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4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80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7篇
  1966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éhin)种群动态的影响, 2010年和2011年, 在中国科学院河北省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不同耕作方式的小麦样地中, 通过淘土、 成虫网捕和剥穗等方法对麦红吸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两年取土筛检出的幼虫数量依次为秸秆还田免耕田>秸秆站立免耕田>秸秆还田旋耕田, 但2011年网捕调查显示, 秸秆还田旋耕田中的成虫数量高于另外两种样地。两年剥穗检查出的幼虫数量的排序与取土筛检出的幼虫数量的排序相反, 依次为秸秆还田旋耕田>秸秆站立免耕田>秸秆还田免耕田。分析表明免耕有利于幼虫的越冬, 但免耕田麦穗受害较轻。旋耕对幼虫越冬不利, 但抽穗后受害较严重。在耕种方式是旋耕的情况下, 漫灌可加重吸浆虫的危害。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大范围耕作方式的变迁对麦红吸浆虫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胶州湾12种饵料鱼类耳石大小与体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 选择12种常见的饵料鱼类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每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形态大小(包括耳石的长度、宽度、长半径和短半径)的关系, 并建立回归方程, 旨在为深入研究高营养级鱼类的摄食生态和食物网营养动力学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 12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体重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 回归系数b值在2.871-3.371, 平均值为3.1590.110 (95% CL), b值最小的鱼种是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 最大的是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经检验, Liza haematocheilus和箭鱼衔Callionymus sagitta的b值与3无显著差异(P0.05), 属等速生长; 李氏鱼衔Callionymus richardsoni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的b值显著小于3 (P0.05), 属负异速生长; 其余8种鱼类的b值均大于3 (P0.05), 为正异速生长。方差分析表明, 12种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各个形态参数的回归关系均极显著(P0.01)。在所有48个回归方程中, 有37个方程的决定系数R2值大于0.8, 拟合效果较好; 有9个回归方程的R2值在0.7-0.8; 其余2个回归方程的R2值小于0.7, 拟合效果略差。其中, 各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的是六丝钝尾虾虎鱼, 其R2值均接近于1。通过比较同种鱼类各个回归方程的R2值可知, 在这12种饵料鱼类中, 多数鱼种体长与耳石长度和宽度的拟合效果要略好于体长与耳石半径的拟合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通过测量耳石的长度和宽度来推算饵料鱼类的体长等形态参数。另一方面, 由于多数鱼类的耳石比较脆, 尤其是耳石的两端更容易破损, 因此与耳石长度相比, 耳石宽度与体长的回归方程更加适合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93.
杨界沙遗址位于陕西榆林市横山县雷龙湾乡沙峁村张油坊组, 2010年发掘时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存, 时代为仰韶晚期。按照出土单位对所有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科学的收集以及分类、测量和鉴定。通过系统的分类和研究表明至少代表3纲7目10科11个属种, 包括蚌类、鸟类、环颈雉、刺猬、褐家鼠、中华鼢鼠、甘肃鼢鼠、草兔、黄鼬、狗、猪、鹅喉羚、绵羊。根据对出土动物骨骼的分析结果表明: 遗址周围的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 草原上有草兔、绵羊等食草动物, 不远处有一定面积沙漠, 其间有鹅喉羚出没。草原和沙漠间分布着一定面积的水域, 其间有蚌类出现。家养动物猪的肉量比例占到了整个食用动物群的87.9%, 除了饲养家畜, 捕猎野生动物也是当时人们的肉食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94.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丛枝菌根(AM)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对连作土壤中西瓜自根苗和嫁接苗生长、根系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接种AM真菌能显著增加西瓜自根苗和嫁接苗的生物量,提高根系活力,降低根系膜透性和MDA含量.接种AM真菌的自根苗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和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57.6%、60.0%和142.1%,而接种AM真菌的嫁接苗分别增加了26.7%、28.0%和11.0%;自根苗(C)、嫁接苗(G)、接种AM真菌自根苗(C+M)和接种AM真菌嫁接苗(G+M)的根系细胞膜透性为C>G>C+M>G+M,根系MDA含量为C>G>G+M>C+M.接种AM真菌能提高西瓜自根苗和嫁接苗根系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和β 1,3 葡聚糖酶活性,而且接种AM真菌的西瓜自根苗和嫁接苗根系POD、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峰值比不接种的提前2周出现.接种AM真菌能激活西瓜自根苗和嫁接苗与抗逆性有关的防御性酶反应,使根系对逆境产生快速反应,从而提高其抗连作障碍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5.
采用雾培植株根际通CO2处理方式,研究了开花结果期根际CO2浓度升高对网纹甜瓜光合作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网纹甜瓜果实发育期间,与350 μL·L-1(对照)处理相比,根际2500和5000 μL CO2·L-1处理的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不同程度降低,而气孔限制值(Ls)显著提高,且5000 μL CO2·L-1处理的变化幅度高于2500 μL CO2·L-1处理;单株产量、果实中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有机酸含量显著提高.可见,网纹甜瓜果实发育期间根际CO2浓度超过2500 μL·L-1时,其光合作用及果实发育会受到显著抑制,从而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996.
以浑善达克沙地优势树种榆树(Ulmus pumila)幼苗为研究对象, 在半控制试验中设置4个地下水位梯度(U1、U2、U3和U4, 地下水位分别为距离土壤表面1、2、3和4 m)研究了不同地下水位处理对榆树光合特征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着地下水位下降, 榆树对强、弱光的利用能力下降, 最大光合能力降低。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 榆树叶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及暗呼吸速率均显著下降(p < 0.05), U1最大净光合速率可达(10.81 ± 0.28) μmol·m-2·s-1, 而U4最大净光合速率降至(8.98 ± 0.08) μmol·m -2·s-1, 下降了16.9%; 2)地下水位下降使榆树的光能转化效率下降。与U1相比, U2、U3和U4的Rubisco最大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最大电子传递效率和磷酸丙糖利用率均显著下降(p < 0.05), 而CO2补偿点显著升高(p < 0.05); 3)地下水位越低, 榆树受到的胁迫越严重。U2、U3和U4的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较之U1均显著升高(p < 0.05)。因此, 地下水位下降会显著降低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的光合性能, 造成干旱胁迫。在实践中应加强地下水管理, 这对浑善达克沙地稀树疏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以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子实体为材料,测定其提取物的增强记忆活性能力。利用避暗实验、测定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ACh)的含量及制备脑组织细胞HE染色切片的方法,对松杉灵芝的石油醚提取液、氯仿提取液、甲醇提取液、水提取液及从石油醚提取液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羟基-3-甲基-9,10-蒽醌的增强记忆活性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甲醇高剂量组、氯仿高剂量组、水层高剂量组、脑复康组和1-羟基-3-甲基-9,10-蒽醌高剂量组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氯仿高剂量组、水层高剂量组和1-羟基-3-甲基-9,10-蒽醌高剂量组不仅能够降低AchE的活性,而且能够增强ChAT和Ach的活性,其中1-羟基-3-甲基-9,10-蒽醌3个指标的活性效果最好。经水层、甲醇层处理的HE染色切片中,小鼠脑神经细胞数量较多,接近青年组空白组,神经细胞球状,染色效果明显;老年组和老年对照组小鼠神经细胞近锥形,神经细胞的数量较少。小鼠记忆实验综合结果说明,1-羟基-3-甲基-9,10-蒽醌和水层均具有提高小鼠学习记忆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化学诱导激活型拟南芥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化学诱导激活XVE(LexA-VP16-ER)系统构建了一个包含40000余个独立转化株系的拟南芥突变体库,并对其中的18000余个株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学和表型分析鉴定。卡那霉素抗性分离比表明,51.6%的株系为单位点插入株系,T-DNA插入的平均拷贝数为每株系1.38个。部分T1代和T2代植株表现出了可见的形态变异,包括下胚轴长度、根长度、植株大小和颜色、叶子颜色和形态、开花时间、种皮颜色及结实情况等对数个代表性突变株系表型及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表型是由于T—DNA的插入造成的,而且这些突变体中包括前人发现的AP2和AGAMOUS的等位基因。由于T-DNA标记或相邻的基因可被XVE系统诱导性的激活,或被T-DNA破坏导致功能缺失,该突变体库可以用于大规模筛选鉴定功能缺失性和功能获得性突变体。  相似文献   
999.
孙笑非  黄星  陈博  李顺鹏  何健 《微生物学报》2008,48(11):1493-1498
乙酰乳酸合酶(也称乙酰羟酸合酶acetohydroxyacid synthase,AHAS)是植物、真菌和细菌细胞内支链氨基酸Val、Leu、Ile生物合成过程中关键酶,是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如磺酰脲类、咪唑啉酮类、嘧啶水杨酸和磺酰氨类的作用靶标.[目的]获得抗甲磺隆的乙酰乳酸合酶基因,构建其表达载体,并分析基因中的位点突变与乙酰乳酸合酶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产生原因.[方法]从长期使用甲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到l株抗甲磺隆的菌株Lm10,利用PCR技术从Lm10总DNA中克隆到乙酰乳酸合酶的大小亚基基因ilvIH,对ilvIH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分别将ilvI和ilvH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9a( )多克隆位点,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获得转化子BL21(pET-I)和BL21(pET-H),并诱导表达.[结果]菌株Lm10鉴定为假单孢菌(Pseudomonas sp.),对甲磺隆的最高耐受浓度达到14000 μmol/L,且对各种乙酰乳酸合酶抑制剂类除草剂具有交叉抗性.Lm10与甲磺隆敏感菌株KT2440的小亚基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而大亚基有6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转化子在IPTG诱导下,乙酰乳酸合酶的大小亚基的蛋白成功表达,粗酶液酶活试验结果表明Lm10的ilvI基因表达的乙酰乳酸合酶大亚基对甲磺隆有很强的抗性.[结论]发现菌株Lm10的乙酰乳酸合酶大亚基对甲磺隆有很强的抗性,抗甲磺隆菌株Lm10与敏感菌株KT2440的ilvI有6个氨基酸位点差异,这些位点突变可能是乙酰乳酸合酶对甲磺隆抗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探讨了树突状细胞(DCs)在抗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用细胞因子rhGM-CSF和rhIL-4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观察DCs的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Cs的表型测定,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L-12p70的浓度,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CXCR4的mRNA 的表达.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诱导获得的DCs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伸展出大量树突.与马尔尼菲青霉酵母共同培养24 h后DCs的胞内含有大量的酵母细胞;细胞表型CD86、CD83、HLA-DR和CD40的表达明显增高;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趋化因子受体CCR7和CXCR4的mRNA表达量增加且能够产生IL-12p70但产生的量低于LPS刺激组.DCs能吞噬加热灭活的马尔尼菲青霉酵母,并趋于成熟,抗原呈递能力增加,但是产生IL-12p70的量较低,可能造成宿主抗马尔尼菲青霉酵母的细胞免疫功能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