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3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短发夹 RNA 介导 RNA 干扰的时间 和剂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RNA 干扰 (RNA interference , RNAi) 技术抑制哺乳动物细胞中外源报告基因的表达,以探讨该过程中 RNAi 作用的剂量和时间效应 . 应用 Lipofectamine 2000 将外源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与编码短发夹 RNA (short hairpin RNA , shRNA) 的质粒共转染 HEK293H 细胞,观察 shRNA 载体对报告基因的抑制效应 . 转染后, shRNAs 的瞬时表达可特异地抑制细胞内报告基因的表达 . 在共转染后 12 , 24 , 48 , 60 , 72 , 96 h 时检测 EGFP (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 EGFP) 基因 mRNA 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EGFP mRNA 及蛋白质表达在 12 h 时略有降低, 24~48 h 时表达逐渐降低, 48~72 h 时降低最明显,其后 EGFP 表达水平逐渐恢复 . 提示该过程中 RNAi 效应呈现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的逐渐消逝趋势 . 共转染一系列剂量比例的 EGFP 干扰载体与靶载体的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RNA 干扰载体所介导的抑制效应与干扰载体剂量大小有关,当其剂量进一步加大足以抑制外源基因表达时,抑制效应则维持在一“平台期” . 此外,通过 RNAi 抑制 HeLa 细胞、 HEK293 细胞中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 荧光素酶活性变化也表现出上述类似的效应 . 这些结果表明,在体外哺乳动物细胞中,基于表达载体的 RNAi 作用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效应 . 这为基于载体表达的 RNAi 技术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及依据 .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两斑块间脉冲扩散的单种群动力学模型,利用离散动力系统频闪映射理论,得到了种群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结论31,1~了现实的生物种群动力学性质,也丰富了脉冲微分方程理论.  相似文献   
13.
降水控制对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岩  何明珠  王立 《生态学报》2018,38(7):2425-2433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和极端降水事件将对荒漠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产生深远影响,研究植物群落应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机制对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增减雨措施利用遮雨棚和滴灌技术对研究区的降水量进行人为调控,探究极端干旱、干旱和降水增加等条件对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降水控制处理,发现灌木和草本层片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极端干旱、干旱和降水增加等试验处理中差异不显著;灌木的生物量对不同降水控制条件的响应也不显著,而草本层片地上生物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最为明显,并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趋势,极端干旱处理(D1)条件下草本生物量为(10.54±2.36)g/m~2,当降水增加50%(W1)后,草本生物量可达到(105.69±28.60)g/m~2;草本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浅表层(40cm)的含水量之间显著相关(P0.05),草本层片生物量与短期(一年)降水波动显著相关。通过定位控制试验进一步探究长时间序列降水变化如何作用于荒漠植物群落特征,研究结果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生态系统响应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颈部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清唾液酸、微量元素及CD44v6、CysC、NO、TGF—β、VEGF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于本院采用手术治疗的34例颈部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将同时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4名健康人员选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术前1d、术后1、3、5、7d和对照组的血清唾液酸、微量元素及CD44v6、CysC、NO、TGF-β、VEGF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前1d的血清唾液酸、Cu、Cu/Zn及CD44v6、CysC、NO、TGF-β、VEGF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上述指标术后1、3、5、7d明显低于术前1d,观察组术前1d血清Se、zn低于对照组,术后1、3、5、7d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部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清唾液酸、微量元素及CD44v6、CysC、NO、TGF-β、VEGF的变化较为明显,可有效反应疾病的发展转归。  相似文献   
15.
为了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观察人类无精症相关基因ZNF230在Cos7细胞中的蛋白质表达及定位,用PCR方法扩增得到突变的人和小鼠mt ZNF230和mt znf230基因,使其3′端的终止密码TGA突变为TGG,并装入T 载体,双酶切后通过定向克隆将其与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1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基因融合,构建了ZNF230—荧光蛋白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然后经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导入Cos7细胞系。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在空白载体pEGFP N1转染的Cos细胞中荧光布满整个细胞,而在转染阳性载体pEGFP ZNF230和pEGFP znf230的Cos细胞中荧光主要聚集在细胞核中。表明转染的Cos细胞系能高效表达人ZNF230和小鼠znf230蛋白,ZNF230基因表达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16.
邓莹  孙岩  施佳军  张思仲 《遗传》2006,28(4):393-398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基因(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1gene,LPR-1)第三外显子C766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风险的关系。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纳入内容涉及LPR-1基因C766T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或)等位基因频率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各文献满足研究方法相似,有综合的统计指标。研究年限为1997~2004年,语种不限。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在AD组3764例和对照组3647例研究对象中,分别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做合并统计。各研究之间有显著的异质性,P<0.01,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合并结果。总体效应检验未发现CC基因型频率在病例对照之间统计学上的差异(Z=1.74,P=0.08,OR=1.17,95%CI:0.98~1.39),C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对照之间也未发现差异(Z=1.31,P=0.19,OR=1.11,95%CI:0.95~1.31)。Meta分析结果提示,LPR-1基因C766T多态性不是AD的主要风险因子,但尚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在AD发病中具有微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小麦春化和光周期主要基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黑龙江省小麦品种126份,对其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型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化和光周期基因位点显性等位变异组合在黑龙江省小麦中分布频率明显不同。含有显性基因组合Vrn-A1/Vrn-D1的分布频率最高,为26.2%,其次是显性基因Vrn-A1/Vrn-B1和Vrn-A1/Vrn-B1/Vrn-D1,分布频率分别为23.8%和23.0%,最低的是Vrn-B1基因,分布频率为0.8%,Vrn-B3位点在黑龙江小麦中不存在显性等位变异。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53个小麦品种携带有Ppd-D1a基因型,表明光钝型小麦占42%,73个品种携带Ppd-D1b基因型,表明光敏型小麦占58%。结合田间性状调查分析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发现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光周期基因型对小麦的抽穗期有影响,Ppd-D1a的抽穗期比Ppd-D1b的抽穗期提前1~5d;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组合对苗期习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运用正常可育男性和无精症病人睾丸组织的mRNA差异显示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 (RACE)等方法 ,从人睾丸组织中分离了一个同时含有指环结构和C2 H2 结构域的新型锌指蛋白基因———人ZNF3 13。运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方法 ,将该基因定位到人染色体 2 0q13。该基因含 6个外显子 ,编码 2 2 8个氨基酸。基因组结构分析显示 ,外显子 6含有的 2个加尾信号 ,产生 2种不同的 3′端非翻译区。Northern杂交及多组织RT PCR的结果显示该基因含有 0 .75kb和 2 .4kb两种转录本 ,其中0 .75kb转录本在正常睾丸中高表达 ,而其他组织、无精症患者及胎儿睾丸组织中该基因低表达。结果提示 :人ZNF3 13基因对精子发生和男性可育性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肿瘤导向治疗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余年来,肿瘤的导向治疗研究经历了高潮和低潮的多次反复,终于在近几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Ritux-imab、Tractuzumab和DAB39IL-2为代表的抗肿瘤导向治疗制剂巳经通过FDA批准上市,展示出肿瘤导向治疗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但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中TPOAb Ig G1、Ig G2、Ig G3、Ig G4的分布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功能正常但TPOAb阳性的CHC患者46例,按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包括FT3、FT4、TSH)情况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TPOAb Ig G各亚型的百分结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POAb Ig G亚型的变化,进而分析该变化与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结果:146例TPOAb阳性的CHC患者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为35例,占76.09%,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19例,占41.30%,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3例,占6.52%,亚临床甲减12例,占26.09%,亚临床甲亢1例,占2.17%。2异常组抗病毒治疗前后TPOAb Ig G2亚型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P值分别为0.005和0.036),TPOAb Ig G1、Ig G3、Ig G4阳性率在正常组和异常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TPOAb阳性CHC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前检测其血清中TPOAb Ig G2亚型可预示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功能异常,尤其是甲减及亚临床甲减发生的可能性,有助于指导临床监测和及时检出甲状腺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