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755篇
  26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PCR的方法对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基因进行改造,获得CNTF突变体基因(CNTFM) ,将CNTFM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BV2 2 0 ,在大肠杆菌BL 2 1(Gold)中进行了表达.目的蛋白占细胞总蛋白5 5 %左右,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Superdex 75凝胶过滤柱一步纯化和复性,获得纯度达90 %目的蛋白.纯化的重组CNTFM蛋白能促进培养的鸡胚背根神经节长出神经突起,能明显减轻实验小鼠的体重,表明CNTFM具有良好的体内、体外生物学活性,为开发新型高效的减肥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产纤维素酶菌株宇佐美曲霉Y-11产酶条件及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对宇佐美曲霉纤维素酶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其较适培养基为:麸皮与稻草配比为2:3,氮源:尿素,含水量:200%(液固比),pH:5.5。28-30℃培养72小时,CMC酶活力为5.05(u/ml),滤纸酶活力达到1.04(u/ml)。CMC酶及滤纸酶最适pH分别为4.41、6.06;最适温度分别为65℃、55℃。酶的热稳定性与pH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3.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纯化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邹艳丽  孙谧  王跃军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3):420-424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发酵上清液经超滤、CM-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G-10 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得到电泳纯的溶菌酶,纯化倍数为34.7,活力回收为24.1%。对纯化溶菌酶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分子量约为39kD ,对溶壁微球菌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最适作用pH为8 0 ,在5 0℃以下和pH 5 0~10 0之间都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常见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有良好的配伍性,广谱杀菌,对多种致病菌也有较强的溶菌作用。  相似文献   
994.
2012年10月10日,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在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由于在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领域("for studies of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中的重要贡献,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生物化学家: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Lefkowitz)  相似文献   
995.
21世纪的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oye.  JF 孙顺江 《生态学进展》1989,6(3):212-217,228
  相似文献   
996.
小慈姑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慈姑是中国南部狭域分布的易危水生植物。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等位酶分析方法,研究了该种江西东乡、湖南茶陵、广西桂林和福建武夷山4个地点的8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分化及其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9个酶系统18个等位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小慈姑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16.67%—38.89%,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A=1.278—1.833,平均预期杂合度He=0.0941—0.1928,平均观察杂合度Ho=0.1461—0.2127。居群之间有较高的遗传一致度I=0.7161—0.9965。根据Nei s遗传距离所作出的聚类分析显示,同地居群之间有较紧密的遗传关系,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与空间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7.
以浑善达克沙地优势树种榆树(Ulmus pumila)幼苗为研究对象, 在半控制试验中设置4个地下水位梯度(U1、U2、U3和U4, 地下水位分别为距离土壤表面1、2、3和4 m)研究了不同地下水位处理对榆树光合特征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着地下水位下降, 榆树对强、弱光的利用能力下降, 最大光合能力降低。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 榆树叶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及暗呼吸速率均显著下降(p < 0.05), U1最大净光合速率可达(10.81 ± 0.28) μmol·m-2·s-1, 而U4最大净光合速率降至(8.98 ± 0.08) μmol·m -2·s-1, 下降了16.9%; 2)地下水位下降使榆树的光能转化效率下降。与U1相比, U2、U3和U4的Rubisco最大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最大电子传递效率和磷酸丙糖利用率均显著下降(p < 0.05), 而CO2补偿点显著升高(p < 0.05); 3)地下水位越低, 榆树受到的胁迫越严重。U2、U3和U4的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较之U1均显著升高(p < 0.05)。因此, 地下水位下降会显著降低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的光合性能, 造成干旱胁迫。在实践中应加强地下水管理, 这对浑善达克沙地稀树疏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传统检测方法检测周期长的问题,建立了肉类中的E.coli O157:H7的改良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以E.coli O157:H7的O157特异性抗原rfbE基因、鞭毛H7特异性抗原fliC基因序列作为靶序列,分别设计2套增加了环引物的改良LAMP引物序列,单管同时检测,通过肉眼观察白色沉淀,判断检测结果。采用36株细菌验证了该改良LAMP引物的特异性。热裂解法提取的DNA经改良LAMP体系扩增20 min,检测E.coli O157:H7的灵敏度为1.4 CFU/mL,人工污染肉中的E.coli O157:H7检出限为1.8 CFU/g。137份实样中,检测出1份E.coli O157:H7假阳性,与行业标准SNT0973-2000符合率达到99.3%。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PCT、CRP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两者与感染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420例发热待查的患者血清PCT,血浆CRP浓度与感染的关系,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中PCT的浓度,免疫荧光比色法检测血浆中CRP浓度,血培养及血清学的方法检测感染是否存在及感染类型。结果:通过血培养或血清学鉴定出132例存在细菌感染(细菌组),病毒感染103例(病毒组),细菌病毒混合感染76例(混合感染组),109例阴性(非感染组)。PCT在细菌组水平最高(20.6±6.7)μg/L,非感染组水平最低(8.7±2.3)μg/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69,P0.05)。CRP在混合组中水平最高(18.1±3.7)mg/L,在非感染组水平最低(5.8±1.7)mg/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5,P0.05)。PCT对细菌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63.2%。PCT对病毒感染检测的敏感度为78.7%,特异性为46.0%。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血清CRP和PCT均呈正相关(P=0.000.05)。结论:细菌感染的PCT、CRP血清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两者对细菌感染患者的特异性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PCT血清浓度较CRP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1000.
禽细胞因子的新功能——免疫治疗和疫苗佐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国家已明令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和化学抗菌药物 ,从而使得肉品生产者急于寻求新的替代产品。细胞因子是一种在感染或免疫接种后产生的蛋白质 ,能够影响免疫应答的类型和水平 ,因此是一种绝佳的天然替代产品。随着更多的禽细胞因子基因的发现 ,临床应用细胞因子成为可能。由于禽类的免疫系统与哺乳动物的相似 ,因此相关工作也为研究细胞因子在控制家畜疾病上提供了颇具前景的动物模型。这里综述了禽细胞因子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侧重阐明了细胞因子作为治疗制剂和疫苗佐剂的功能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