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正> 棘禾草螟Chilo hyrax Bleszynski是为害荻茎秆的主要害虫,我们对该虫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雄蛾翅展22—28毫米。体黑褐色或褐色;头部黄褐色。额圆锥形,有尖突,有口喙,单眼及毛隆。触角短锯齿状,下颚须鳞片扩展呈三角形,下唇须向前平伸,长度为复眼直径3倍。胸腹背面黄褐色;前翅黄褐色至黑褐  相似文献   
102.
电刺激蝙蝠中脑上丘对下丘听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实验在24只鲁氏菊头蝠(Rhinolophus rouxi)上进行.使用玻璃微电极在中脑下丘中央核记录听神经元电反应.刺激点位于上丘核.共观察了294个对超声刺激产生反应的下丘听单位.当电刺激上丘时,有122个听单位的反应受到影响,占所观察总数的41.5%.其中96个单位表现为抑制性影响(占32.65%),26个单位表现为易代性效应(占8.84%).其余172个单位不受上丘刺激的影响(58.50%).实验中发现,上述抑制潜伏期一般在5毫秒以上,抑制时程较长.抑制程度与上丘刺激电流强度呈相关关系(r=0.99).实验中还发现,刺激上丘同样可抑制部分下丘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其抑制后效应相当长,有的可达120毫秒以上.  相似文献   
103.
现代建筑的特点与白蚁的关系及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迫使原巢居于旧宅区、树木、丘陵和其它地区的白蚁,为了生存而不断改变其生活方式,利用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寻找它们能够生存栖息的场所,进行繁殖、侵害。以下,根据我所长期调查、治理、观察的结果,就现代建筑的特点与白蚁活动、侵害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4.
张武昌  李海波  丰美萍  陈雪  于莹  赵苑  肖天 《生态学报》2014,34(8):1897-1909
浮游纤毛虫是海洋环境中连接微食物网与经典食物链的重要中介,在浮游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际上已在实验室内和海上现场开展了对浮游纤毛虫生长率的研究;国内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只有在实验室内对浮游纤毛虫生长率进行过少量研究,海上现场生长率的研究迄今尚无。对相关浮游纤毛虫生长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室内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纤毛虫的生长率与温度和饵料有关,在特定的温度下,饵料浓度低于生长阈值浓度时,纤毛虫停止生长,随饵料浓度的上升,生长率增加,饵料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生长率达到内禀生长率,此后,随饵料浓度增加不再增加。目前在实验室内测定了34种海洋浮游纤毛虫的内禀生长率,范围为0.1—3.05 d-1。在特定的饵料种类下,纤毛虫的内禀生长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过低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在此基础上,随温度升高,内禀生长率呈线性增加,温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内禀生长率降低。pH值升高对纤毛虫的生长有不利影响。估计自然海区纤毛虫生长率的方法主要是海水分粒级培养法,得出的生长率最大为3.3 d-1。自然海区的纤毛虫生长率受温度影响较大,缺氧区纤毛虫生长率的变化因纤毛虫类群而不同,纤毛虫生长是否受饵料影响(上行控制)在不同的海区有不同的结果。根据纤毛虫生物量和生长率可以估计纤毛虫生产力,大多数纤毛虫生产力的估计高于桡足类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5.
超声波法提取野生石蒜中加兰他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蒜是我国丰富的野生资源之一,其鳞茎富含重要药用成分加兰他敏。为了获得石蒜中加兰他敏的超声波提取方法,以野生石蒜为原料,用乙醇作提取剂,探讨了超声波提取加兰他敏的工艺条件,并与常规溶剂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加兰他敏提取效果的影响,运用正交实验L9(34)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超声波提取加兰他敏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超声波功率25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加兰他敏的提取率为94.6%,产率为0.0543%;提取物中加兰他敏含量为15.53%。与常规溶剂法相比,超声波法具有用时少、提取率高、提取次数少等优点,整体效果优于常规溶剂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制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CG)单克隆抗体,建立人beta-HCG双抗体夹心CLIA 检测方法。方法:用人beta-HCG 抗原 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后得到杂交瘤细胞株,然后将细胞株扩大培养并纯化上清液获得抗体,测定抗体亲和力、特异性及 表位,最后建立双抗体夹心CLIA方法。结果:获得4 株抗人茁-HCG的杂交瘤细胞株(beta-1-1、beta-2-1、beta-3-1、beta-4-1)。用beta-1-1 和 beta-2-1 建立的双抗体夹心法的检测范围为0.5 mIU/mL-800 mIU/mL,灵敏度0.23 mIU/mL,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在± 10 %内,回 收率在90 %以上。结论:本研究最终成功制备了抗人beta-HCG mAb,建立了定量检测人beta-HCG 的双抗体夹心CLIA 方法,为 beta-HCG 检测及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副粘病毒附着蛋白 (AP)是病毒表面的一种主要糖蛋白 ,它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附着蛋白在病毒融合过程中的作用不仅限于其对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它还促进融合蛋白 (F)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融合。由此可见 ,副粘病毒具有其特有的融合机理 ,因此研究附着蛋白在病毒融合过程中的作用是揭示副粘病毒融合机理的前提 ,同时也会为新型抑制药物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8.
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牛、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牛、山羊和绵羊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 设计特异性引物和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Taqman探针。通过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 建立能同时鉴别牛、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的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采用本文方法与国标GB/T 20190-2006方法分别对17种不同源性动物DNA和200份不同来源样品DNA进行牛羊源性成分检测, 数据显示两者检测结果符合率达100%, 特异性相当。与国标方法相比, 本试验方法不需电泳、酶切和测序, 即可在一个PCR反应中同时鉴别检测牛、山羊和绵羊3种源性成分, 检测效率提高近3倍; 灵敏度更高, 比国标方法灵敏10倍; 适用性更广, 除了饲料, 还适用于肉品、奶品、生皮和动物油脂等动物产品的牛羊源性成分检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分析颅脑手术前后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与治疗效果、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科2012年5月~2013年1月入院行择期手术的颅脑手术患者90例,按临床诊断分类分组进行手术.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NSE的血清浓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手术组中除面肌痉挛组外,术前血清中NSE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手术组术后第1、3天血清中NSE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术后第7天,手术组中除面肌痉挛组外血清NS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各手术组血清NSE含量在术后均迅速上升,第1天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根据预后评分,预后恶劣组血清NSE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行颅脑手术患者血清中NSE术前及术后第1、3、7天值与GOS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463、-0.682、-0.735、-0.748,均P<0.01).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NSE对不同颅脑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病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0.
32个切花菊品种的耐低磷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砂培试验对32个切花菊品种进行了苗期耐低磷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切花菊品种耐低磷能力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表现在幼苗相对干重(低磷胁迫/正常供磷)、相对磷含量和相对磷积累量存在较大的基因型间变异(CV分别为12.14%、20.99%和26.41%),相对干重、相对磷含量和相对磷积累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2份供试品种的耐低磷胁迫能力分为极强、强、中等、弱、极弱5个级别,‘南农银山’对低磷的忍耐能力最强,属耐低磷能力极强的品种;‘南农红枫’、‘南农香槟’和‘优香’对低磷胁迫的忍耐能力最差,属耐低磷能力极弱的品种。相对干重、相对磷含量和相对磷积累量可作为切花菊耐低磷特性的筛选指标,为切花菊育种、栽培管理、磷营养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