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8篇
  免费   764篇
  国内免费   2929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24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244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87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79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16篇
  1976年   13篇
  1964年   13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为建立适宜的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 )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影响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细胞相对存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花烛悬浮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与悬浮细胞的继代培养时间、渗透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及预培养时间、装载液种类和预处理时间、PVS2脱水时间以及超低温保存后的化冻温度均有一定的关系.继代培养3和5 d,细胞的相对存活率较高(约20%);分别以0.3、0.5、0.7 mol·L-1山梨醇和60、80、100、120 g·L-1蔗糖为渗透调节剂预培养0~4 d,以0.5 mol·L-1山梨醇预培养2 d的效果最好,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为26.2%;用体积分数25%PVS2预处理15 min,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最高(29.0%);分别用体积分数100%PVS2脱水0、5、10、15、20、25和30 min,其中脱水10 min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分别在10 ℃、20 ℃、30 ℃、40 ℃、50 ℃和60 ℃水浴条件下进行化冻处理,其中用40 ℃水浴化冻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花烛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和化冻的适宜流程为:将继代培养3~5 d的胚性悬浮细胞团(直径2 mm)在含0.5 mol·L-1山梨醇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预培养2 d后,于4 ℃条件下处理24 h,然后先用体积分数25%PVS2室温预处理15 min,再用体积分数100%PVS2 在0 ℃条件下脱水10 min,最后迅速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将经过冷冻保存的细胞置于40 ℃水浴中化冻3 min,用含1.2 mol·L-1蔗糖的1/2MS液体培养基洗涤3次(每次10 min),之后即可进行恢复培养.  相似文献   
952.
远端上游元件结合蛋白[far-upstream element(FUSE)binding proteins,FUBPs]属于单链DNA结合家族,它包括FUBP1、FUBP2、FUBP3三个家族成员。它们通过与原癌基因c-myc的远端上游元件相结合起到调节c-myc表达的作用。原癌基因c-myc调节约10%-15%基因的表达,调控细胞增殖、生长、分化、凋亡及死亡多个细胞过程,与多种人类肿瘤的形成有关。在多种肿瘤中,存在FUBPs与原癌基因c-myc表达改变,因此探讨FUBPs与肿瘤的关系对于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基因的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FUBPs的基因定位、结构特点、生物学特点、作用机制及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3.
目的对拟态弧菌安徽分离株HX4(V.mimicusHX4株)的全长溶血素基因(vmh)进行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表达溶血素蛋白(VMH)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法扩增V.mimicusHX4菌株全长vmh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vector并进行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vmh基因的同源性及其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结果V.mimicusHX4菌株vmh基因全长序列2235 bp,编码由744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约为82.85 kDa的VMH蛋白。V.mimicusHX4菌株vm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介于98.9%~99.1%和96.6%~97.3%。VMH蛋白N端前25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7~27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跨膜区域,蛋白二级结构中无规卷曲含量最高,达39.52%,其次为α-螺旋和β-折叠,分别占25.81%和26.75%,β转角含量最低,仅占7.93%。VMH蛋白含有多个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同时存在T、B细胞抗原表位的区域最有可能位于肽链第86~95、193~211、419~440和459~501位区段。结论拟态弧菌VMH蛋白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毒素蛋白,对HX4菌株vmh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信息特征的了解,有助于进一步表达VMH蛋白。  相似文献   
954.
目的应用缺氧动物模型比较纯氧环境(pure oxygen environment,POE,100%氧)与空气环境(roomair environment,RAE,21%氧)复苏对新生大鼠缺氧性大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7日龄20只SD(Sprague Dawley)乳鼠建立缺氧2.5 h模型后,分为纯氧环境组(POE)和空气环境组(RAE),每组再根据复氧后时间点分为2个亚组,即24 h组和72 h组,每亚组5只。按时间点取各组乳鼠大脑半球右侧额顶皮质行电镜样品制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复氧各组均可见神经元、神经毡和细胞间隙水肿。RAE 24 h组神经元核膜结构不清,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嵴断裂;粗面内质网扩张,常呈空泡状,核糖体减少;高尔基复合体囊泡扩张;溶酶体较多。RAE 72 h组细胞器改变同前,但类似凋亡的细胞核较多,坏死细胞亦较其他组多见。POE 24 h组病变较RAE 24 h组轻。POE 72 h组细胞内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较丰富,病变亦比RAE 72 h组轻。结论POE复苏较RAE复苏可更能缓解缺氧致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及减轻脑水肿。提示,纯氧环境对缺氧复苏后大脑皮质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表明本动物模型适合缺氧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研究。  相似文献   
955.
樟树内生细菌EBS05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草芽胞杆菌EBS05是从樟树中分离的1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以小麦纹枯病菌为靶标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内生细菌EBS05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主要营养成分的组成和配比分别为可溶性淀粉3%、蛋白胨2%、NaCl 0.25%。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5~9,最适温度34℃,装液量25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3%,发酵时间72 h。  相似文献   
956.
比较常见用于黏膜真菌菌种鉴别的多种方法,探寻最佳的鉴别方法。采集230例普通人群口腔黏膜样本,分别用玉米吐温-80培养观察厚膜孢子法、糖发酵生化反应法、CHROMagar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法、ITS基因的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ITS测序菌种鉴定法,鉴别真菌各菌株。结果显示:有56例菌株至少通过1种方法检出真菌;玉米吐温-80分离培养假丝酵母菌37株;50例菌株ITS基因测序共鉴定出8个菌种,白假丝酵母菌(C.albicans)29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C.parapsilosis)10株,热带假丝酵母菌(C.tropicalis)5株,Candida metapsilosis 1株,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 1株,克柔假丝酵母菌(Candida krusei)1株,乙醇假丝酵母菌(C.ethanolica)1株,季也蒙毕赤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2株;CHROMagar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法鉴定出3种菌株,分别是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PCR-RFLP法检出5种菌株,分别是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季也蒙毕赤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与基因的测序鉴定一致率为91%;糖发酵生化反应法阳性标本占被检出真菌例数的46.4%(26/56)。结果表明:ITS基因的测序法可以准确鉴定真菌各个菌种;PCR-RFLP法能鉴定常见的菌种,但操作繁琐;CHROMagar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法能快速准确鉴别3种常见假丝酵母菌菌种;玉米吐温-80可以准确培养鉴别白假丝酵母菌;糖发酵生化反应法,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难以准确鉴别各个菌种。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笔者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进行了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病例共1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予X线、CT、MRI检查,并按Schatzker分型:IV型IO例,V型12例,VI型6例。结果平均随访8个半月,均获骨性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根据Merchant标准综合评分: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在良好复位,有效稳固的支撑固定下早期功能锻炼,不仅有利于骨折愈合,还对关节功能的最大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8.
对野生植物繖序臭黄荆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繖序臭黄荆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丰富的矿质元素和维生素以及β-胡萝卜素。繖序臭黄荆中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旨在为开发利用繖序臭黄荆的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9.
2004年4月~9月,在天津市大港区官港森林公园对花曲柳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空间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扩散系数(C)等6种指数法分析测定,确定了该虫在林地中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扩散蔓延规律为聚集型扩散。花曲柳窄吉丁幼虫在树干的垂直分布主要区间在50~150 cm之间。对幼虫垂直分布与树干高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其符合立方曲线,曲线方程为:Y=-5.142 9+17.943 7X+21.662 3X2-14.545X3;相关系数R2=0.915,P=0.013。  相似文献   
960.
基于GS和GIS的春尺蠖种群分布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杀虫灯诱杀春尺蠖雄成虫的数据,采用地统计学空间插值方法,借助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得出2001~2003年和田地区春尺蠖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显示,3年中春尺蠖种群均为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种群空间分布和数量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通过TM卫片解译提取和田地区森林图层,在ARCGIS中完成对插值模拟图的切割,从而把春尺蠖种群动态的年际分布显示在具体的森林斑块内。研究结果可作为进一步研究春尺蠖种群暴发机理和系统控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