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61篇 |
免费 | 238篇 |
国内免费 | 925篇 |
专业分类
31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72篇 |
2018年 | 93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55篇 |
2013年 | 105篇 |
2012年 | 107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101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72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9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8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91.
核基质蛋白Ciz1(Cdkn1A-interacting zinc finger protein 1)是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寻找能与p21 Cip1/Waf1结合并调节其细胞核定位时发现的锌指蛋白。当分别过表达Ciz1和p21 Cip1/Waf1时,它们均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而当共转染时,则均从细胞核转位到细胞质。在小鼠3T3 细胞中,Ciz1可以协同CDK2、细胞周期蛋白E和细胞周期蛋白 A启动DNA的复制,并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此外,Ciz1还具有结合DNA的能力并参与对转录因子的活性调控,同时,Ciz1还可能作为蛋白激酶ATM的底物参与DNA的损伤修复。近年来研究发现,Ciz1除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肌张力失常等疾病相关以外,还在肺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文主要就Ciz1的结构功能及与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2.
基于茶树全基因组数据,筛选鉴定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 Ktze.)TATA元件调控因子(TATA element modulatory factor,TMF)CsTMFs家族成员。克隆茶树叶片中CsTMFs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全长。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sTMFs的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理化性质、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检测冷胁迫和干旱胁迫下CsTMFs在茶树叶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sTMFs家族有2个CsTMF基因,序列CDS区长度分别为2 934和2 904 bp,均具有TMF-DNA-bd和TMF-TATA-bd完整保守结构域。CsTMF1和CsTMF2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CsTMF1在花与茎中表达较高,CsTMF2在成熟叶与茎中表达较高。CsTMF1受冷胁迫诱导,CsTMF2受冷胁迫和干旱胁迫抑制。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合并Epstein-Barr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患儿的血清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合并EBV感染患儿(A组)、单纯MPP患儿(B组)和小儿骨科择期行六指切除手术的患儿(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3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IL-4、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IL-10水平。结果显示,A和B组IL-6、IL-4、FIN-γ、IL-10水平高于C组(P<0.05),A组IL-6、IL-10水平高于B组(P<0.05),且A组中重症肺炎患儿血清IL-6、IL-10、IL-4水平较非重症肺炎患儿高(P<0.05)。结果提示,MPP合并EBV感染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免疫紊乱,MPP合并EBV感染后可通过诱导机体分泌 IL-6、IL-4、IFN-γ、IL-10而造成组织损伤。因此, IL-6、IL-4、IFN-γ、IL-10的检测对MPP合并EBV感染的诊断及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湛江特呈岛红树植物群落结构及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种群特征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红树林是白骨壤纯林以及白骨壤为主,有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的混交林.白骨壤在潮滩上连续分布,红海榄、木榄和桐花树生长于近陆林缘及潮滩的中部,物种多样性指数由陆缘向海缘呈降低趋势.通过分析白骨壤种群的株高、地径在潮滩上的变化规律得出年幼的个体聚集于近陆林缘,近海林缘较少.白骨壤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但是根据生境条件及白骨壤种群在海滩上的分布格局,分析得出该红树林资源处于退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995.
经肼解、Bio-Gel P-2柱层析、NaB^3H4和NaBH4还原,制备各种来源的、氚标记在还原末端的、还原末端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醇的混合寡糖,经Bio-Gel P-4凝胶柱分离,以及用糖苷酶酶解,制备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氚标记的寡糖。这些寡糖在固定化的PCL-Sepharose柱上亲和层析,根据各种类型寡糖在PCL-Sepharose柱上的层析行为,确定红花菜豆(矮生红花变种)凝集素(PCL)的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明红蓝光对芹菜生长的调控机理,以‘津南实芹1号’为试材,白光(W)处理为对照(CK),研究红蓝LED光质对芹菜碳氮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红(WR)和白+红+蓝(WRB)处理芹菜的光合速率(Pn)及RuBP羧化酶(RuBPCase)活性显著高于CK,白+蓝(WB)处理的Pn低于CK,但RuBPCase活性高于CK。各处理相比,碳代谢产物多以WR处理的最高, WRB处理的其次, WB处理的最低。WR处理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显著高于CK,蔗糖合成酶(SS)活性明显低于CK;WB处理的SS活性较高。WR处理的总氮含量及谷氨酰胺酶(GS)活性显著高于CK,而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CK; WB处理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较低,硝酸还原酶(NR)、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明显高于CK;WRB处理的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及NR和GS活性均高于CK。可见,增加红光比例可促进芹菜碳的同化、转化及氮的吸收,加速物质积累,但对蛋白质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加蓝光比例可使芹菜氮代谢增强,但碳的积累代谢下降,因此叶柄伸长受抑,单株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997.
998.
本文用双参数FCM技术,对同一个细胞的DNA和RNA含量进行相关测量,比较了ACM B对小鼠L_(1210)白血病细胞周期和RNA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一次给药后8小时可导致早、中期S的积累,并抑制S期细胞的DNA合成;到24小时DNA合成恢复正常,并进入G_2期,但由于G_2期细胞进入M期受阻,造成G_2期细胞的积累,这时被阻断在G_2期的细胞RNA含量显著增加,形成正不平衡生长,而给药剂量较大的实验组(1/1.5LD_(50))S期细胞的RNA含量不随着DN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形成负不平衡生长,ACM A和ACM B对体内Li_(210)细胞周期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Nesfatin-1对大鼠摄食、胃酸分泌、胃运动及胃排空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摄食实验组、胃酸实验组、胃运动实验组以及胃排空实验组。大鼠经腹内侧核置管后给予nasfatin-1,检测大鼠摄食量,使用Na OH滴定法测定大鼠胃酸分泌,记录清醒大鼠胃运动,以比色法测定大鼠胃排空。结果:低剂量和高剂量nesfatin-1均减少2小时累积食物摄入量;高剂量组4小时累积食物摄入量仍显著低于NS对照组。Nesfatin-1能够抑制2-DG对胃酸分泌的促进作用。SHU9119能够部分阻断nesfatin-1对2-DG的抑制作用。Nesfatin-1能够抑制胃运动及胃排空,SHU9119可部分阻断nesfatin-1对胃运动及胃排空的抑制作用。结论:Nesfatin-1能够调控大鼠摄食、胃酸分泌、胃运动及胃排空,黑皮质素信号通路可能也参与该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原发性肝癌涉及多种基因、转录本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调控。从单个基因的角度来看,某个基因的表达量的改变只能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局部作出解释而无法从整体行为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索,无法满足高度复杂性的调控研究需要。筛选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基因芯片数据获取差异表达基因后,应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算法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识别与肝癌发生相关的模块,利用可视化筛选枢纽基因,并针对枢纽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和初步验证。富集分析和文献挖掘一致发现,某些枢纽基因确实与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存在显著的关联。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方法被证明是一个高效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应用该方法发现了新的HBV相关性肝癌枢纽基因。经实验验证,发现枢纽基因SHARPIN促进细胞迁移。该研究对肝癌发生的调控机制以及发现HBV慢性感染导致肝癌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或)药物作用靶点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