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白花兜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植物名称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 Koopowitzet Cribb)。 2材料类别种子。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VW;(2)1/2MS;(3)1/2MS+100mL·L-1马铃薯汁;(4)1/2MS+100mL·L-1香蕉汁;(5)1/2MS+100mL·L-1椰乳;(6)  相似文献   
922.
同域分布的近缘物种常常发生杂交而导致种间基因渐渗, 从而对相关物种的自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近缘种间的杂交渐渗已成为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采用8对cpSSR引物对我国西部高原台地向中东部丘陵平原过渡地带同域重叠分布的猕猴桃属(Actinidia)7个物种的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居群遗传结构和同域分布种间遗传分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1)在6个多态性位点检测到18个等位基因形成的42个单倍型, 尽管各单倍型间显示了复杂的网状进化关系, 但还是具有明显的物种特异性; (2)各物种有丰富的cpSSR遗传多样性, 但种间存在较大差异, 绵毛猕猴桃(Actinidia fulvicoma var. lanata)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 = 62.50%, hT = 0.173, HT = 0.897), 美味猕猴桃(A. deliciosa)的最低(P = 37.5%, hT = 0.041, HT = 0.516); (3)尽管不同物种的居群分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但种内居群间存在明显分化(GST为0.319–0.780, FST为0.401–0.695), 居群间的基因流不足(Nm为0.219–0.747<1); 其中以美味猕猴桃的居群遗传分化度最高(GST = 0.780, FST = 0.695); (4)遗传分化系数GST(unordered alleles)与NST(ordered alleles)无显著差异, 揭示本研究的大多数猕猴桃属物种不存在系统地理结构, 与用Mantel检验得出的居群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性相关的结果一致; (5)除了中华/美味猕猴桃复合体(A. chinensis / A. deliciosa complex)的湖北五峰(HW)和广西资源(GZ)两个同域复合居群外, 同域分布的物种间遗传分化强烈(FST为0.476–0.990), 与UPGMA聚类时多数居群按各自物种聚类的结果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 中华/美味猕猴桃复合体近缘种间存在明显的共祖多态性和杂交渐渗现象, 近缘种植株分布的交错程度以及是否存在亚居群结构对杂交渐渗存在着重要影响。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间杂交渐渗事件稀少, 但存在个别同塑事件。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猕猴桃属植物自然居群cpDNA的遗传特性和渐渗杂交进化模式, 为我国猕猴桃野生种质资源保育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3.
碱性环境中的放线菌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碱性环境中存在有一些嗜碱放线菌(Alkalophilic actinomycetes),这些放线菌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及代谢途径,可产生多种碱性酶及生物活性物质。综述了近20年来嗜碱放线菌的分类学研究,嗜碱菌的嗜碱机理,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嗜碱放线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4.
微型生物群落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 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生境的水质特征。《水质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法》是我国首个生物监测国家标准, 被证明是一种快速、经济、准确的监测方法。然而, 由于PFU法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费时耗力且不易标准化, 严重阻碍了该方法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近年来, 环境DNA(eDNA)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了微型生物形态鉴定的瓶颈, 能高效、准确地鉴定出水环境中包括微型生物在内的各种水生生物。为此, 文章提出微型生物群落eDNA-PFU法, 即基于eDNA技术改进的PFU法, 对微型生物群落进行监测。为了对eDNA-PFU法进行验证, 文章针对武汉东湖水体中的原生动物群落开展了预实验, 结果表明eDNA-PFU法较传统PFU法覆盖度与灵敏度均更高, 可以真实、全面、准确地揭示水体中微型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因此, 基于eDNA-PFU法的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有望为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的生态考核提供新一代的生物监测标准。  相似文献   
925.
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2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mitofusin gene,Mfn)在哺乳动物中编码两种蛋白质分子,Mfn1和Mfn2,它们在线粒体融合、分裂与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调控着线粒体形态的动态变化。另外,Mfn1/2还参与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并与相关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26.
驼鹿的圣地     
汗马蕴育着我国独特的寒温带森林湿地动物群.在众多的物种中,以大型有蹄类动物为代表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有蹄类是动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现存最大群的大型陆生动物,是自然界食物网的主要环节;同时,作为动物界的一部分,有蹄类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蹄类动物中,驼鹿是鹿科动物中的体型最大者.尽管驼鹿广泛分布于欧洲和北美,但我国驼鹿种群是亚洲最南部的种群.它是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别名:犴、堪达犴.驼鹿这个鹿科动物中的巨人,也是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的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927.
旨在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柔嫩艾美耳球虫钙依赖蛋白激酶3(Eimeria tenella 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3,EtCDPK3),获得有活性的天然蛋白,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对该基因进行了表达.将EtCDPK3基因连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构建重组质粒pPIC9K-EtCDPK3.重组质粒通过电击转化入酵母细胞GS115后,用组氨酸缺陷培养基和G418分别进行筛选,获得含重组质粒的酵母表达细胞.重组酵母细胞在含1%甲醇的BMMY培养基中诱导产生目的蛋白,培养收集1-4d的部分上清.经SDS-PAGE检测,所表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9 kD.Western blotting表明,该蛋白能与兔抗EtCDPK3血清特异性结合.结果表明,柔嫩艾美耳球虫CDPK3基因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进行了表达.  相似文献   
928.
五种新疆植物的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对采自新疆的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北艾(Artemisia vulgaris)、梭梭(Halaxylon ammodendron)、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进行了研究,植物病原真菌包括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axysporum f.sp.vasinfectum)、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和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其中黄花蒿对真菌菌丝生长、多枝柽柳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表现出强的抑制活性。本研究为植物病害防治和新疆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29.
目的:观察中枢nesfatin-1对大鼠夜间摄食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大鼠经腹腔注射硫酸仲丁巴比妥(100~150 mg/kg)麻醉,侧脑室、第四脑室或小脑延髓池注射nesfatin-1或CRF受体拮抗剂astressin-B或astressin2-B,观察对摄食、胃排空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nesfatin-1后大鼠第3-6 h夜间进食量(t=3.05~3.58,P0.01)和3 h和6 h的累积进食量(t=5.90~12.1,P0.01)明显减少,nesfatin-1的该抑制效应可被预先侧脑室注射astressin-B或astressin2-B阻断(t=1.06~2.22,P0.05)。第四脑室或小脑延髓池注射nesfatin-1后大鼠夜间摄食量在第1h就明显减少(t=2.59~6.26,P0.05~0.01),持续减少至5-6h(t=1.69~7.42,P0.05~0.01)。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nesfatin-1(0.05或0.5μg)20 min后GE率明显降低,且随注射剂量增大,GE率越低(t=3.25~4.67,P0.01)。若预先给予大鼠CRF受体拮抗剂astressin2-B(30μg)再注射nesfatin-1(0.5μg),nesfatin-1抑制大鼠胃排空效应明显减弱(t=2.45~2.85,P0.05)。禁食24 h后再喂食2 h,大鼠下丘脑中nesfatin-1表达明显增加(t=2.87,P0.05),禁食24 h后血浆nesfatin-1水平明显降低(t=1.51,P0.05)。结论:Nesfatin-1抑制摄食作用可能由nesfatin-1和CRF2信号系统共同调节。  相似文献   
930.
研究于2019年春、夏、秋、冬四季对保安湖进行了水样采集,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 在优化物种鉴定和丰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 考察了保安湖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共鉴定到浮游动物OTU 374种, 其中原生动物282个; 枝角类45个; 桡足类26个; 轮虫21个。从季节来看, 夏、秋季保安湖的浮游动物多样性高; 从湖区来看, 肖四海和主湖区浮游动物多样性高。季节因素对保安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高于湖区影响。保安湖营养状态为中营养型, 水体温度、叶绿素a是影响保安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不同类群与环境因子相关性不同, 总体可分为5类。其中原生动物优势类群为混合营养的纤毛虫和丝足虫, 同硝氮、化学需氧量、温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而枝角类和桡足类同环境因子的关系较为相似, 与溶氧、叶绿素a、正磷酸盐存在明显相关。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方法对保安湖浮游动物多样性开展了研究, 为从浮游动物这一角度来理解保安湖这一江湖阻隔型湖泊的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