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为评价模型,对河北省赤城县1990、2000年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计算,并结合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生成了赤城县水土流失强度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赤城县2000年的水土流失现状、空间分布及1990-2000年水土流失的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赤城县200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7.64 t·hm-2·a-1,属于轻度侵蚀,水土流失区域主要集中在灌草地与旱地这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与1990年相比,赤城县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减少面积达839.81 km2.由此可见,赤城县在1990-2000年期间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2.
植物学(实验三) 材料用具:幼根上已长出根毛的幼苗、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镊子、根尖纵切切片及横切切片。材料准备:在实验前一周,用几个直径100mm的培养皿(数量根据实验班次的多少决定),内衬垫湿滤纸,分别放入50粒左右萝卜籽(农业生产资料处有售),用潮湿的双层纱布盖在种子上;适时加水,保持湿润。室温25℃左右,4—5天后即可用。  相似文献   
83.
记述了甘肃玉门上二叠统西大沟组上部恐头兽类Anteosauridae科一新属新种-玉门中华猎兽(Sinophoneusyumenensisgen.etsp.nov)该化石与俄罗斯伊舍夫地区Ⅱ带的Titanophoneus处于同一进化水平,其时代应为晚二叠世早期,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原始肉食anteosaurid恐头兽类头骨化石,甘肃西部在继俄罗斯,南非之后该类原始似哺乳爬行动物化石的又一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84.
高原鼢鼠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研究高原鼢鼠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以揭示高原鼢鼠栖息地利用和选择规律,为合理控制鼠害及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8月在祁连山东段选取面积为140m×100m的高原鼢鼠栖息地,消除景观尺度取样带来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的异质性,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高原鼢鼠土丘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揭示其与环境因子中土壤容重、土壤水分、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根系营养物质含量(可溶性糖、粗蛋白、粗脂肪)以及各功能群丰富度(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的空间关系。半方差函数及普通克里格插值表明,高原鼢鼠土丘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且呈现聚集分布,各环境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交方差函数分析表明,高原鼢鼠分布虽与各环境因子在多种尺度下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关联性(正的或负的),但mantel检验发现土壤容重、莎草科丰富度与高原鼢鼠土丘分布呈现显著的负空间关联性,杂类草丰富度和根系粗脂肪含量与高原鼢鼠土丘分布存在显著正空间关联性。综上所述,高原鼢鼠主要栖息利用在土壤疏松、莎草科丰富度较低、杂类草较多和根系粗脂肪含量较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85.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延山  花立民  楚彬  刘丽  姬程鹏  田永亮 《生态学报》2016,36(18):5922-5930
为了客观评价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对高寒草甸的危害程度,在祁连山东段研究了高原鼢鼠不同种群密度与草地质量之间的关系,共设置了3个高原鼢鼠种群密度梯度,调查了3个危害等级变量(鼠丘数、鼠丘面积和鼠丘产草量)和6个生境变量(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植被组成、土壤水分和土壤紧实度),通过One-Way ANOVA检验法研究这些因子与高原鼢鼠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设置的3个种群密度梯度下,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和鼠丘产草量无显著性差异;草地植物群落结构、新鼠丘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除高原鼢鼠采食深度(0—20 cm)外,3个种群密度区土壤紧实度无显著性差异,而0—30 cm处土壤水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本研究中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区的草地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大小与危害评价有着密切关系,在高寒草甸区,单个样方调查面积以0.5 hm~2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86.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晰环境因子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体重、妊娠率作为其种群特征指标,选择2008~2014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为环境因子,分析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关系。2008~2014年,研究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鼢鼠体重、妊娠率和种群密度年度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鼢鼠雌雄个体体重以及种群密度和妊娠率均与环境因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年均降水量及年均温均无相关关系(P0.05)。以上结果说明,高原鼢鼠体重变化、妊娠率和种群密度与栖息地植被生长状况及气候因子无相关关系,环境因子对高原鼢鼠种群特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7.
联苯苄唑(Bifonazole)属于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酵母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棒状杆菌亦有效;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相当于1%氢化可的松霜。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评价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1%联苯苄唑霜(美克)治疗足癣的长期疗效,并与2%硝酸咪康唑霜(达克宁)和1%特比萘芬霜(丁克)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88.
兔抗人NESTIN抗血清的制备与鉴定(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stin belongs to the class VI intermediate filament family and it is a marker for neural progenitor cells. In this work, the 3'-terminal coding sequence(396 bp) of human nestin gene was cloned into pGEX-3X plasmid and introduced into BL21 E. coli cells. The GST-nestin protein was purified with an affinity column. Anti-human nestin antiserum was raised by immunizing a rabbit with the fusion protein. The high specificity of the antibody against human nestin was confirmed by western-blot and immunocytochemistry analysis.  相似文献   
89.
草菇子实体不同成熟阶段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TRAQ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草菇不同成熟阶段的差异蛋白质组进行研究。首先将提取的草菇不同成熟阶段蛋白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其次将经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获取的串联质谱数据通过MASCOT软件搜库,之后对鉴定蛋白质数据进行了KEGG代谢通路分析。试验共计获得2 335个不同肽段, 鉴定到1 039个蛋白质,其中1 030个蛋白质具有定量信息。与蛋形期相比,在伸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显著上调蛋白质85个,下调蛋白质103个。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草菇不同成熟阶段中的68个差异蛋白质可定位于4种伞菌目模式真菌(灰盖鬼伞、双色蜡蘑、可可丛枝病菌和裂褶菌)的45个不同生物代谢途径,全景展示出草菇成熟阶段差异表达蛋白质定位的代谢网络。结果表明,iTRAQ标记技术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可对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草菇蛋白样品进行有效地分离和鉴定。  相似文献   
90.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洞道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鼢鼠繁杂的洞道系统对高寒草甸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采集高原鼢鼠活动洞道土壤样本,并以无鼢鼠扰动的同深度土层土壤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了2个处理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高原鼢鼠洞道土壤速效磷和全氮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春季和秋季的速效磷达到显著水平(P<0.05);秋季无鼢鼠扰动的土壤有机质和真菌的含量显著高于洞道土壤(P<0.05);3种酶活性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区春季土壤的细菌和秋季真菌的含量显著高于洞道土壤(P<0.05);洞道和对照区土壤的细菌、放线菌、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各种指标其它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活动洞道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与对照区土壤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