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干旱胁迫与复水对块根紫金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溶特有药用植物块根紫金牛为试材,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及复水条件下其叶片光合参数、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块根紫金牛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几乎接近零点,但胞间CO2浓度上升,即非气孔因素限制是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水分胁迫不影响块根紫金牛单位面积的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但干旱处理的Chl a/b和Car/Chl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对照。水分胁迫下,块根紫金牛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大,即膜系统受到一定的伤害;块根紫金牛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大,但增大幅度不大,说明其在干旱胁迫下的渗透调节能力较弱。复水处理后,块根紫金牛全部指标均能恢复到对照水平,说明其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主要采取避旱策略。  相似文献   
62.
腐植酸浸种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冷害是导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不稳、品质不高的重要农业气象灾害,而关于低温胁迫下玉米抗氧化应激能力和程度的研究较少。采用清水为对照(CK),以腐植酸质量浓度为0.2%、0.4%、0.8%、1.2%、1.6%和2.0%浸种,研究了昼夜温度为15℃/8℃低温胁迫48 h下玉米幼苗的代表性抗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系统抗性及碳氮代谢的变化,以明确腐植酸对玉米的耐低温胁迫响应机制及适宜的浸种浓度。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腐植酸浸种主要受过氧化氢(H2O2)积累诱导,随着浸种浓度的增加,大多数抗氧化酶和系统抗性酶活性、AsA-GSH循环、碳氮代谢主要物质含量、根系活力和鲜重均呈单峰曲线分布,其中0.8%-2.0%浓度处理的叶片和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3.3%-34.9%和31.9%-89.6%;1.6%浓度处理的叶片和根系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6.8%和38.8%,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7.7%和13.4%,抗坏血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62.6%和55.3%,脱氢抗坏血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1.9%和66.4%;0.8%浓度处理的叶片和根系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66.4%和108.1%。因此,腐植酸浸种处理的叶片H2O2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了18.7%-37.6%,根系H2O2含量显著降低了27.5%-49.7%。0.4%和0.8%浓度处理的根系鲜重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85.2%和105.3%,单株鲜重分别显著增加了31.9%和40.8%。腐植酸0.4%-0.8%处理增强了AsA为核心的AsA-GSH循环系统的运转活性和系统抗性,提高了玉米幼苗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获得最大的根系活力和植株鲜重,是水培条件下较为适宜的浸种浓度。  相似文献   
63.
64.
人工饲养恒河猴、食蟹猴的繁殖性能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相似文献   
65.
66.
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crenatum)6282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合成显著受氮源性质的影响,以50mmol/L谷氨酸钠为唯一氮源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力最高;NH对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合成有阻遏作用,谷氨酸钠则具有解阻遏作用。蛋清溶菌酶对于菌株6282的细胞超声波破碎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适宜的细胞破碎条件为0.8mg/ml溶菌酶,37℃保温4~5h,超声波120W处理12min。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亚砷酸(Arsenious acid, ATO)诱导分化前后的APL细胞及人APL细胞株NB4细胞表面CD56、CXCR4的表达;用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标记ATO分化的APL(APL/ATO)、NB4细胞(NB4/ATO);用微重力旋转培养法体外模拟APL细胞浸润人脑膜组织,观察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结果:ATO诱导后,APL/ATO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5.2±9.5%vs. 18.6±4.9%);NB4/ATO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9.6±2.6%vs. 21.0±7.3%);APL/ATO细胞表面CD56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36.6±8.9%vs. 25.8±5.15%);NB4/ATO细胞表面CD56的表达明显高于诱导前(44.6±8.4%vs. 25.6±2.4%)。组织学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脑膜组织未见NB4、APL细胞浸润,实验组可见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人脑膜组织中;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被标记的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人脑膜组织中,扫描电镜见APL/ATO、NB4/ATO细胞浸润到脑膜组织中。结论:本研究采用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体外模拟了ATO诱导分化的异常早幼粒细胞浸润人脑膜组织,APL细胞和NB4细胞CXCR4、CD56的表达升高可能是ATO诱导治疗APL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8.
鼎湖山9种常见树木细根组织N浓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系在植物养分吸收、生理代谢和生态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对根系结构与功能的了解十分有限。以往对根系的研究往往用直径大小定义细根, 忽略了细根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异质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细根系统中的根级(root order)与根的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 低级根个体多属于短命的吸收根。温带森林的研究表明, 非木质化的吸收根在氮(N)浓度上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 而与木质化的结构性根缺少N浓度的季节变化形成鲜明对比。该研究通过研究亚热带树木不同根级N浓度的季节变化, 试图验证假说: 木本植物中, 非木质化的根中N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是一个普遍现象。通过对鼎湖山常见的9种木本植物不同根级的研究, 证实了在1年内的6个采样时段, 各根级的N浓度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与温带树种不同, 各树种不同根级的N浓度变化呈现不同的季节格局, 这与假说不符。因此认为温带与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环境差异以及树种之间的差异是导致亚热带树种低级根的N浓度季节变化不显著, 而三、四级根变化相对显著的主要原因。这些发现对于认识树木根系统内及个体水平的N分配与利用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不同产地战骨的红外光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模型,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载荷因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样本进行鉴别,找出不同产地样本化学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主成分分析模型检测产地中广西平果县和扶绥县产地相距最近,在三维图上的距离也最近,广西天峨县与扶绥县和田阳县相距较远,在散点图上的...  相似文献   
70.
利用杂种优势对提高小麦单产具有重要作用,杂交小麦制种是小麦种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小麦在强优势杂交组合选配方面取得较大进步。由于缺乏优异高异交结实率的制种亲本资源和高产高效杂交制种体系,导致大面积制种效率低。因此,探究杂交制种技术体系进展、亲本种质资源改良和生产流程标准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将有利于对杂交制种发展瓶颈和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的整体把握。综述杂交小麦制种技术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商业化大田杂交作物与新型杂交小麦比较,对杂交小麦快速商业化等方面提出建议,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