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03 年,圈养大熊猫“梅梅”首例哺育成活一胎二仔,通过对其近半年的育幼行为观察,结果发现:1) 母兽主要以同时衔2 仔、同时衔和抱2 仔二种方式将幼仔抱入怀中哺育;60 d 内, 育幼姿势以坐位为主,倦卧其次, 其它姿势更少, 其中坐位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少, 倦卧变化不大。2) 母兽活动时间在产仔当天最多, 之后显著下降并维持在35.2 ± 0.6% 的低水平, 47 d 后再缓慢上升到108 d 后的54.8 ± 0.9% 。3) 双胞胎幼仔间哺乳的日均次数和时间无显著差异。4) 7 d 内2 幼仔“仔在母身上” 的时间占100%, 21 ~ 23 d 后显著减少, 而“母体盖仔”、“仔在母身边”和“母仔自然分离”的时间显著增加, 但“母体盖仔” 的时间在32 d 左右后又显著减少;双胞胎分别在与母兽的此四种位置变化的时间上无显著差异。5) 母兽的活动、幼仔哺乳日均次数、“母仔自然分离”在全天的日均时间分布有峰、谷变化。6) 随幼仔活动能力的逐渐增强,幼仔离“育幼窝”的距离也逐渐增加,双胞胎幼仔离“育幼窝”的远近也有差别。7)母兽分别与其雄性双胞胎幼仔玩耍的时间有显著差异,而两幼仔自玩的时间无差异,此两双胞胎自玩和一起玩耍所用时间远大于分别与母兽玩耍的时间。该研究丰富了大熊猫育幼行为内容,并为以后的大熊猫双胞胎育幼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行为资料。  相似文献   
92.
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20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属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Southern杂交发现高毒力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TBT-1520菌株含有两个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片段,其5’=末端所在HindⅢ片段分别为6.8kb和4.6kb,它们对应的基因分别命名为cry218和cry4.6。经PCR鉴定,该菌含有cry1Aa、cry1Ab和cry1Ac基因,以及cry2基因,其中cry218属于cry1Ac。分析了cry1Ac基因  相似文献   
93.
寡孢节丛孢菌对羊捻转血矛线虫幼虫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5株寡孢菌在体外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第3期幼虫的捕食效果。结果表明:5株寡孢节丛孢菌对捻转血矛线虫幼虫的捕获率分别为88.65%、79.00%、74.72%、87.09%、80.91%,具有较高的捕杀线虫效果。寡孢节丛孢菌对捻转血矛线虫的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在线虫周围形成捕食菌网。  相似文献   
94.
掌叶梁王茶的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热板法研究了掌叶梁王花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根小剂量(5g/kg.d)与茎大量(10g/kg.d)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与阿斯区林(0.03g/kg.d)作用相当,且茎的大剂量的镇痛作用与根小剂量相似。  相似文献   
95.
中国东北植被生态学研究中的焦点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邹春静  徐文铎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711-1721
中国东北植被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系统研究,但有关植被生态学一些争论性问题尚未统一.本文仅就作者近年来研究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和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1)中国东北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可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和作者的湿度指数(HI)进行定量解释.2)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在海拔1400m以上存在冻原植被,是作者于1963年首次发现的我国第三块冻原植被,其WI<15℃·月.3)大小兴安岭植被分界线是我国植被区划中第一级分区界线,其位置在爱辉-果松沟-嫩江以南附近,WI为45℃·月.4)大兴安岭植被地带性分异显著,南段、中段为典型草原地带和森林草原地带,北段为针叶林地带,HI值分别为3.5~5.5、5.5~7.5、>7.5mm/℃·月.大兴安岭东麓阔叶林是森林草原带上的森林植被类型.5)东北东部山地岳桦林是山地植被垂直带谱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山地森林垂直分布林线,WI为20~15℃·月为地带性植被类型,而WI>20℃·月为非地带性植被类型.6)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云杉林是陆地上非常罕见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但这种云杉林究竟是哪一树种组成,在中国植物分类上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作者通过核型分析和同工酶实验进一步证明是一个新种即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H.Q.Wu)W.D.Xu,cmb.NOV.-Picea meyeri Rehd.et Wils var.mogolica(H.Q.Wu).  相似文献   
96.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电荷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迄今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争论焦点是蛋白质在生物电荷转移过程中是否提供特殊的电子传递通道或者是仅仅作为普通的有机介质.应用飞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研究由光合细菌天线分子和平均粒径为8 nm的TiO2组装而成的超分子系统中长程电荷转移.晶体结构研究表明,光合细菌天线分子具有由多个α-脱辅基和β-脱辅基蛋白跨膜螺旋构成的双层空心柱面体结构,其中α-脱辅基蛋白跨膜螺旋构成的小环状体套于β-脱辅基蛋白跨膜螺旋构成的大环状体中.小环状体的空腔直径约为3.6 nm.光合色素细菌叶绿素和β-胡萝卜素分子处于两环之间.细菌叶绿素距离外周胞质膜最近,预计为1 nm.本研究试图将TiO2纳米颗粒部分装入光合细菌膜蛋白的腔体中,探讨细菌叶绿素与TiO2纳米颗粒间进行的光致长程电荷转移,进而揭示蛋白质在电荷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实验观察到细菌叶绿素B850在LH2/TiO2中的基态漂白恢复的时间常数明显地比在LH2中短,应用长程电荷转移模型,将蛋白质视为普通介电媒体,由电荷转移速率推算得到细菌叶绿素与TiO2纳米颗粒最近表面的距离为0.6 nm,表明TiO2纳米颗粒已经成功地部分装入光合细菌天线分子的空腔中.  相似文献   
97.
铅(Pb)是已知毒性最强的重金属污染源之一,一氧化氮(NO)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信使分子,广泛参与植物对Pb胁迫的应答反应调控,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是修复Pb污染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进一步探明NO在植物Pb胁迫响应中的作用及机理,增强三叶鬼针草对Pb污染土壤的耐性以及更好地应用于Pb污染土壤的修复。该研究以培养60 d的三叶鬼针草幼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O供体硝普钠(SNP)预处理,测定600μmol/L硝酸铅胁迫处理第3天三叶鬼针草叶、茎和根的膜质过氧化、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指标,分析外源NO对铅胁迫下三叶鬼针草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300μmol/L SNP能显著降低铅胁迫下三叶鬼针草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能显著促进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类胡萝卜素(Car)的合成;和不同浓度SNP对三叶鬼针草叶、茎和根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较复杂,其中200μmol/L SNP能显著增强叶和茎中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茎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300μmol/L SNP能显著增强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1000μmol/L SNP能显著增强茎和根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综上表明,适宜浓度NO可以通过启动抗氧化系统,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调节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有效保护三叶鬼针草膜系统稳定性,缓解Pb胁迫伤害。因此,适宜浓度NO可以增强三叶鬼针草对Pb污染土壤的耐性,其在三叶鬼针草修复Pb污染土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哈佛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的PengYi等向小鼠注射胰岛素受体拮抗剂S961制造出胰岛素抗性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发现了与胰脏卢细胞增殖有关的激素,并命名为口.促激素(betatrophin)。  相似文献   
99.
阮亚男  何兴元  陈玮  徐胜  徐文铎 《生态学报》2007,27(3):1106-1112
以生长在沈阳市区内的银杏为试材,使用开顶箱模拟法对倍增CO2浓度(700μmolmol-1)和正常空气CO2浓度(≈350μmolmol-1)条件下银杏生长参数,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抗坏血酸(AS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高浓度CO2对银杏膜脂过氧化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60d)内CO2浓度倍增使银杏细胞内O2^-.产生速率与H2O2含量减少,而ASA含量与SOD、APX、GR活性升高。与对照相比,大多数测定显示出显著差别。但较长期(70d以上)CO2浓度倍增处理则使试验结果发生逆转,活性氧O2-.产生速率略有升高,SOD、APX、GR活性略有下降,ASA含量仍略高于对照(但与对照相比差异并不显著),长期CO2浓度倍增处理可能使试验结果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00.
该文利用涡度协方差法和生理生态学方法(不同分量的累积和)获得的通量观测数据,对老山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45°20′N, 127°34 ′E)的碳收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每0.5 h所测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能量平衡达到75%,说明涡度协方差法适应于本站的研究。较阴天气情况 下,林分光照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晴朗天气,可能归因于阴天较多的散射光。以单位土地面积计算发现,通过涡度协方差法计算的落叶松林生态 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在20~50 μmol•m-2•s-1之间,远高于冠层叶片的总光合速率9.8~23.4μmol•m-2•s-1 (平均值16.2μmol•m-2•s-1 ),而 当综合考虑冠层光合和林下植物光合作用时,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吻合性较好,说明林下植物对落叶松林碳平衡有重要影响。在估计森林生态系 统呼吸方面,以有风夜晚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来代表生态系统呼吸总量(3~9μmol•m-2•s-1)低估了生态系统呼吸总量,粗略估计较生 理生态学方法(不同呼吸分量的累积和)低估了50%左右(14.2μmol•m-2•s-1)。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在估计森林碳平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呼吸量的估计差异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