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1955年波波娃在她所写的“缐虫学基础”第五卷“动物和人的缐虫圆形超科(Strongyloidea)的缐虫圆形科(Strong-ylidae)部分”第146页中对夏柏特缐虫属Chabertia Railliet et Henry,1909 作了如下的定义:  相似文献   
22.
作者第一次在绵羊体内发现T.discolor,在中国亦系首次记录。本文对T.disolor的形态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  相似文献   
23.
刘群  孔繁瑶 《动物学报》1993,39(4):343-347
肠艾美耳球虫大配子体带虫空泡内有许多泡内小管。大配子体外被单层限制膜,核大,有一明显的核仁。两种成囊颗粒几乎同时出现,发育中的大配子体胞质中出现多糖和脂肪小体,并逐渐增多,大配子表面能两层膜。卵囊壁形成的标志是大配子表面的两层膜松弛地向带虫空泡内推移,成囊颗粒I形成卵囊壁的外层,成囊粒Ⅱ的物质形成卵囊壁的内层,在内层之下又有一颗粒层的形成和消失。  相似文献   
24.
本实验分别用过碘酸——雪夫氏剂染色方法(PAS)和乌洛托品——硝酸银染色方法在光镜和电镜下检验毁灭泰泽球虫生活史各时期体内的多糖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子孢子内、各代裂殖体和裂殖子内都含有多糖。大配子和合子内除含有多糖外还含有成囊颗粒。成囊颗粒的成分是糖蛋白。无性世代的滋养体和多核体内未检出多糖。早期配子细胞,小配子体和小配子内也未检出多糖。本实验证明,毁灭泰泽球虫体内的多糖系由其自身合成,并在其发育过程中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