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天目山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胸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近自然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块100m×100m的固定标准地,采用相邻网格调查法划分为100个调查单元,通过全站仪精确定位毛竹基部的三维坐标(X,Y,Z),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年龄隔离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并按毛竹胸径大小划分为Ⅰ(DBH7cm)、Ⅱ(7cm≤DBH13cm)、Ⅲ(DBH≥13cm)3个径级,分析近自然毛竹林空间结构与胸径的关系。结果表明:毛竹林直径结构呈右偏近似正态分布,与乔木同龄林直径结构较接近;Ⅰ、Ⅱ、Ⅲ径级毛竹以及全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别为聚集、随机、随机和随机,毛竹林角尺度随径阶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且服从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0.7793,各径阶角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毛竹林整体处于中庸状态,胸径大小分化不明显,各径级毛竹优势度排序为ⅢⅡⅠ,毛竹林大小比数随径阶的增加而减小,与胸径呈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233,各径阶大小比数差异极显著(P0.01);毛竹林的平均年龄隔离度为0.8178,属强度至极强度异龄,各径级毛竹年龄隔离程度大小排序为ⅢⅡⅠ,毛竹林年龄隔离度随径阶的增大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且服从幂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0.6774,各径阶年龄隔离度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2.
用红外指纹光谱的聚类分析法对女贞属的植物来源进行生药学鉴定。此法利用红外指纹图谱确定贵州多个产地的苦丁茶的原植物来源是女贞属植物粗壮女贞。本方法具有方便、可靠,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苦丁茶的生药学鉴别。  相似文献   
53.
黄瓜果实中ARF和Aux/IAA基因对外源激素的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单性结实黄瓜自交系‘6429’为试验材料,对当天开花的果实进行CPPU、Spd、NAA、2,4-D和IAA等5种生长物质处理,以清水为对照,选取9个ARF基因(Csa019264、Csa019265、Csa009209、Csa009210、Csa021954、Csa012237、Csa012805、Csa015176、Csa010564)和5个Aux/IAA基因(Csa003118、Csa012115、Csa016715、Csa006680、Csa018571)设计特异引物,取开花当天与花后第2、4天的果实及其茎、叶作RT-PCR分析。结果显示,9个ARF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示出了很大的差异,Csa012805在所有激素处理后的果实中都有较高水平的表达而清水处理中未检测到;5个Aux/IAA基因中的4个在6种处理后的果实及茎叶中都有表达,推测是组成型表达基因,Csa016715在激素处理后的果实中比清水处理的未发育果实中的表达水平高。推测Csa012805和Csa016715这2个基因对黄瓜果实膨大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为了解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流行及进化情况并开发针对流行谱系的亚单位疫苗,对2001-2021年间分离于我国的PRRSV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选用优势流行谱系代表毒株,优化其GP5和M蛋白的基因序列,与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免疫球蛋白的Fc区串联后,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4-IFNα-GP5-Fc和pCDNA3.4-IFNα-M-Fc,并使用HEK293T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蛋白IFNα-GP5-Fc和IFNα-M-Fc。将2种重组蛋白与ISA206VG佐剂混匀,免疫断奶仔猪,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及中和试验评价体液免疫水平,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 ELISPOT)评价细胞免疫水平。试验结果表明,NADC30-like谱系为近年我国主要流行的谱系,IFNα-GP5-Fc和IFNα-M-Fc组合免疫仔猪能诱导...  相似文献   
55.
TAT-aFGF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表达Tat与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aFGF)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pET3c–Tat-aFGF14-154和pET3c-Tat-aFGF27-154,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37℃,l mmol/L的IPTG诱导4 hrs后,获得分子量约为18 kDa的融合蛋白,表达量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42%和24%。利用阳离子交换(CM-Sepharose FF)、肝素亲和层析(Heparin-Sepharose CL-6B)以及分子筛(Sephadex G-25)联用的方法可获得纯度大于95%的目的蛋白,得率分别为93和78 mg/L。Tat-aFGF14-154及其对照蛋白aFGF14-154对Balb/c 3T3细胞有明显促细胞增殖的作用,最佳作用浓度分别为1280 ng/ml和160 ng/ml。而Tat-aFGF27-154 及其对照蛋白aFGF27-154则几乎没有促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Tat-aFGF14-154及Tat-aFGF27-154均能穿过PC12、Balbc/3T3、HaCaT和海马神经元细胞的细胞膜,并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此外,四种重组蛋白均能降低Aβ25-35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毒性,在剂量为1000 ng/ml时,Tat-aFGF14-154、Tat-aFGF27-154、aFGF14-154及aFGF27-154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66%、81.87%、85.71%和78.02%,而Aβ25-35模型组的存活率仅为56.87%。  相似文献   
56.
住院8天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住院1~8d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1)提取43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观察组)住院1~8d和4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粪便标本的细菌DNA,测量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标本细菌的DNA-A240值;(2)采用16SrRNA/DNA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1)粪便标本中细菌的DNA-A240值分别为:对照组d0(3605.9±1096.9)ng/μl,观察组治疗前1天d1(2225.9±616.1)ng/μl,治疗第3~4天d2(1780.3±547.4)ng/μl,治疗第7~8天d3(2055.6±570.2)ng/μl;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以及观察组治疗不同时期相比,d0与d1差异有显著性(P〈0.05),d1与d2差异有显著性(P〈0.05),d1与d3差异有显著性(P〈0.05),d2与d3差异无显著性(P〉0.05);(2)粪便标本中3种细菌量的对数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在治疗第3—4天较低,第7—8天有所回升;大肠埃希菌的对数值亦有减少,治疗第3—4天较低,但第7~8天没有明显回升。结论(1)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总DNA-A260量和健康儿童相比有减少;(2)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埃希菌量与正常儿童相比有下降,治疗的第7天有回升的趋势。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益生菌数量减少可能影响其发病和转归。  相似文献   
57.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植物素对菜蚜(若蚜)、菜青虫有很高的毒力,LC50分别为1.02mg/L和1.37mg/L,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较低,LC50为11.65mg/L。复方苦参植物素不杀斜纹夜蛾的卵,不影响卵的孵化率,但对初孵幼虫有较好的杀伤效果。斜纹夜蛾幼虫随着虫龄的增大,对复方苦参植物素的敏感性下降。复方苦参植物素100mg/L,斜纹夜蛾幼虫非选择性和选择性拒食作用分别为96.86%和78.97%,作用方式以触杀作用为主,胃毒作用为辅。田间试验表明,复方苦参植物素200~300倍,对菜青虫和菜蚜的防效在90%左右,持效期10d。  相似文献   
58.
黄瓜经300 mg*L-1硝酸银和200 mg*L-1乙烯利处理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两种同工酶的酶谱带数和酶活性均明显受到诱导,而过氧化氢酶(CAT)几乎不受影响.两种药剂处理的POD和SOD酶谱和活性变化有明显差异,硝酸银诱导两种酶带和活性高峰出现早,而乙烯利则能诱导更多的酶带数.两种药剂诱导POD和SOD有同时增强表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
氮和钙交互作用对番茄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沈阳草甸土为栽培基质,采用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进行番茄N、Ca两因素效应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番茄茎、叶、果实中氮素含量随生育期的进展而下降,氮肥对番茄果实中NO3^--N含量影响呈直线正效应,但各处理番茄果实中NO3^--N含量均不超过可生食标准.适量施用钙肥有利于控制果实中NO3^--N含量,氮肥对番茄植株地上部分和果实中N含量影响均符合报酬递减律.氮肥和钙肥对番茄N素积累符合报酬递减律;番茄从开花期到果实膨大期属N素最大效应期.番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受氮素影响较大.N、Ca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番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钙素可降低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中NO3^--N含量和电导率EC值均随氮肥施用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60.
以甜瓜属种间杂种F1(2n=19,华南型黄瓜"二早子"×Cucumis hystrix)为试材,对其形态学、细胞学和育性作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该杂种无雌花,雄花不能正常开放,表现高度不育.该杂种F1长势瘦弱,与笔者以前报道的种间杂种F1(C. hystrix与华北型黄瓜"北京截头"正反交)相比,在育性和形态学性状上有明显差异.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发现,杂种F1的终变期和中期Ⅰ主要以17条单价体(Ⅰ)和1个二价体(II)存在;整个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异常,经常可见染色体滞后和纺锤丝定向紊乱,形成多极染色体,末期II后形成多分体,以致不能发育成正常的花粉粒,导致杂种F1高度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