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1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观察小鼠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年龄的关系,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不同年龄(1、4、18月龄)小鼠肝、肾、肺、心、脾、胃、脑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小鼠过氧化氢酶在不同组织中活性不同,活性高低顺序基本表现为:肝>肾>肺>心、脾、胃>脑;小鼠肺、心、脾、胃、脑各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1~4月龄间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在4~18月龄间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小鼠肝、肾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1~4月龄间与年龄相关性不显著,在4~18月龄间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小鼠肝、肾、肺、心、脾、胃、脑等组织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年龄变化而变化,机体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降低与机体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吸收根(absorption root)一般是指根枝系统末端少数几级具有初生结构、负责物质吸收的根。吸收根功能性状被广泛用于评价和预测植物个体到生态系统水平上的一系列功能和过程。菌根真菌侵染是吸收根的一个关键性状,它可以深刻影响吸收根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该文针对与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的菌根真菌与根毛和根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综述,提出了真菌侵染、根毛和化学防御之间关系的一个假说;探讨了温带和热带不同类型的吸收根如何通过菌根真菌影响根的功能性状,从而适应不同的水热条件、养分状况和能量消耗;提出一些需要关注的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为菌根真菌与吸收根功能性状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
制备了原位催化生成一氧化氮(NO)的新型仿生人工血管材料.固载有机硒催化剂的聚乙烯亚胺,作为NO供体催化剂,和海藻酸钠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交替结合到电纺聚已内酯基质的表面上.这种材料接触到NO供体—S-亚硝基谷胱甘肽时,显示了显著的催化释放NO的能力.在S-亚硝基硫醇存在的情况下,该材料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铺展,同时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体外血小板黏附和动静脉分流实验显示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性能,能够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预防急性血栓形成.该研究为提高人工血管的细胞功能和抗血栓性能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4.
人工饲养恒河猴、食蟹猴的繁殖性能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估自体DC与CIK 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给予20 例难治复发急性髓细
胞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20 例难治复发的应用同样化疗方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患者做为对照组;治疗后4 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KPS)评分,DC 与CIK 细胞治疗前和治疗后1 周检测T细胞亚
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细胞因子(IL-12、IL-2、IL-7、IFN-酌及TNF-琢)水平的变化。结果:①DC 与CIK 细胞
治疗组有效率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②DC 与CIK 细胞治疗后1 周,患者T
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细胞因子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其中CD3+、CD3+CD56+及IL-12、IL-7 明显升高(P<0.05)。结论:DC与CIK
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亚砷酸(Arsenious acid, ATO)诱导分化前后的APL细胞及人APL细胞株NB4细胞表面CD56、CXCR4的表达;用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标记ATO分化的APL(APL/ATO)、NB4细胞(NB4/ATO);用微重力旋转培养法体外模拟APL细胞浸润人脑膜组织,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ATO诱导后,APL/ATO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5.2±9.5%vs. 18.6±4.9%);NB4/ATO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9.6±2.6%vs. 21.0±7.3%);APL/ATO细胞表面CD56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6.6±8.9%vs. 25.8±5.15%);NB4/ATO细胞表面CD56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44.6±8.4%vs. 25.6±2.4%)。组织学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脑膜组织未见NB4、APL细胞浸润,实验组可见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人脑膜组织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被标记的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人脑膜组织中,扫描电镜见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脑膜组织中。结论:本研究采用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体外模拟了ATO诱导分化的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人脑膜组织,APL细胞和NB4细胞CXCR4、CD56的表达升高可能是ATO诱导治疗APL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7.
体细胞突变体HX-3抗水稻白叶枯病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感病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成熟胚为外植体,利用离体筛选技术获得了抗水稻白叶枯病细胞突变体HX-3。连续8年以我国长江流域白叶枯病代表菌析浙173(IV型)对HX-3的R1到R9代进行抗性鉴定,HX-3的抗病性可以稳定遗传。抗性遗传分析表明HX-3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1999~2000年连续两年利用我国、菲律宾和日本的32个水稻白叶枯病菌株,测定HX-3及IRBB1等13个具不同显性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抗性,HX-3抗谱广,且与已知显性抗病基因的抗谱不同。在此基础上,以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IRBB4、IRBB7、CBB12和IRBB21和HX-3杂交,进行等位性分析,4个杂交组合的F2代均出现抗、感分离,说明HX-3与这4个基因不等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HX-3具有1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25(t)。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s,CIK)联合化疗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DC-CIK联合小剂量HAG治疗23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为高危(中危Ⅱ及高危组),经过中位3(2~5)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完全缓解者(CR)14例,部分缓解者(PR)4例,血液学改善(HI)2例,未缓解者(NR)3例,总有效率86.95%,CR率为60.87%,疗效维持中位时间为6(4.0~8.0)个月,其中11例转为急性白血病,中位转白时间12.5(7.0~18.0)个月,17例死亡,1年生存率为52.5%,2年生存率为26.09%,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非感染性发热。中危Ⅱ组和高危组CR率和转白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3名患者输注DC-CIK 2周后外周CD3+、CD4+、CD8+、CD3+CD56+淋巴细胞与输注前无明显差异,但1个月时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DC-CIK免疫治疗与化疗联合应用于老年高危MDS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9.
吡喃酮类衍生物对水稻的杀雄作用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用化学杀雄剂Ⅲ号(一种吡喃酮类衍生物)30mg/m2处理灿稻HX-3和粳稻镇稻88后,其幼穗,疑花和花药中的活性氧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积累高于对照,而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低于对照。在处理后第5天,与对照相比,幼穗中H2O2,O2-,MDA含量明显增高,而相关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至处理后第15天,花药中H2O2,O2,MDA含量均比对照增加约1.5倍以上,同时POD,ASA-POD,SOD活性比对照下降一半以上,化学杀雄剂Ⅲ号处理水稻导致雄性不育的发生,可能与幼穗,颖花和花药中较高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加剧,从而损伤幼穗及花药细胞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60.
植物功能性状、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开展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应对全球变化情景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生态学后果,而且能为生态恢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近二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增强了人们对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首先明确了植物功能性状的概念, 评述了近年来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关系领域的重要研究结果, 尤其是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现状; 提出了未来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中应加强植物地上和地下性状之间关系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不同时空尺度上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 以及全球变化和消费者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