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吸收根(absorption root)一般是指根枝系统末端少数几级具有初生结构、负责物质吸收的根。吸收根功能性状被广泛用于评价和预测植物个体到生态系统水平上的一系列功能和过程。菌根真菌侵染是吸收根的一个关键性状,它可以深刻影响吸收根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该文针对与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的菌根真菌与根毛和根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综述,提出了真菌侵染、根毛和化学防御之间关系的一个假说;探讨了温带和热带不同类型的吸收根如何通过菌根真菌影响根的功能性状,从而适应不同的水热条件、养分状况和能量消耗;提出一些需要关注的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为菌根真菌与吸收根功能性状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块根紫金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溶特有药用植物块根紫金牛为试材,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其叶片光合参数、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块根紫金牛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几乎接近零点,但胞间CO2浓度上升,即非气孔因素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水分胁迫不影响块根紫金牛单位面积的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但干旱处理的Chl a/b和Car/Chl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对照。水分胁迫下,块根紫金牛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大,即膜系统受到一定的伤害;块根紫金牛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大,但增大幅度不大,说明其在干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能力较弱。复水处理后,块根紫金牛全部指标均能恢复到对照水平,说明其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主要采取避旱策略。  相似文献   
53.
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 1-7, Ang1-7)在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发现,Ang1-7在脑缺血动物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但至今未见有关Ang1-7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reoxygenation, OGD/R)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以厌氧培养及不含葡萄糖的EBSS培养基培养、建立新生大白鼠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OGD/R模型模拟脑缺血环境,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Ang1-7处理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显示,Ang1-7处理组的神经元形态明显改善|CCK8试剂盒检测发现,Ang1-7处理组的细胞活性提高|流式细胞术研究发现,Ang1-7处理组的神经元凋亡和坏死率降低、神经元内Ca2+及NO水平降低|Western印迹结果发现,Ang1-7处理组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增加。以上结果说明,Ang1-7可降低OGD/R神经元中NO和Ca2+水平,降低Bax蛋白、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OGD/R神经元凋亡和坏死率,对OGD/R神经元发挥了保护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在神经元水平上研究Ang-1-7的保护机制奠定基础,对中风等脑缺血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植物功能性状、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开展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应对全球变化情景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生态学后果,而且能为生态恢复实践提供理论基础。近二十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增强了人们对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首先明确了植物功能性状的概念, 评述了近年来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功能关系领域的重要研究结果, 尤其是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现状; 提出了未来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中应加强植物地上和地下性状之间关系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不同时空尺度上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功能, 以及全球变化和消费者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RTE)在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行RFA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38个病灶)于术前、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进行阴式超声、RTE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在2D、RTE、CEUS三种条件下分别测量病灶的直径。分析术前弹性图特征并分组,测量病灶弹性应变比率(E/E_0),对比分析组间、组内的E/E_0。比较2D、RTE、CEUS条件下病灶直径之间的差异。术后以弹性图像上病灶显示蓝绿相间为判定消融不全的标准,与CEUS对比,分析RTE与CEUS对消融程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根据术前肌瘤弹性图像将病灶分为蓝色组8个(21.1%),蓝色为主组20个(52.6%),绿色为主组10个(26.3%),术前3组病灶之间E/E_0差异明显,术后1小时、术后3个月E/E_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RFA术后1小时、3个月病灶E/E_0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3个月E/E_0大于术后1小时(P0.05);术前RTE检测病灶直径大于2D及CEUS(P0.05),术后1小时2D测量直径大于RTE及CEUS(P0.05),三种成像技术在术后3个月测量病灶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术后1小时及术后3个月RTE对病灶消融程度评估结果与CEUS基本一致,Kappa值分别为0.46、0.54。结论:RFA术后肌瘤逐步变硬,RTE检查能够反映这种硬度变化,并且能够评估消融病灶的范围并预估消融程度,因此RTE在子宫肌瘤RFA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鼎湖山9种常见树木细根组织N浓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系在植物养分吸收、生理代谢和生态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对根系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十分有限。以往对根系的研究往往用直径大小定义细根, 忽略了细根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异质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细根系统中的根级(root order)与根的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 低级根个体多属于短命的吸收根。温带森林的研究表明, 非木质化的吸收根在氮(N)浓度上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 而与木质化的结构性根缺少N浓度的季节变化形成鲜明对比。该研究通过研究亚热带树木不同根级N浓度的季节变化, 试图验证假说: 木本植物中, 非木质化的根中N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是一个普遍现象。通过对鼎湖山常见的9种木本植物不同根级的研究, 证实了在1年内的6个采样时段, 各根级的N浓度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与温带树种不同, 各树种不同根级的N浓度变化呈现不同的季节格局, 这与假说不符。因此认为温带与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环境差异以及树种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亚热带树种低级根的N浓度季节变化不显著, 而三、四级根变化相对显著的主要原因。这些发现对于认识树木根系统内及个体水平的N分配与利用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体细胞突变体HX-3抗水稻白叶枯病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感病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成熟胚为外植体,利用离体筛选技术获得了抗水稻白叶枯病细胞突变体HX-3。连续8年以我国长江流域白叶枯病代表菌析浙173(IV型)对HX-3的R1到R9代进行抗性鉴定,HX-3的抗病性可以稳定遗传。抗性遗传分析表明HX-3的抗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1999~2000年连续两年利用我国、菲律宾和日本的32个水稻白叶枯病菌株,测定HX-3及IRBB1等13个具不同显性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抗性,HX-3抗谱广,且与已知显性抗病基因的抗谱不同。在此基础上,以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IRBB4、IRBB7、CBB12和IRBB21和HX-3杂交,进行等位性分析,4个杂交组合的F2代均出现抗、感分离,说明HX-3与这4个基因不等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HX-3具有1个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暂命名为Xa-25(t)。  相似文献   
58.
水稻体细胞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约有120个国家种植水稻。水稻的近缘或远缘种具有一些优良性状,如抗病、抗虫、抗逆等。将这些性状导入水稻,是科学家们所希望的,但因用普通杂交方法存在交配系统的不亲和性等难题而进展不大。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人类能够在细胞水平通过体细胞杂交方法实现遗传信息的重组。  相似文献   
59.
蛙皮素对豚鼠肠系膜下神经节细胞的生物电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离休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了蛙皮素(BOM)对豚鼠离体肠系膜下神经节(IMG)细胞膜电位和膜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181个IMG细胞在压力注射BOM(10^-5mol/L,1-15pulse,3-15ms)时呈现缓慢去极化(84.0%),先超极化后去极化(8.3%),和无明显反应(7.7%),在10个细胞上灌流BOM(10^-7-10^-6mol/L,60s),90%的细胞亦缓慢去极化,该去极化反应受低钙/高镁溶液的影响,但不为胆碱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所阻断;膜电阻表现为减小(60.0%),不变(35.0%)和增大(5.0%),说明BOM可能存在于豚鼠IMG细胞上且发挥易化作用。  相似文献   
60.
吡喃酮类衍生物对水稻的杀雄作用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用化学杀雄剂Ⅲ号(一种吡喃酮类衍生物)30mg/m2处理灿稻HX-3和粳稻镇稻88后,其幼穗,疑花和花药中的活性氧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积累高于对照,而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低于对照。在处理后第5天,与对照相比,幼穗中H2O2,O2-,MDA含量明显增高,而相关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至处理后第15天,花药中H2O2,O2,MDA含量均比对照增加约1.5倍以上,同时POD,ASA-POD,SOD活性比对照下降一半以上,化学杀雄剂Ⅲ号处理水稻导致雄性不育的发生,可能与幼穗,颖花和花药中较高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加剧,从而损伤幼穗及花药细胞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