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100例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消失时间、术后睁眼时间、丙泊酚用量以及呼吸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1观察组患者睁眼时间、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43,t2=69.724,t3=2.451,均P0.05);2对照组患者麻醉前、插管后1min、术中、术毕30min组内RR、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442,F2=99.133,P0.05),插管后1min、术中两项指标均降低,MAP、HR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5.241,F2=11.383,P0.05);而观察组患者MAP、HR、RR、SpO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34,F2=12.35,F3=5.34,F4=12.83,均P0.05)。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8.452,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根系在凋落物层中的生长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 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功能。植物根系作为重要的生物因子调控着凋落物分解过程, 然而这一重要作用却在凋落物分解的研究中长期被忽视。凋落物中下层养分充足、保水能力强, 为根系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同时, 生长进入凋落物层的根系通过激发效应、共生真菌、N吸收等方式对分解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该文针对根系生长及其影响因素、根系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等关键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根系生长与凋落物分解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 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领域的关注, 并为根系与凋落物分解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39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经阴道射频消融治疗。术前超声测量肌瘤体积,采用子宫肌瘤症状和生存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的子宫肌瘤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6、9、12个月肌瘤体积缩小率、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卵巢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射频消融平均手术时间25分钟,术中及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本组术前肌瘤体积为65.2±49.3 cm~3;术后3、6、9、12个月肌瘤体积分别为32.2±27.6 cm~3、21.2±18.2 cm~3、15.3±12.1 cm~3、10.3±9.8 cm~3,与术前相比均显著缩小(P0.05)。术前SSS评分为60.23±13.2,术后3、6、9、12个月SSS评分分别为42.2±11.4、21.1±10.2、15.4±10.3、12.2±9.7,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术前QOL评分为58.24±16.24,术后3、6、9、12个月QOL评分分别为70.3±20.3、81.4±8.6、86.3±7.6、88.2±9.1,与治疗前相比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6、9、12个月后患者的FSH、LH、E2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有效缩小肌瘤体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4.
运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豚鼠(Cavia porcellus)离体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非胆碱能迟慢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s—EPSP)与蛙皮素(BOM)、P物质(SP)的关系,以探讨肽类神经递质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P去极化、BOM去极化与Is—EPSP具有相关性;SP受体脱敏使SP敏感细胞的Is—EPSP减弱或消失,但不影响BOM引起的去极化;BOM受体脱敏使BOM敏感细胞的Is—EPSP减弱或消失,但不影响SP引起的去极化。大部分Is—EPSP阳性细胞对SP、BOM敏感,而对SP、BOM均不敏感的细胞多数不出现Is—EPSP。结果提示,BOM、SP通过IMG细胞膜上相应受体参与了Is-EPSP的形成,受体间无交互脱敏现象。  相似文献   
75.
水稻开花光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开花调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命过程,由自身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光周期途径是调控水稻开花的关键途径,在这个途径中成花素基因Hd3a和RTF1处于核心地位,其上游调控途径主要包括Hd1依赖途径、Ehd1依赖途径及不依赖于Hd1和Ehd1的途径。这3条途径在汇集了光信号的各种信息后,将信号在Hd3a和RTF1处整合,并通过成花素形式将信息传递给下游开花基因,调控水稻开花。本文从成花素、光信号感受基因和昼夜节律基因、成花素上游调控基因、互作蛋白和下游调控基因等几方面阐述水稻开花光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为水稻开花调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黄花蒿是一种治疗痢疾的特效中药,植物体中含有丰富的精油,但其应用和生产中常有种类混杂现象,严重影响了黄花蒿为原料的药材质量。为实现黄花蒿药材快速鉴定与评价,该研究利用FTIR技术和GCMS分别对黄花蒿及其近缘种叶片原药材及挥发油成分进行了检测和鉴定。结果表明:挥发油以黄花蒿含量最高(1.86%),其次是南牡蒿、茵陈蒿、青蒿、牡蒿和艾蒿。FTIR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蒿及其近缘种一维图谱相似,酰胺类、芳香类以及萜类化合物种类较多且含量丰富;二阶导数图谱中,黄花蒿青蒿素成分振动吸收明显增强,可以明显将黄花蒿与其混淆中区分开。GC-MS分析显示,黄花蒿与其近缘种的挥发油成分中共检测出17个共有峰,28种化学成分,均含有较高樟脑、á-杜松烯、Crocetane、植烷、2,4-二叔丁基苯酚,但不同种间成分含量差异很大,植烷在黄花蒿中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近缘种,龙脑成分只能在黄花蒿叶片中检测出,然而á-雪松烯在青蒿、南牡蒿、茵陈蒿均较高,而在黄花蒿,艾蒿,牡蒿中含量均较低。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了黄花蒿与其近缘种挥发油成分差异性,6种材料明显聚为2类。其中,黄花蒿与牡蒿、艾蒿聚为一类,青蒿与茵陈蒿和南牡蒿聚为一类。该研究结果为黄花蒿药材的真伪鉴别及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77.
银杏内酯B对豚鼠腹腔神经节神经元Fast-EPSP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并分析了银杏内酯B(GB)对豚鼠(Cavia porcellus)离体腹腔神经节(CG)神经元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ast-EPSP)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用4×10-6mol/L的GB灌流CG,fast-EPSP的幅值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n=12,P<0.05);用低Ca2 /高Mg2 Krebs液灌流,fastEPSP被完全抑制(n=3);用高Ca2 Krebs液灌流,fast-EPSP幅度则增大(n=12,P<0.05),而用4×10-6mol/L GB与高Ca2 Krebs液联合灌流,fast-EPSP幅度则减小(n=12,P<0.05).结果提示,GB对CG神经元fast-EPSP的抑制效应可能与减少或抑制CG神经元的外Ca2 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78.
通过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对IPP异构酶的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IPP异构酶基因均是单系分支,并且各个分支有着不同进化模式;似然比分析结果发现,绿藻来源的IPP异构酶有9.8%的氨基酸位点经受了正选择的压力,其基因的进化模式不同于高等植物和细菌中的IPP异构酶基因。  相似文献   
79.
报道一种克隆免疫脾细胞中抗体可变区基因的新方法。抗原免疫小鼠的脾细胞经分散、固定、渗透处理,直接在细胞内进行反转录,再采用半巢式PCR扩增,获得的序列经测序证明是抗体可变区编码序列。这种不经mRNA纯化、从细胞内直接获取目的的方法既可用于抗体库的建立,亦可用于新基因的快速克隆。  相似文献   
80.
在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用化学杀雄剂Ⅲ号(一种吡喃酮类衍生物)30mg/m2处理籼稻HX-3和粳稻镇稻88后,其幼穗、颖花和花药中的活性氧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积累高于对照,而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低于对照.在处理后第5天,与对照相比,幼穗中H2O2、O2、MDA含量明显增高,而相关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至处理后第15天,花药中H2O2、O2、MDA含量均比对照增加约1.5倍以上,同时POD、ASA-POD、SOD活性比对照下降一半以上.化学杀雄剂III号处理水稻导致雄性不育的发生,可能与幼穗、颖花和花药中较高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加剧,从而损伤幼穗及花药细胞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