper,b ZIP)蛋白FD结合调控茎顶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中的花组织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继而诱导开花。对近年来FT基因在叶片中的调控、FT蛋白的运输及其在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开花诱导机理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完善FT表达调控及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抗宫炎凝胶剂中金石蚕苷的含量,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胶为填充剂,乙腈-0.5%磷酸(18:8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2 nm;流速为1.0 ml/min,探讨HPLC测定抗宫炎凝胶剂中金石蚕苷含量的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等。结果:金石蚕苷在0.104~0.468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为1.56%。结论:采用HPLC测定抗宫炎凝胶剂中金石蚕苷含量的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均良好,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抗宫炎凝胶剂的质量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4.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转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肺泡上皮细胞主要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和肺泡Ⅰ型上皮细胞(AECⅠ)组成。在肺发育和肺损伤修复过程中,AECⅡ可转分化为AECⅠ,体外原代培养的AECⅡ有这种转分化的特性。现对AECⅡ转分化的标志、影响及调控因素及其在肺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25.
中国迁徙鸣禽类的保护面对着与世界其他地区如欧洲和北美洲鸟类保护相似的挑战.迁徙鸣禽类具有复杂生活周期和很大的空间关联.迁徙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对迁徙鸣禽类种群动态具有决定作用.对于鸣禽类迁徙中途停歇期的生态,比如停歇期的长短,能量的积累,生境的利用等,了解还非常有限.在中国东北部的一个鸟类迁徙停歇地对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的中途停歇生态包括迁徙时间、停歇时间、能量状态和性比进行了研究.2002年秋和2003年春分别捕获了1751只和684只红胁蓝尾鸲.红胁蓝尾鸲的体重在秋季迁徙时要比在春季迁徙时重.春季雌性红胁蓝尾鸲停歇时的能量状态指数最低;而秋季的红胁蓝尾鸲比春季的红胁蓝尾鸲停歇时间更长.无论季节和性别,红胁蓝尾鸲的能量状态指数和第1次捕获的时间早晚成正相关,间接证明红胁蓝尾鸲在停歇期间能够比较快地积累能量.秋季雄性红胁蓝尾鸲日体重净增率最大.估测秋季停歇期的每日能量净增能维持红胁蓝尾鸲雌性0.6h和雄性3.1h的飞行.红胁蓝尾鸲的中途停歇生态与北美和欧洲一些迁徙鸣禽类很相似.比如,春季迁徙过境的时间和脂肪积累的变化与自然选择对雄性的要求:当食物和气候适宜时尽快到达繁殖地的假设是一致的.对迁徙中途的停歇生态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鸟类的迁徙行为和更有效地保护迁徙鸣禽类.  相似文献   
226.
北京山区野生维管束植物区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北京山区共有高等植物1166种(含变种、变型),隶属于122科、503属;其中蕨类植物17科、26属、62种(变种),裸子植物3科、7属、7种;双子叶植物88科、371属、863种(变种);单子叶植物14科、99属、234种(变种)。优势科属的统计表明,本区维管束植物一方面集中于菊科、蔷薇科等一些世界性大科之中,同时又向少种科、单种科分散。在北京山区共调查到1个单种科,6个单属科。本区分布的单种属和寡种属共72个,其中单种属有31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占有全国植物科的15个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的属为主,其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55.34%;其次是泛热带分布类型,共计60属,占总属12.6%,中国特有分布的属有11属,占总属数的2.31%,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227.
一种有效回收短片段PCR产物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有效地回收小于200bp的短片段PCR产物。方法:研究了在-20℃条件下,用无水乙醇和3mol/l醋酸钠共沉淀短片段的PCR产物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用这种共沉淀PCR产物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回收小于200bp以下的DNA片段,并且回收到的片段能够有效的进行酶切反应和T-载体连接反应。这种方法也能够回收酶切后的短DNA片段,并对后来的连接反应没有影响。这种共沉淀回收短片段DNA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来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有经济和操作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228.
Hox(homeobox genes)基因是存在于染色体上的一段高度保守序列,其蛋白产物作为转录因子也是高度保守的。这些基因调节胚胎发育,尤其在脊椎动物前-后轴(antero-posterior axis)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指导脊椎动物的体型形成。海胆是海洋中一类比较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和主要的海水养殖动物,它的Hox基因对它动-植物轴(animal-vegetalaxis)的形成有调控作用,并对进化研究和养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Hox基因在海胆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29.
王壮  杨万勤  谭波  常晨晖  汪沁  蒋雨芮  曹瑞 《生态学报》2021,41(4):1451-1460
倒木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养分循环过程,倒木中的难分解物质对土壤有机质积累具有积极作用。但关于森林林窗和附生植物对倒木难分解物质含量的影响还不清晰。为了理解林窗更新及附生植物生长对倒木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的影响,2013年8月在川西高山原始森林进行样地布置,在进行3年附生植物去除处理后,2016年8月在不同林窗位置(林窗、林缘和林下)下两种处理(附生植物去除和保留)不同腐解等级(I-V)进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倒木不同结构(心材、边材和树皮)样品采集,分析其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结果表明:树皮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显著高于心材和边材,树皮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随腐解等级变化差异不显著;森林林窗对Ⅲ-V腐解等级心材和边材总酚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心材和边材缩合单宁影响差异不显著,林窗对倒木树皮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影响差异极显著且两者含量特征均表现为林窗 > 林缘 > 林下;附生植物去除处理降低了心材缩合单宁和边材总酚含量,增加了倒木边材缩合单宁含量。附生植物去除处理对树皮影响和林窗位置存在交互作用,林缘和林下的倒木附生植物去除显著降低了树皮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此外,不同林窗位置的温度差异是导致树皮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附生植物去除对倒木pH的影响也可能是影响倒木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高山森林林窗更新及附生植物生长会显著影响倒木难分解物质含量变化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倒木分解过程在养分循环及对环境的响应提供了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230.
以“陇薯3号”为材料,设C1(0.5%保水剂+钾肥60 g·hm-2)、C2(钾肥60 g·hm-2)、C3(0.5%保水剂)、CK(对照)4个试验组,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块茎产量、商薯率等产量指标,从光合效能的角度探讨了保水剂、钾肥对旱地马铃薯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1处理的出苗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9.4%;所有处理的冠幅、茎粗等指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除C3组中的NPQ值低于对照之外,其余处理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m'-Fo')/Fm'、qP、ETR日均值较CK均有不同程度提高,(Fm'-Ft)/Fm'日变化成“V”型;C1组商薯产量最高;保水剂和钾肥直接影响马铃薯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增强其光合效能,从而提高旱地马铃薯商品薯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